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寅恪为何辞谢历史二所所长
1995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20年》,公布了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将1953年中央决定请陈寅恪担任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汪篯赴命南下、汪篯出言不慎引起陈寅恪反感并拒绝北上担任所长之事公之于众。书中讲述陈寅恪提出担任所长的条件,将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名言演绎得非常充分。《......
-
〓 哲人“追思”⑯:始终站在哲学基本理论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前沿
——萧前哲学思想及其贡献研究萧前,又名肖前(1924—2007年),湖北省沙市(现荆州市)人,1944年就读于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6年到晋冀鲁豫解放区北方大学文教学院学习,1947年留校工作,后合并入华北大学,曾任艾思奇的行政和学术秘书。自1950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是我国首批招收哲学硕士、博士研究......
-
〓 “南图扫地僧”沈燮元去世:享年99岁,一生献给古籍修复
扬子晚报网讯 (记者 张楠 孙庆云)3月29日上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版本目录学专家沈燮元好友丁鸣江处获悉,沈老于今晨8点20分,在南京去世。沈燮元,1924年7月出生,版本目录学家,江苏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毕业后进入上海合众图书馆工作,从此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1955年,沈燮元来到南京图书馆,在此工作直至退休......
-
〓 以智启智,以爱唤爱——郭锡良先生指导我写博士论文
学人小传郭锡良(1930—2022),湖南衡山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语言学家。他治学主张以中国语言学优良传统为根,取世界语言学精华而加以融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语言学自主创新之路。其研究领域包括汉语语音史、语法史、词汇史、文学语言史、古音学、文字学、训诂学、词典学、方言学以及汉藏诸语言的比较研究等。先后参与或主持编......
-
〓 樊锦诗委员: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
还是一头干练的短发,只是白发多过了黑发,倾听其他人发言时,她时而抿嘴思考,时而从容微笑。3月4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小组讨论热烈,在会议现场,全国政协委员、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成了媒体眼中的“文化明星”。几名记者围坐在这位年近八旬的“敦煌女儿”周围,问题一个接一个,樊锦诗一一回答。“您今年的提案是什么?”“......
-
〓 东方理学宗祖 淑世儒林楷模——郑梦周与韩国性理学
在韩国儒学史上,几乎众口一词地尊奉郑梦周(字达可,号圃隐,1337—1392)为东方理学之宗祖。然而,事实上,东国之知有程朱性理学,并非始于郑梦周,而且,与圃隐先生同时探究、传授性理学、传世著述大大富于圃隐先生的著名学者也大有人在。那么,为什么人们却专尊圃隐先生为东方理学之宗祖呢?我认为,这是与高丽时代儒学的一般特性,......
-
〓 张謇与近代校园建筑文化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是清末实业教育救国的典范。1902年5月至1905年4月,张謇凭一己之力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通州民立师范学校。学校建成时,张謇曾自豪地声称:“中国之有师范学校,自光绪二十八年始,民间之自立师范学校自通州始。” 从190......
-
〓 文学史上的失踪者——以朱雯为例
《文学史上的失踪者》,眉睫著,金城出版社 最近一二十年,文学研究界一直在提倡“重写文学史”。一些有较大影响力的现当代作家,文学史很少或根本未提及,但翻阅当年的报刊杂志,你又总是能看到他们的名字,与文学史上某某作家关系密切,甚至有传承的关系,因此关注这类“文学史上的失踪者”,对于充实文学史、传承文化有着非常重大的意......
-
〓 杨绛:钱钟书心中“最贤的妻 最才的女”
杨绛与钱钟书(资料图)腾讯娱乐讯 据文史参考报道,一百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却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北京三里河一个属于国务院的宿舍小区,全是三层楼的老房子,几百户中惟一一家没有封闭阳台......
-
〓 白居易在渭南的乡居岁月与诗作
山川壮丽的关中平原东部名城渭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故里。曾经两度在渭南的乡居生活,是白居易难以忘怀的人生阶段,也对其诗歌题材的拓展与审美倾向的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卜居渭上 白居易的家世及迁徙历程,据《旧唐书》之《白居易传》云:“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之仍孙。建生士通,皇朝利州都督。士通生志善,尚衣......
-
〓 朱家溍先生的气度
朱家溍先生于2003年逝世,所留下的文字、音像等作品整理出版却依然很频繁,还举行过数十次大小专题缅怀。看到与怹的合影时,会觉得谆谆教诲言犹在耳,听闻怹的音像作品更似身临其境。人们大多关注朱家的那几次将文物捐献给国家,却只剩下“凡物有聚有散,有散有聚,聚是一乐,散而能得其所,也是一乐”这由衷的话语。适逢北京出版社编选朱家......
-
〓 傅斯年
摘要:人曰孟真“毁誉参半”而余以为甚为不当,孟真之弊在政治,而其实乃文人,故以政务得失评文人之毁誉可邪?如以僧家之道论屠户之善恶可邪?况古今文士,能政务及学术者几何?由此观之,孟真失于政务而于学术,犹史学、文学,为领袖之人物而吾辈宜尊之。明星查查,亦有其暇;日月昭昭,未见其糙,恒宇之宙尚不能完,今人何以求全而责备?苍莽......
-
〓 叶君健:他以特殊的方式反法西斯
上世纪四十年代,叶君健在欧洲为读者签名。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又是中英文化年。7月,为纪念父亲叶君健在英期间为反法西斯战争宣传做出的贡献,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举办了“叶君健特展”。策展人、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艾伦·麦克法兰教授说:“二战期间,英国国内几乎听不到关于中国抗战的消息,叶君健利用语言优势和满腔热......
-
〓 意大利著名汉学家史华罗——海外汉学家见知录之十八
史华罗(Paolo Santangelo,1943—)。意大利罗马大学东方学院东亚史教授,国际著名汉学家。曾任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汉学系主任,现为欧洲汉学学会理事,《明清研究》杂志创办人及主编。意大利汉学学会、欧洲汉学学会理事。长期致力于中国历史,尤其是明清史研究。共出版学术专著近60部,发表各类学术文章120余篇。......
-
〓 消失的和永不消失的·杨绛:我和谁都不争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2016年5月25日,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如果说傅璇琮先生气质近乎纯然儒者,为了理想信念可以积极入世,弘道不止,百折不回;那么杨绛先生则近乎粹然道家,她的一生,似乎都在诠释着“不争”二字,活得干净洒脱,智慧透彻。“不争”,是杨先生......
-
〓 王宁:魏建功先生与20世纪上半叶的汉字研究
魏建功先生一生对中国的语文现代化作出的贡献十分辉煌,最值得称道的两件事:第一是1945年担任当时的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主任,带领一批由大陆过去的语言学家同心同德,艰苦奋战,把日本人殖民统治50年强制推行的日文日语的影响从台湾语言中从弱化到铲除,实现了中华民族国语的规范;第二是1950-1953年,牵头组建新华辞书社,主......
-
〓 纪念吴林伯先生诞辰100周年·方铭:他是一位纯粹的学者
吴林伯先生导言出了国学圈,吴林伯先生的名字便鲜有人知,但他却是20世纪真正的国学大家。他曾受教于马一浮、熊十力等国学大师,终其一生,虽多坎坷,却始终不改变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热情和信心,勤勤恳恳,孜孜不倦,淡泊名利,不为世俗风尚所左右,生前常常被某些浅薄的投机者所嘲笑讥讽,但仍然我行我素,一心向学,不求闻达于世。吴林伯......
-
〓 严安生:奋而再起,高歌凌云
【求索】 151年前,中国开始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历史走到今天,每年有超过70万人出国留学。2021年,留学归国就业学生第一次超过百万人。成千上万的留学生,成了中国和世界联系的纽带,正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站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回头看一百多年前的留学史,心中别是一番滋味。 我想起20世纪90年代初赴......
-
〓 百岁马识途:“我还有一个‘五年计划’”
马识途 资料图片 一抹温暖而平静的浅笑始终洋溢在他的脸上。 岁月在他的身躯刻下了满满一个世纪的印痕,但他依然坐拥“五得”:吃得、睡得、走得、写得、受得。说话间,他难免有一丝得意。 他特别看重“写得”。除了22万字的《百岁拾忆》即将出版之外,他向与会者介绍了自己最新写就的作品,“5月16日,《光明日报》......
-
〓 追思·张腾霄:百年风雨一书生
惊蛰已过,风却依然凛冽。在这样的光景,追思逝者,不由得平添一份哀伤。一个月前,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张腾霄去世了,却留下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财富。张腾霄1915年7月出生于河南洛阳,2017年2月7日在北京去世。从1938年进入陕北公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命运和中国人民大学连在了一起,始终没有......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