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温不增华 寒不改叶——忆季羡林先生过“米寿”
图为本文作者的父亲在1999年为季羡林“米寿”题写的贺帖。 图为本文作者的父亲过世后季羡林为其写下的字幅。 季羡林与学生们 北大图书馆提供资料图片 1993年本文作者探望季羡林,在季老书房获赠其书《留德十年》。“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这是诸葛亮在《论交》里的名句,为我父亲所钟爱,一直书写不怠。1999年秋天,在我赴京......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浙江余杭塘栖、江苏吴县洞庭山、福建莆田宝坑,是中国三大枇杷产地,其中尤以塘栖枇杷量多质高。近世大画家吴昌硕常常于超山赏梅后,来到邻近的塘栖,欣赏团团绿树、累累金果的枇杷林,并创作了不少以枇杷为题材的国画,其中一幅题诗曰:“五月天热换葛衣,家家庐橘黄且肥。鸟疑金弹不敢啄,忍饥空向林间飞。”⦾黄药眠教授说:“写文章自然是......
-
〓 让国乐同世界音乐美美与共——纪念国乐大师刘天华逝世90周年
今年是国乐大师刘天华逝世90周年。“国乐与西乐并驾齐驱”一直是刘天华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他提出并探索的“音乐应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音乐”“音乐要顾及一般民众”及“国乐改进”等理想,对当下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1、创作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音乐 刘天华,1895年出生于江苏江阴。儿时的刘天华......
-
〓 春来犹发旧时花——合肥张家四姐妹
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精致的家具、考究的装饰、细致的花边,以及历经岁月之后稍许的斑驳,都令人遐思,指尖过处似乎可以触摸到那个年代的温度。侧立的镜子巧妙地映出对面的女子,她手托香腮,似乎正在思量棋局。镜中还有对弈的人柔美的背影,盘发的模样已难看清,想来定然雅致。女子面容清丽,手拿茶杯,眼睛凝视着面前的棋局......
-
〓 苏学士与王安石
人们总是希望天才能和天才相遇,并想象着他们相遇的情景。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记载了苏轼(1037-1101)和王安石(1021-1086)之间的三个故事。一为苏轼擅改菊花诗。苏轼拜访王安石未果,见到文几上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认为菊花并不落瓣,于是信手依韵续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
-
〓 让更多人感知彩词之“彩”——非遗传承人明德运47年搜集整理民间彩词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挂红灯;正月十五闹元宵,彩莲划到了半山腰……”年近六旬的武汉作家明德运,谈起彩词来格外起劲,兴起之时还哼唱起这首耳熟能详的彩歌。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说唱形式,彩词伴随着龙灯、狮子灯、采莲船等传统民俗表演项目一起出现,流行于各种节日文娱和庆典活动中。明德运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西部的黄孝河边,这是......
-
〓 爱莲的萧平
《朝雾荷池》 萧平爱莲。 他曾在《六十自述》中写下这样的文字:“我在步入‘不惑’之年的时候,将画室‘朝华馆’的名字改为‘爱莲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成了我的偶像。淡于功利,不依不傍,唯真、善、美是求。” 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萧平,无疑是继徐邦达、启功、谢稚柳之后,少有的集鉴赏、书画......
-
〓 钱锺书在文学研究所点滴
马靖云女士1956年调入文学研究所,一直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直到1988年退休。她在文学研究所工作30余年,曾长期协助所长何其芳工作,担任的是学术秘书的角色,虽然不从事学术研究,但对文学所人、事了解极深,掌握了很多学人的一手信息。马靖云最近出版的《文人相重》(北京出版社2020年1月版)汇集了她多年来陆续写就的一些回忆文......
-
〓 为共和革命而牺牲之第一人——孙中山为何盛赞陆皓东
陆皓东(1868—1895),广东香山人。1895年与孙中山策划广州起义,被捕遇难,被称为“为共和牺牲之第一人”。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历程中,英勇捐躯的烈士数不胜数,而在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历史上,在残暴的清廷酷吏屠刀下慷慨就义的“第一人”,则是孙中山早期革命同志和忠实助手的陆皓东。孙中山就曾称其为“吾党健将”,并高度评价......
-
〓 善于独立思考的日本汉学家中岛敏夫——海外汉学家见知录之十九
中岛敏夫(1931—)日本二战以后汉学家,主要从事唐代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岛敏夫在战争中渡过青少年时代,战争晚期的原子弹爆炸,在他身上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冲击伤痕。上一世纪的50年代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曾师从著名的日本学者仓石武四郎、长泽规矩也、加藤常贤、藤堂明保、赤冢忠、前野直彬等。后为爱知大学教授,在相当一段时间......
-
〓 策展说:穿越两千年,去领略岭南的味道
近日,“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出的330余件(组)的珍贵文物,均出土于南越王墓、南越王宫及广州地区其他秦汉考古遗址。展览力图通过广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考古发掘成果,从中华文明的塑造构建、基因传承、融会交流等角度,在秦汉时期统一盛世的视野之下系统展示岭南地区辉煌的古代历史文化面貌与特色。饮......
-
〓 汉语的知音——作为语言学家的启功先生
启功先生(1912-2005)的书法闻名于世,而他的语言学研究则鲜为人知。启功先生的语言学著作有《汉语现象论丛》《诗文声律论稿》《说八股》和《古代字体论稿》等,融多门学术,立一家之言。他的语言学,是在渊源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民族文化还滋养了他另外两方面的成就:字画碑帖等文物的考据和鉴定,以及古代文......
-
〓 鲁迅味蕾上的乡愁
多年来,笔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以鲁迅先生为圆心的民国作家身上,他们之间的相识、相交与相离意味深长,其中“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鲁迅语)比比皆是,大有意趣。有一次,笔者见到鲁迅曾经发给姚克的饭局请柬,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把鲁迅参加的饭局整理出来,一定非常有趣。于是,就写了一批文章,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一俟机缘足具......
-
〓 王尧:依然白发一书生
(资料图片)20世纪80年代初,王尧(左二)同于道泉教授(右二)在一起 (资料图片)1985年,王尧与东噶活佛(右)在当时的西德慕尼黑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耄耋之年的王尧先生,刚刚送走陪伴自己60年的老伴。在这个不太适宜的时间,记者敲开了他的家门。屋里有些凌乱,中央文史馆的工......
-
〓 追思·谢老不老
5月2日8点32分,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逝世,享年100岁。 谢辰生老仙逝,悲从中来。 “谢老”是文物界乃至社会各界对他的尊称,因为他年纪大,1922年生人;也因为他在文物界的资历老,是新中国文物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更因为他几十年为文物保护不遗余力地付出。 “谢老”的名号早在1998年就出现在我的采访笔记......
-
〓 辽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承天皇太后
内容提要:据地方志专家杨中华研究考证,辽代杰出的女政治家萧太后,系大庆市肇源县人,堪称肇源乃至大庆历史第一名人。了解萧太后的治国之道、文治武功,对于从更广远的视角认识大庆历史不无裨益。关键词:辽代;政治家;承天皇太后作者简介:肖铜,男,齐齐哈尔市泰来县人,1971年10月出生,1995年7月到大庆市人民医院从事宣传工作......
-
〓 学人小传:叶淑穗
叶淑穗,广东番禺人,1931年生于北京。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馆员。1949年考入辅仁大学心理系,后转入经济系。1951年参军,到解放军后勤学院任教。1956年到北京鲁迅博物馆工作,曾任资料组组长、文物保管组组长,长年从事鲁迅文物的征集、保管和研究工作。著有《鲁迅手稿经眼录》《从鲁迅遗物认识鲁迅》(与杨燕丽合著),参与......
-
〓 “做出更好的学问,无愧于这个时代”——专访哥伦比亚大学商伟教授
商伟 与那些饱经沧桑、历尽劫难的老一辈学者相比,已届知天命之年的商伟教授,其人生道路和学术轨迹都十分清晰:1962年出生于福州,1978年,通过高考进入北大中文系读书,4年后跟随袁行霈教授攻读古典诗歌的研究生,接着是留校任教,并担任林庚教授的助手。从1978年入校到1988年离开,他把最灿烂的青春时代留在了美丽的......
-
〓 马勒:为唐诗谱曲的交响乐大师
1911年5月18日午夜的维也纳,古斯塔夫·马勒溘然长逝。在这位走过51年人生历程的音乐家身后,留下了他的9部交响曲和未完成的第十交响曲,《大地之歌》以及声乐套曲《悲叹之歌》《漫游者之歌》《少年魔号》和《亡儿之歌》《吕克特歌曲》。在这些作品中,马勒继承了自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一直到舒伯特、勃拉姆斯和舒曼的交响乐传统......
-
〓 第25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
主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承办:中华读书报 是怎样一种力量,让一位84岁的老人用28年的坚持,自费十几万元为村里建起第一座书屋?“一个学校,不能没有图书馆,娃娃爱看书,终身受用!”一句平实的话语,抒发着一位用生命播撒文化种子的乡村贤达朴素的心声。在他的带动下,5000人的村庄走出了400位大学生。 冯强文......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