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雨:名人书斋
◎陋室 唐代“诗豪”刘禹锡的书斋名。其书斋布置朴素简陋,但诗人却在这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陋室铭》。他还把自己的“陋室”与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茅庐”以及西汉大儒扬雄的“云亭”相提并论,表现出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志趣。 ◎老学庵 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提名“老学庵”。他自注“予取师......
-
〓 樊发稼:为了这份圣洁的事业
2016年,我入职文学所的时候,樊发稼先生早已经退休了,只在一次会议上远远地见过他一面,笑容温暖而谦和。 从20世纪50年代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到2020年12月辞世,樊发稼先生的文学生涯持续了60多个春秋。这60年里,他全身心投入儿童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工作中,为我国当代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令人......
-
〓 一代骚坛唱大风
丁酉岁初,业师霍松林先生安然走完了自己人生的97个春秋,与世长辞,驾鹤西归!这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更是我们这些受业弟子的重大损失。霍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更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师长。自从1949年于南京“中央大学”毕业后,他即投身高等教育事业,至今已70年。他所教育、培养的学生不计其数,人们常说的......
-
〓 烽火读书声——抗战时期的学校与教育
杨振宁西南联大入学表李政道西南联大入学表邹承鲁西南联大入学表北大红楼 在抗日救国的呐喊声与杀敌声中,还有另一股隐忍强劲的大潮在集结行动。一批批的青年与导师们冲出沦陷区,去建造战火纷飞下的另一座校园。这是一部中华民族在危亡关头用文化的武器进行拼搏的历史,里面的人、学校、思想、言行、著作都闪耀出迷人的风采与巨大的光芒......
-
〓 走近文艺家·肖剑声:推动三弦发展为独奏乐器
93岁的他毕生致力于三弦艺术的传承、发展和普及,参与和见证了高校三弦专业的建立和开枝散叶,培养了一代代优秀三弦人才,推出《梅花调》《椰林鼓声》和协奏曲《刘胡兰》《红梅》等优秀三弦作品。他在三弦教学、科研和创作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如今他的最大愿望是三弦艺术后继有人,一代更比一代强。“学三弦有啥出息啊?”“怎么才算有出息呢?......
-
〓 宋太祖朝上的大事小情——摘自《大宋真天子:一代仁君赵匡胤》
当宋太祖的时代,很多割据的军阀都认为天命降临到了自己的头上,但是他们所理解的,显然只是天命的第一重含义。只有宋太祖“领悟”和“体贴”出了天命的第二重含义。 负土成坟就在太祖收复湖南、湖北的同时,占据两广的南汉国,乘此乱局,想要大捞一把,派兵进入湖南南部,攻城略地,抢劫财物。当时李处耘和慕容延钊还在湖南北部清扫周氏......
-
〓 梁实秋的恋爱和婚姻
分离和团聚1927年2月11日,梁实秋和程季淑的婚礼在北京南河沿的“欧美同学会”举行。事先由媒人来往奔走,采取最传统的方式,所有程序都没有落下,按部就班进行。仪式过程中,梁实秋因戒指太松把戒指丢掉了,程季淑安慰他说:“没关系,我们不需要这个。” 结婚仅仅十多天后,国民革命军北伐逐步逼近南京,空气越来越紧张。母亲关心他们......
-
〓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难忘师恩·徐冰:懂得古元
古元(1919—1996),广东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人,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1939年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延安木刻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1983年至1987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作品有《减租会》《烧毁旧地契》《人桥》《刘志丹和赤卫军》《枣园灯光》等。出版有《古元木刻选》《古元水彩画选》等。徐冰,中央美术学院原......
-
〓 清华历史上的乔万选
晚近历史上的一些名流,我们是“久违”了,比如乔万选其人。乔万选是山西出洋的留学生,胡适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乔万选也是那所大学的政治学博士,并且比胡适多了一顶芝加哥大学的法学博士,也就是赫赫“双博士”了。回国以后,乔万选亦学亦官、又持操司法“神圣”之职。他先后任东吴大学、中央大学、暨南大学的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
〓 新闻人物·学者杨义:一位真正的读书人和写书人
杨义 资料图片学术大师、写作劳模……在日前召开的《屈子楚辞还原》新书发布及研讨会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多位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给年届70岁仍勤奋耕耘在学术一线的学者杨义冠以这样的称呼。“杨义是一位可敬的学者,他始终把学术研究、创新视为生命的全部。在当下很多人把学术视作工具的时代,杨义的执......
-
〓 学人小传:苏秉琦
苏秉琦(1909—1997),河北省高阳县人。考古学家。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1952年至1982年兼任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有《斗鸡台沟东区墓葬》《苏秉琦考古论述选集》《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中国文明起源新探》等......
-
〓 为俞平伯平反的前前后后
1954年的评红批俞运动,是当代中国史上的大事。与之相对应,1986年1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召开的“庆贺俞平伯从事学术活动65周年大会”,也受到很大关注。龚育之、戴知贤等知名学者,都认为这是一次为俞平伯平反的大会,中国社科院院长胡绳在会议上的简短讲话,事实上为俞平伯公开平反。不过,俞平伯的一些学生、亲属,对......
-
〓 学人小传:冯其庸
“冯其庸先生以文人意趣名世,通书画以涵养学术,兼文史而心性双修。其书法逸笔草草、气韵幽远;其画卷师法古人、洗尽铅华;其学术结集《瓜饭楼丛稿》三十五卷册,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钦叹;其平生书破万卷,路行万里,追随玄奘,十上天山。近年来冯其庸先生倡导国学,弘扬传统,身体力行,垂范后人。”——首届“吴玉章......
-
〓 宗亮:唐筼的两首译作
唐筼翻译的《乐哉磨磨郎》 从1928年初识、成婚,到1969年不幸去世,唐筼与陈寅恪携手走过了四十余年的人生历程。谈及唐筼与陈寅恪的关系,一般人大多会提到唐筼对陈寅恪无微不至的照顾,称赞她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实际上,在与陈寅恪成婚之前,唐筼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现代新女性,她在自己所从事的教育领域内也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
〓 《中华读书报》2021年度作家·王安忆:我对想象的活动始终没有倦意
一把刀,故事从谁讲起?千个字,写到哪里结束?莫言看过王安忆的《红豆生南国》之后作了一个精妙的比喻:“我看王安忆的小说经常产生联想,仿佛在观察一匹织锦或者丝绸,打开漫长的画卷,上面图案一会儿是牡丹,一会儿是凤凰,图案在变化,具体针法不变……千针万线,一丝不苟,一条跳线都没有”。某种程度上,这评价可视作王安忆多年来......
-
〓 追忆·徐复:学林巨匠 教苑楷模
“徐复先生是章太炎先生与黄侃(季刚)先生的嫡传弟子,是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一代宗师,他生前为继承章黄之学作出了重大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我们从事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教学和研究的精神支柱。”——王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85年4月,徐复先生(中)与出席全国首次纪念许慎学术讨论会的代表合影。本文作者王华宝与徐复先......
-
〓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杜甫如何教子
杜甫是唐代诗歌巨擘。远祖杜预,乃西晋名将,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可谓允文允武。祖父杜审言,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崔融、李峤、苏味道一起合称“文章四友”,且成就最高,被杜甫赞为“吾祖诗冠古”。父亲杜闲,曾官兖州司马。可见杜甫家族长期以来“奉儒守官,未坠素业”。 需要说明的是,到了祖父这一代,因为能诗,杜甫家族便又......
-
〓 一位被视为“间谍”的日本朋友——鲁迅与内山完造
内山完造(左一)与鲁迅(右二) 一则造谣的微信 有一条微信在朋友圈里疯传,着实吓了我一跳。那标题是:《鲁迅承认内山完造是日本间谍》。鲁迅在哪里“承认”过呢?作者从鲁迅《伪自由书·后记》中援引了一段奇文:“内山书店是日本浪人内山完造开的,他表面是开书店,实在差不多是替日本政府做侦探。他每次和中国人谈了点什么话,马......
-
〓 学人小传:李伯谦
李伯谦,1937年生于河南郑州。考古学家。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留校任教。曾任北大考古系系主任,考古文博院院长、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曾兼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等职,“九五”国家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参加和主持过河南偃师二里头、安阳小屯殷墟、山......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浙江余杭塘栖、江苏吴县洞庭山、福建莆田宝坑,是中国三大枇杷产地,其中尤以塘栖枇杷量多质高。近世大画家吴昌硕常常于超山赏梅后,来到邻近的塘栖,欣赏团团绿树、累累金果的枇杷林,并创作了不少以枇杷为题材的国画,其中一幅题诗曰:“五月天热换葛衣,家家庐橘黄且肥。鸟疑金弹不敢啄,忍饥空向林间飞。”⦾黄药眠教授说:“写文章自然是......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