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茅威涛:让传统审美打动现代观众
9月5日晚,在杭州西湖举办的G20峰会文艺晚会上,越剧以地方戏曲小家碧玉的身段诠释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大雅之美。在晚会第三篇章《美丽的爱情传说》中,越剧、小提琴,中西合璧,共同演绎《梁祝·十八相送》片段。越剧发源于江南水乡,曾盛行于水乡戏台,但对于梁山伯的扮演者茅威涛来说,在真正的水面上演出还是第一次。茅威涛说:“G20峰......
-
〓 传统苏绣,如何绣出新花样——非遗传承人张美芳和苏绣创新之路
【莫让“绝活”变“绝唱”·关注传统工艺振兴】走进苏州刺绣研究所原所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美芳的苏绣艺术创新中心,迎面便是由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创意,张美芳刺绣的《金核子对撞科学图像》,柔韧至极的蚕丝却将金核子对撞爆发的强大冲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不仅赢得李政道的充分认同,还被吴冠中等著名画家赞为“神品”。......
-
〓 朱自清的“胃”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逝世。一年后的8月18日,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用掷地有声的语言赞扬了朱自清的铮铮硬骨:“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
-
〓 被历史烟尘遮蔽的魏建功
1962年任北大副校长前摄于北大西燕东园寓所在海安乡贤中,最为吾辈景仰的无疑是魏先生,魏建功。他的名字,不仅海安人不该忘记,每一个习汉字的中国人,都不该忘记。魏先生在中国现当代学术史上,无疑占有无人可替代的地位。他是中国现当代顶级的语言文字学家、音韵学家。如果你对魏先生的名字感到陌生,但你对《新华字典》不会陌生吧?自这......
-
〓 走近文艺家·周大新:把读者拉入小说,与主人公同悲欢
至今难改乡音的他有一个很朴实的想法:“我只是想着怎么让故事看上去像真的。因为既然写的是现实,只有让读者觉得故事真的在发生,他才会有兴趣读完一部20万字以上的长篇小说。”有人说周大新是一个“时代书记官”——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湖光山色》讲乡村变改,之后以三年一部的速度写着长篇小说,《天黑得很慢》讲老年,刚刚出版的新书《洛城......
-
〓 郑克晟:治史五十年
1947年4月在卢沟桥小学前合影,由向达先生所摄。从左至右:郑克晟、郑晏、郑天挺、郑克扬求学 “人弃我取”成为一生座右铭1931年9月,我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建长乐。祖父郑叔忱为清末科举时代的士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出身,任职于翰林院,后在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做过短时间的教务提调(教务长),1905年42岁......
-
〓 亦庄亦谐话东坡
苏东坡像 王震/作苏东坡是豪放词的代表,他的许多词一改之前婉约绮靡之风,抒豪情,言壮志,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东坡又是旷达人生的典型,他的一生熔儒、释、道思想于一炉,宠辱皆忘,处变不惊,唱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隽永之叹。这是苏东坡......
-
〓 十年司马,千年华章
永州,一座具有厚重历史的文化名城。在浓郁的现代气息中,时光似乎在永州古城——零陵区慢了下来,整座小城依旧保留着浓浓的古色古香。玉带般的潇水河穿城而过,秀山丽水间,是一座千年的浮桥古渡——霞客渡。古渡东岸多古巷,水晶巷、总督巷、鼓楼巷……每条小巷皆为青石古道,颇似京城的胡同,犹如条条毛细血管,密布于小城青秀的躯体里。巷内......
-
〓 杭立武与故宫国宝——摘自《台北故宫》
杭立武,是伴随着文物去往台湾的人,他是20世纪中国文化学术界的重要人物。不管是基于什么原因造成了六十多年前的那次颠沛和迁移,不管当年在什么样的政治气候下给他一些评判,他都为保护这些中华文明的古物,倾尽了自己的心力,值得我们去怀念和记述。 杭立武大概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生,跟故宫的文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名字......
-
〓 胡念修与晚清骈文学建构
清代骈文名家辈出,流派纷呈,集骈文之大成。王文濡《南北朝文评注读本》云:“骈文虽权舆六朝,而集其大成,允推清代。”嘉庆、道光以来,骈文选本、骈文序跋、骈文话等不断推动骈文学的发展,胡念修便是晚清有代表性的一位骈文家和骈文批评家。胡念修(1873—1915),谱名胡念奎,字耀庭,更名念修,字右阶,号幼嘉、盾盦、壶盦。清代......
-
〓 钱锺书与《大公报》
1902年创刊于天津的《大公报》是中国近现代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后又产生了上海版、香港版、重庆版、桂林版和大公晚报等。它广涉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和文化等层面,20世纪上半叶的大小历史事件几乎都能从中寻得印迹,许多文化名人亦频现其中,如钱锺书等。一《大公报》记录了不少钱锺书的信息,如1929年8月27日他的名字首次出......
-
〓 大家·同心同行·范文澜:承章黄衣钵 扬马列学说
“能文能武的民族英雄”范文澜是浙江绍兴人,他家离秋瑾主持的大通学堂只有半里路。1907年夏天,14岁的范文澜亲眼见到清朝官兵到大通学堂强盗般抓走秋瑾,心中无比痛恨,埋下追求社会进步思想的种子。1913年至1917年,范文澜在北大学习,跟随黄侃、刘师培、陈汉章等钻研训诂、考证之学,老师们认为他“颇堪传授‘衣钵’”。192......
-
〓 书生意气到潇湘——记湖南科技学院教授张京华
张京华在工作中。资料照片 这是一个特别的决定——12年前,北京大学副教授张京华自愿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来到湖南永州,成为湖南科技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永州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厚的地方。我了解它的历史,但不了解它的现状。另外,我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读书、写书、教书。”张京华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淡泊名利 一路南下到潇湘 ......
-
〓 文创人物志·单霁翔: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
单霁翔,1954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在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期间,曾先后主持过故宫筒子河保护整治、圆明园遗址保护整治、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项目,取得了良好实施效果。2012年1月,单霁翔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2014年9月,单霁翔获得国际文物修复学会颁发的......
-
〓 走近文艺家·孙萍:让京剧走向世界,我愿是一座桥
她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京剧专业大学生,后来成为前辈眼中的“知识型京剧演员”。几十年中,她足迹遍布欧、美、日诸国,广收“洋弟子”,为外国政要上京剧课,排演了100多部大量吸收利用中国京剧元素的外国戏剧,成为“让京剧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 一个冬日的午后,京剧表演艺术家孙萍和丈夫叶金森重新打开一个个旧信封。两位老人捧......
-
〓 面向未来的哲学思考者——记社科院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
【优秀社科工作者】 “遇到的问题在哪里,我就去哪里”——今年60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已在哲学领域耕耘30余载。赵汀阳的哲学思考极富创造性,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他以广博开阔的思想触角,充分吸收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以及考古学和历史学的思想资源,形成了“天下体系理论”“共在存在论”“......
-
〓 大家·“大道行健”黄会林
黄会林(左)向大家展示曹禺给北国剧社的题词: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1956年,黄会林(左)与绍武的结婚照。2015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的会客厅高朋满座,贤者云集,安乐哲、顾彬、罗多弼、杜伯妮、陈杨国生、齐鸣秋、曹卫东、秦伯益、丘进、曾庆瑞、黄式宪、贾磊磊、高峰、郎昆、于丹、俞虹、苏浩等诸多蜚......
-
〓 山川之子 运河之忆——谈陈桥驿先生运河研究的学术贡献
陈桥驿先生 资料图片 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以对《水经注》的研究而被誉为当代“郦学”泰斗。陈先生在历史地理学、郦学、历史地图学、地方志和地名学研究、古都研究等方面均造诣精深,成就卓著,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陈先生的一生与大运河有着难解之缘,他一生勤勉,笔耕不辍,饱含着对大运河及该......
-
〓 我眼中的名人·谭孝曾:京剧擎灯者
谭孝曾 1949年出生,京剧谭派第六代传人,系京剧名家谭富英之孙、谭元寿之子,代表作有《定军山》《失空斩》《四郎探母》《群英会》《龙凤呈祥》《将相和》等。从事了50多年京剧艺术的京剧名家、谭派第六代传人谭孝曾,现在除了创作和演出,把更多时间都用在了给学生上课,给青年演员排戏以及普及推广京剧知识上。下个月他又要到天津参加......
-
〓 我的导师洪谦先生
作为洪谦先生在人生暮年招收的唯一的博士生,我对导师充满了感激。 我1982年秋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思想活跃,急切渴望了解当代西方哲学。洪谦先生积极与国际上的学者联系,邀请他们到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讲学,努力为国人引进最新的学术潮流。在大学学习期间,我参加了由洪谦先生主持的外国哲学研......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