-
〓 编辑往事:四十年,与郭书春先生的合作与友谊
“《九章算术》汇校本完成后,找出版社时却到处碰壁。借口是‘赔本’,实际上因为我当时是个助研,没有名气。正在这时,全国政协委员、辽宁师大梁宗巨教授向辽宁教育出版社俞晓群先生推荐了我的书。见面时我开门见山地对晓群说:我的书赔钱。晓群很干脆:只要书好,我不怕赔钱。”自1982年大学数学系毕业,我一直从事编辑工作,至今已有将......
-
〓 万里路万卷书——记著名秦汉史专家王子今
从插队知青、铁路装卸工到大学生,从大学教授、学科带头人到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王子今教授的学术道路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延伸。他用自己的才华、勤奋和丰硕成果,铺就了一条多彩的学术轨迹。“母亲,给我以强力的支持” 1977年,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 这一年高考,规定的报名年龄是25岁以下,同时也招收高中1......
-
〓 大家·张立文:中国哲学要“自己讲”“讲自己”
学人小传 张立文,1935年生,浙江温州人,中国哲学史专家、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195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革命史专业,1960年毕业留校,分配在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任教。2009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教授。主要学术著作有《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
-
〓 《侯马盟书》惊天下 《古币文编》照九州——追忆考古学家张颔
张颔工作照 资料图片 图①侯马盟书 资料图片 图②侯马盟书 资料图片百年学人颔首问道今世终成大典,一代巨擘搁笔西游谁来再续盟书。1月18日17时27分,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山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长、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张颔,因病医治无效在太原病逝,享年98岁。年近九旬的著名书法家林鹏撰写的挽联“侯马盟书惊......
-
〓 帮孩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记贵州台江县方召乡中心小学原校长姬伟宏
又到教师节。贵州省台江县方召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怀念姬伟宏校长。2013年7月18日,姬伟宏因积劳成疾,罹患肝病医治无效,去世时年仅42岁。“一字一句读好书,一生一世做真人”——他写下的校训,在校门口格外醒目。孩子们说,看到校训,感觉姬校长并没有离开。 “我是巫梭人,巫梭的孩子需要我”1989年,苗族青年姬伟宏考入......
-
〓 为了人民的文艺——萧殷的意义
萧殷是谁?——萧殷,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文艺批评战线重要的评论家,曾作为《文艺报》创刊初期三位主编之一;暨南大学中文系的创建者,曾为中国海外归侨子弟中文高等教育铺平了道路;广东省作协成立70年来在中国文学界领风气之先的代表之一,不仅曾以《论文学与现实》等大量接地气、蕴民气、有骨气的著述开创了中国文学评论新境界,更以近......
-
〓 鲁卿叔孙豹父子宁死不行贿 孔子及后人赞扬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小国夹在大国之间,不但受到敌对国的打击,也要受到盟主的压制,卿相稍有不慎就有丧身亡国的危险。鲁国时为列国,属十二诸侯之一,算是个三流国家,长期追随晋国,与齐、楚等国为敌。叔孙豹是鲁桓公之后,其家族世代为卿,负责鲁国的外交工作。春秋后期,贿赂横行,大国之卿公开向小国索贿。叔孙豹和他的儿子叔孙婼与盟主晋......
-
〓 一个香港编辑眼中的三大家:很现代的叶圣陶
叶圣陶《稻草人》书影做了逾四十年的编辑,在年轻人面前,往往自称为“老编辑”,这个“老”字,并不是指“资深”。“老”不一定是“资深”,“资深”不光指的是“经验”,也包含了学养、深度和厚度。说起“资深编辑”,前辈文人中,我首先想到叶圣陶。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林尽染的时节。年逾九十......
-
〓 不以中医治病,却用中医治学——陈寅恪的“中医观”
作为中西文化兼通的文化大师,陈寅恪对中医药的态度值得注意。大致而言,他认为中医治病确实有效,但因为没有相应的理论体系,所以他不相信中医,尽管他出身于一个中医世家。陈寅恪的“中医观”比较集中体现在《寒柳堂记梦未定稿》的《吾家先世中医之学》中,他特意用一节篇幅论述其祖上数代皆精通中医并成功治愈不少名人之事:吾家素寒贱,先祖......
-
〓 章开沅:“一生与大学相伴”
章开沅先生的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大学度过的。在大学这个知识人的特别社区,他有过安慰,也有过遗憾;有过大成就,且有过大承担;而无论身份角色如何变化,他对大学都有着持续的关爱和期待。他于抗战结束之后与大学结缘,一直在大学栖居到生命历程的终了。他的大学情结和大学理想,已经影响并仍影响着社会对大学的认知。战士上大学章开沅祖籍浙......
-
〓 生命最后一息还在研究汉学——海外汉学家见知录之十一——法国“汉学三杰”之沙畹
爱德华·沙畹(Chavannes Edouard,1865-1918)是国际汉学界公认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中国学大师,也是世界上最早整理研究敦煌与新疆文物的学者之一,被视为法国敦煌学研究的先驱者。沙畹在法国汉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前承19世纪的法国汉学传统,并使20世纪法国汉学开创了新的局面。在许......
-
〓 资华筠:舞者 学者 仁者
2013年10月26日资华筠在家中为光明日报创刊65周年进行口述实录。宫苏艺摄 12月9日,我国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和理论家资华筠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辞世,享年78岁。她辉煌的人生中,不仅在舞蹈表演艺术上成就卓著,在理论教学领域也是硕果累累。 资华筠原籍湖南,作为中国金融学界泰斗资耀华之女,资华筠深厚的文化素养......
-
〓 做学问要“会搭架子”——王力先生对建构中国语言学系统的不懈追求
学人小传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早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后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联大、岭南大学任教,曾任中山大学及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54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著有《汉语史稿》《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
-
〓 消失的和永不消失的·傅璇琮:为学界办实事
2016年的中国学界,随着傅璇琮、杨绛、陆谷孙三位文化老人的相继离世,一时竟有山颓梁坏,风泣月悲之感,似乎这个冬天也因此显得格外寒冷。但是,这个冬天又并不寒冷,因为三位老人的著述和思想将与世长存,他们的情怀、风骨和品格也永远为世人追忆,他们的精神之火必将代代相传,予人以永恒的温暖。资料图片2016年1月23日,著名学者......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周作人1943年写《怀废名》,其中说到废名和熊十力争论的故事:一日废名与熊十力论僧肇,两人大声争论,忽而静止,进去一看,则他俩已扭打在一处,不一会儿废名气哼哼地走出,但到了第二天,废名又来与熊翁讨论别的问题了。◎夏志清在北大做助教,专心治学,细读勃雷克全集和参考书两三遍,慎重下笔以勃雷克为题作论文,获得留美奖学金。夏......
-
〓 学人小传:罗国威
罗国威,1944年生,四川洪雅人。古典文献学家。1983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现四川师范大学),1985年调入四川大学。曾任中国《文选》学研究会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分会副会长。著有《刘孝标集校注》《昭明文选丛考》《六朝文学与六朝文献》等,主编整理《古文辞类纂笺》。...
-
〓 红学大家周思源:文化热皆因精神危机
周思源著有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文明太后》上下卷、《吴大帝孙权》、《红楼梦魅力探秘》、《红楼梦创作方法论》等。并发表了评论性文章百余篇。 1年就成了红学家当时只发表了3篇论文、也未参加红学会的周思源,却因为北京电影制片厂老厂长汪洋的一句话,被媒体和外界生生拽进了红学家的队伍。谈起人生的际遇,周思源感叹道:“人生往往身不......
-
〓 千古风流人物,只识苏轼
大江东去,淘尽风流无数;赤壁江边,临风而立千年。转过烟云之身,遨游的飞仙,风姿不减。一、宦海沉浮中兴致昂扬东坡是四川眉山人,蜀山文化孕育了东坡汇纳百川的性格,天府之国的安逸使其有了超越崇山的渴望,使其挣脱离开了蜀地。东坡20岁中进,深受欧阳修赏识,被选为待宰相。他勤政爱国,不畏强权,反对新法;不以己悲,关注民生,力保“......
-
〓 走近施蛰存先生
我认识施蛰存先生已经十年了。认识施先生以前,我对施先生充满了神秘感。这神秘感是来自多方面的,首先是读了他的具有现代因素和荒诞魔幻色彩的小说以后,由作品的神秘而对作者的神秘,并以为他是十里洋场风流倜傥的人物,是如刘呐鸥一样的浪荡子。其次,是因为他与鲁迅的争议和他主编的《现代》杂志中的“第三种人”的论争,文艺界对他误解较深......
-
〓 新旧之争、师生之争抑或派系之争—由傅斯年评马叙伦《庄子札记》谈起
如果傅斯年当年没有写这篇酷评,则马叙伦有可能在那晚决定陈独秀命运的聚会上,多少为其美言几句,如此陈独秀的命运或可改写。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固然有其必然性,但当事者的经历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即便十分微小,也有可能成为促使其做出重大决定的催化剂。1919年1月,傅斯年在其主编的《新潮》创刊号上刊发了他写的三篇书评,一篇评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