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沫若的虎符
1942年至1943年间,郭沫若在重庆一连写出了《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多部历史剧。其中《虎符》一剧,借“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主持公道,维护正义的反侵略志士——信陵君的形象,用赵魏联合抗击强秦的历史,来讽喻现实,号召人们共同对敌的用心极为显明。 该剧中有一件重要道具—......
-
〓 男儿称意得如此 骏马长鸣北风起——岑参的诗与人生
不同于南朝宫体诗歌的靡靡之音,唐诗从诞生的那一刻便充满了雄浑的阳刚之气,这在唐代大量涌现的边塞诗中体现尤甚。从军边塞,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是很多唐代文人的人生理想。写下“男儿称意得如此,骏马长鸣北风起”的岑参,便是其中的一位,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边塞诗的绝唱,也为大唐盛世留下珍贵的速写......
-
〓 非凡之学 平凡之人——我记忆中的季羡林先生
历经“文革”后的季羡林先生。(摄于1978年)近日出版的张曼菱新书《为季羡林辩——几多风光几多愁》,为读者展示了个并未远去的季羡林,一位博学、仁厚,有风骨,有担当,耸起铁肩、张开双臂呵护学子的师长形象跃然纸上。曼菱是季老的忘年“小友”。从风雪严寒中侥幸存活下来的先生,更懂得为年轻学子遮风挡雨。一1962年,我在河北一个......
-
〓 我的老师张世英
先生走了,走得有些突然,那天是教师节,清晨一大早,我就给先生发了一个教师节的微信祝福。不久,众位师兄弟也陆续上线发去了节日的问候。而后,像往常一样,我们静静地等待着先生的客气的回复,不料10点多,噩耗传来,先生刚刚走了。不知道在弥留之际,学生们的那些祝福的话语,先生是否感应到了。这些年,送走了不少亲人和前辈,每次告别,......
-
〓 “移步而不换形”——看京剧《天下归心》忆梅兰芳
京剧《三岔口》剧照。CFP 11月1日至12月25日,来京参加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的全球45台精品戏剧,次第亮相,异彩纷呈。 担纲开幕大戏的,是国家大剧院出品的新编历史京剧《天下归心》。简约空灵的舞台上,“一桌二椅”渐渐隐于幕后,观众的雷鸣般掌声久久不能平息。 这出戏取材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通过描......
-
〓 通会之路——于安澜的学术与艺术人生
于安澜是我国20世纪不可多得的学术大师,在长达近百年的人生历程中,他在学术和艺术两个领域都作出了卓越贡献。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他以《汉魏六朝韵谱》和《画论丛刊》两部巨著,成为国内理所当然的音韵学家和画学文献学家。之后60多年,他在这两个领域里继续深耕,继续收获。他编纂的《画论丛刊》一书,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再版重......
-
〓 大陆时期的殷海光
思想家殷海光的文集,在内地已经出版过规模大小不一的五六个版本了,他对真理的热情追求,对自由、民主、理性、仁爱的执着,已经为读者熟知,其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关系认识上的自我反省也启导人们加深思考。也许可以说,世间对于殷海光思想的了解,更胜于对于殷海光人生的了解。殷海光知命之年离逝,前30年在大陆生活,后20年在台湾......
-
〓 张桂梅:有一颗教育者的初心在跳动
今年2月和6月,云南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和“七一勋章”,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为她颁奖。面对一项项崇高的荣誉,面对无数的鲜花和镜头,张桂梅总是淡淡地微笑着,依然是胸前戴着党徽的一身素装,依然每天扶着栏杆查看校园每一个角落,依然举着小喇叭为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加油助威,依然睡在学生......
-
〓 哲学门里的“中国哲学”景象
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北京大学哲学门,创造的景象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其中“中国哲学”的景象也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审视它需要古今贯通的眼光。这里说的“中国哲学”有两个所指:一是指过去发生在中国的经历了诞生、突破和不断演变的源远流长的历时中的一种哲学(相对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等),它也被称为“中国哲学史”;一是指以主题化(如......
-
〓 历史钩沉:图书馆与青年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杨之光、欧洋:《激扬文字》(国画·1973年) 图片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读书是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他常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又说,“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毛泽东的读书习惯和阅读偏好早在青年时期就已经养成,也正是在那个时期,他与图书馆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孩儿立志......
-
〓 让古老不再遥远 敦煌壁画乐器“复活记”
2019年,在维也纳中国新年音乐会上,琵琶、箜篌、筚篥、胡琴、鼓、琴、瑟等来自敦煌的声音回响在市政大厅礼堂。身着彩裳、手持古乐器的演奏者们仿佛穿越时空,将敦煌壁画中描绘的音乐盛宴带到了丝绸之路的另一端。这些乐器正是莫高窟壁画中所描绘的乐器。据统计,在敦煌莫高窟有壁画的492个洞窟中,240个洞窟的壁画绘有乐舞场面,出现......
-
〓 一个学术拓荒者的足迹——感怀史学大家朱杰勤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近世史林可谓风情激荡,蔚为大观。陈寅恪、王国维、陈垣、傅斯年、顾颉刚、钱穆、梁启超等以其旧学之功,新学之识而领引史林,塑造了一座座民族的文化丰碑,留守了传统而亦革新着学术。对于暨南而言,史家亦是层出不穷,陈序经、李长傅、谭琪骧、朱杰勤等先哲撑开了暨南这方净土。恰逢今年朱杰勤先生学术记念二十周年,笔者做为一名后继学习者,......
-
〓 曹雪芹的胖瘦问题:红学微读系列(其二)
【接前】裕瑞的道听途说和敦诚的抒情达意必须注意到的是:裕瑞的是散体笔记,而敦诚的则是韵语诗句。两个人,两种文体,我们该相信谁的记载?这是一个大问题。整体来看,裕瑞的记载不八卦,不胡扯——但绝对是“道听途说”的。这一点裕瑞毫不避讳,是听别人说的,就是听别人说的。《枣窗闲笔》整部书中一个有趣的现象——诸多有关曹雪芹和《红楼......
-
〓 学人小传:张谷若
张谷若(1903—1994),原名恩裕,字谷若,山东烟台人。翻译家,英国文学专家。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曾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国际关系学院特聘教授。译有哈代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还乡》《无名的裘德》,狄更斯小说《大卫·考坡菲》、散文《游美札记》,莎士比亚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亨利·菲尔丁小说《弃儿汤姆......
-
〓 齐浣心:杜国庠和他的三位挚友
杜国庠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社会活动家,同时他还是我国第一届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1958年2月,他参加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大会并作为专家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对小组拟定的《整理和出版古籍计划草案》、古籍人才培养工作等发表了建议和意见。杜国庠学识渊博,学术研究涵盖哲学、古文献、佛学、逻辑学等方面......
-
〓 梁晓声:为我教过的学生们写一本书
《中文桃李》 梁晓声著 作家出版社 继近年来推出《人世间》《我和我的命》等作品后,作家梁晓声又推出长篇小说新作。 “电视剧《人世间》的主题曲,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它说,人的一生像雪花,飞很高,又融化。我要在自己‘快融化’的情况下,看看还能做点什么。”在梁晓声新书《中文桃李》媒体见面会上,他的一席话,将人们引入了他的......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董桥1999年在一篇随笔里赞赏牛津文学教授John Bayley的著作“闻不到时下博士论文那股医院消毒药水的味道,句句是学问不是学术,文字淡素之余常见拙气……”,“……是学院里老一派的饱学之士,用练达的人情世故看文学艺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R.H.van Gulik),以西方人而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穷毕生精力研究......
-
〓 鲁迅的题诗签赠本
直接将自作诗题写在著作扉页上赠人的情况,在鲁迅的文墨交往中比较罕见,据笔者所知,仅有三例。 1933年3月2日,“山县氏索小说并题诗”,鲁迅“于夜写二册赠之”。 这是在书籍上题诗,而不是另纸所书。 题于《呐喊》扉页上者:“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款署“自题十年前旧作,以请山县先生教正......
-
〓 慧眼识珠叶圣陶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中央公园来今雨轩,发起者为郑振铎等共12人。其酝酿擘划,则应从1920年算起。先是老牌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在“五四”文学新潮冲击下产生了用时兴的新文学争取读者的紧迫感,于是起用正在馆内担任《四部丛刊》总校对的青年文学家沈雁冰,由沈取代王蕴章,全面改革创刊已近十年的商务印书馆的重要文学刊......
-
〓 人物·翘楚·赵振川:泡在生活中
赵振川,1944年生于西安,祖籍河北省束鹿县,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先后入选第四、七、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陕西省第四届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政协委员。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高研班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西北大学客座教授。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