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家·同心同行·吴玉章:立身语言文字事 救国图强一片心
吴玉章一生起伏跌宕,充满传奇。他不仅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始终致力于革命斗争,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知识分子。吴玉章广泛涉猎多个学科领域,尤其在语言文字学、历史学、教育学等方面著述颇丰,他的学术著作、治学理念、教育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走上革命道路吴玉章青少年时期就树立了救国救民的理想,但他寻找光明的道路却是艰难曲折的。1......
-
〓 杀蠹的芸香——闻一多国学研究的价值取向略论
“杀蠹的芸香”是闻一多晚年对自己国学研究的自况,见于1943年11月25日致臧克家的信中。他说:“你想不到我比任何人还恨那故纸堆,正因恨他,更不能不弄个明白。你诬枉了我,当我是一个蠹鱼,不晓得我是杀蠹的芸香。虽然二者都藏在书里,他们作用并不一样。”自况以明志,形象地表达了他在国学研究中的新变和国学研究的终极目的。闻一多......
-
〓 千古风流人物,只识苏轼
大江东去,淘尽风流无数;赤壁江边,临风而立千年。转过烟云之身,遨游的飞仙,风姿不减。一、宦海沉浮中兴致昂扬东坡是四川眉山人,蜀山文化孕育了东坡汇纳百川的性格,天府之国的安逸使其有了超越崇山的渴望,使其挣脱离开了蜀地。东坡20岁中进,深受欧阳修赏识,被选为待宰相。他勤政爱国,不畏强权,反对新法;不以己悲,关注民生,力保“......
-
〓 抗疫战场上的长沙作家群
方舱里00后播音员的嗓音,是武汉这个春天温柔的声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士贾娜染病康复后第一时间提出了归队申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篇篇动人的故事,都来自他们笔下。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长沙的作家们奔赴武汉抗疫一线,以笔为媒,传递爱和温暖,为“逆行者”呐喊,为志愿者点赞,凝聚起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能量。青年......
-
〓 戴逸:涓水洪流汇清史
“我在人民大学接受了教育,工作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吴老的言传身教对我影响很大,他是我心中的旗帜。”2013年12月17日,著名历史学家戴逸荣膺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深情追忆老校长吴玉章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已越一甲子的岁月里,戴逸先生毕力于清史,“可说是寝于斯,食于斯,学于斯,行于斯。清史是我的理念之归宿,......
-
〓 田伯平:笔墨当随时代新
四月的北京,午后的阳光照进茶馆,暖暖的,惬意的等待中,田伯平信步来到我们面前。疲惫写在这位现任北京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的脸上。“365天,天天都在忙,每天都有活动,甚至一天有几场,北京书协我是秘书长,在这个位置上,换上谁,都会照样忙。”田伯平很健谈,“开场白”京腔京韵,简单、直爽,刚才还有些困顿的氛围被......
-
〓 追思·罗国杰:儒者爱兰
罗国杰 资料图片 罗老师走了。 两个多月前,他刚刚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的殊荣。那时,他身体状况已是日益孱弱,他却把1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作学生奖学金。 “他就是这样,永远心系学生,是真正的师者。”他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焦国成今天一直在罗先生家收拾遗物,心情沉重。 在罗国杰教......
-
〓 爱国一书生——学界追思历史学家何兹全
2月21日,来自京内外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历史学者聚集在北京师范大学,追思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六天前,这位在学术领域创榛辟莽的老人溘然长逝,走完了101载人生路。“择善而固执之”,追思会上,学者们频频提及何兹全最爱的这句话。“固执”于自己选择的“善端”,正是何兹全为人、为学、为师的最好写照。 守学术之“善”——“唯物史......
-
〓 国学大师钱穆的一生
“为钱家保留几颗读书种子”“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钱穆的故乡在江南水乡无锡的七房桥。父亲钱承沛考中秀才后,因体弱多病,无意科名,但对两个儿子却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读书入仕。钱穆7岁那年,被送到私塾读书。12岁时,41岁的父亲撒手尘世。孤儿寡母,家境贫困不堪。母亲宁愿忍受孤苦,也不让孩子辍学,她说:“我当遵先夫遗志,......
-
〓 钱钟书杨绛夫妇与李健吾的文学渊源
钱钟书(左)与李健吾钱钟书、杨绛参加李健吾的追悼会李健吾翻译的《莫里哀喜剧》1982年4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钱钟书为之题签。1983年8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健吾文艺评论选》时,杨绛为之题签。抗战胜利暨南大学复校后,经钱钟书转递给李健吾的聘书封面。钱钟书杨绛夫妇是世所敬仰的文化巨擘、一代大师,堪称闪耀在中国现......
-
〓 开学了,先生走了——追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共党史学家张静如
张静如 赵朝峰摄/光明图片“还是有些突然。”得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静如8月29日晚逝世的消息,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树荫教授难以自抑。张静如被称为“李大钊研究第一人”,是中共党史学史研究的首倡者,以率先建构党史学科体系享誉学界。“有人说,学问有两种,一种是把谁都不懂的东西讲得谁都懂,另一种是把谁都懂的东西讲得......
-
〓 我眼中的名人·周其凤:但求无愧我心
周其凤 湖南浏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高分子合成及液晶高分子方面的研究。他提出的“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的科学概念得到了相关领域学者的广泛认同与赞赏。曾任吉林大学和北京大学校长。 刚刚参加完两会回来的周其凤院士,西服的一角还别着一枚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徽章。我开玩笑地问他,这是为开两会才戴的吗?他爽朗地笑着说:“......
-
〓 在钞票上“绣花”——记钢版雕刻工艺美术师刘大东
5月28日,记者走进在北京印钞有限公司举行的刘大东雕刻绘画艺术展。展览大厅正中央,一幅长12米、宽6米题为《民族魂》的巨幅油画跃入眼帘。只见画面上黄河飞流直下,在壶口形成瀑布,奔腾咆哮,发出振聋发聩的低吼。但是走近一看,就会发现这幅油画与普通油画有些不同,原来画中所有的下笔都是一条条直线,仿佛刀刻一般。“这幅画将油画与......
-
〓 学人小传:刘文英
刘文英(1939—2005),陕西乾县人。哲学家、哲学史家、文化学家。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先后执教于兰州大学和南开大学,曾任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哲学系主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著有《漫长的历史源头:原始思维与原始文化新探》《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
-
〓 走近文艺家·陈美兰:盛开在婺剧舞台上的一朵幽兰
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剧的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有《白蛇前传》《穆桂英》《昆仑女》《梦断婺江》等,两度获得梅花奖,两度摘得文华奖,还被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等。从艺40多年的她,在最红的时候,主动退居幕后,甘当婺剧传承的铺路石。如今,她的艺术生命正在......
-
〓 钱穆先生的一种集外佚著
语文从小没学好。1969年上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的内容肯定不记得了,但到10年以后,1979年的课文还见有《我爱首都北京》,识字还从“木禾米竹”、“工厂门车”开始。上大学是喜欢古汉语了,而常说的训诂、六书都属于“文字学”的范围,可以按照造字规律释读一般的古文献了,但其实仍不出“现代学科”的藩篱。只是在这两年,才忽然......
-
〓 高居翰:中国艺术的翰墨知音
高居翰近照高居翰著作高居翰著作 美国时间2014年2月14日下午2时,被誉为“最了解17世纪中国绘画的美国人”的高居翰(James Cahill)教授,在加州家中安详去世,享年88岁。之前不久,高居翰教授的好友、同为中国美术研究权威的牛津大学苏利文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王伯敏教授先后谢世,让艺术史研究的同仁们闻讯不胜......
-
〓 思想独立 精神自由——记忆中的王元化先生
王元化(右)与本文作者交谈 因为写作《顾准传》的因缘,通过知名学者、顾准胞弟陈敏之先生介绍,我认识了顾准的许多老战友、老同事、老部下,如骆耕漠、徐雪寒、吴敬琏、赵人伟、董辅礽等,元化先生也在其中。在与这些老同志接触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顾准生前身后的感人往事。 在上海“孤岛”时期,元化先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接......
-
〓 不倒的包龙图——京剧裘派名家方荣翔在香港
1988年方荣翔在香港饰演包公的舞台照 资料图片 1988年6月,香港京鼎影业有限公司和华星娱乐有限公司联合邀请山东省京剧团、北京战友京剧团和一批京剧名家赴港举办大型汇演——京剧荟萃耀香港。总领队是当时的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方杰和文化部对台办主任关敬成,中国京剧院艺术顾问袁世海担任艺术总指导,演职人员多达百余人。 ......
-
〓 智海观澜:趣话“谢客”
名人,因备受关注,所以常常会失掉许多自由的空间与时间。为盛名所累,其实也苦不堪言。因此为了做事甚或休息,他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招式用尽。 冯玉祥将军,是民国时期著名爱国将领。他平时军务繁忙,但仍读书学习不辍。为避免读书受到搅扰,他常在读书时将大门紧闭,然后在门上悬挂起一块牌子,赫然写上“冯玉祥死了”,待......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