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近文艺家·王扶林:一部剧为什么能够重播1500多次
90岁的他,曾执导拍摄87版《红楼梦》和94版《三国演义》电视剧,这两部作品后来成为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经典,至今仍发挥着“科普”文学名著的作用。他把拍摄经典电视剧比喻成从零开始的创业,认为“如果创作者急功近利,仅把影视剧当成一门生意,拍出的作品必然没有生命力”。他建议年轻的影视剧工作者多读一点古典名著,充分吸收前人......
-
〓 学科整合、国际化趋势与数位化时代的史学研究与教学——著名学者黄宽重先生访问记
关键词:黄宽重;学科整合;国际化趋势;数位化时代;历史研究与教学采访时间:2004年9月11-15日采访地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刁培俊,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本访谈记录已经黄宽重教授本人审正)原编辑手记:关注世纪之交历史学的发展和演变,似乎不能不更为留心国际、港台的史学发展动向。无论是沉潜求......
-
〓 瑞典汉学第三代知名学者罗多弼——海外汉学家见知录之十七
罗多弼(TorbjornLoden,1947-),瑞典第三代著名汉学家。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主任和中国语言与文化的教授,亚太研究中心的执行主席。还分别是“国际瑞典笔会”(SwedishPen)、“中国研究欧洲协会”和总部设在纽约的“中国人权”的董事。罗多弼早年对20世纪初的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比较感兴趣,注重于中国革命......
-
〓 他是先进教育理念的“播火者”
——追记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杨福家 【追思】 “毫无迟疑的信念和绝无虚妄的豪情”,一个卓越的科学家结束了他对微观世界的探索。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因病于7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 全世界对他的怀念络绎不绝。 “追求卓越”是他一生......
-
〓 学人小传:薛天纬
薛天纬(1942—),陕西宜川人。本科及研究生均就读于西北大学,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2010年退休前为新疆师范大学教授。2003年至2008年为华东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2011年至2016年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唐诗及中国古代诗学,尤重李白研究,曾任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
-
〓 学人小传:徐通锵
徐通锵(1931年—2006年),浙江宁海人,语言学家。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专业,1956年毕业留校任教。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著有《语言学纲要》(与叶蜚声合著,1981)、《历史语言学》(1991)、《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1997)、《基础语言学教程》(2001)......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人在年轻时多半思想偏激,但随年龄增长,又会有所转变。俞大维尝谓自己幼年时读线装书,青年时读洋装书,晚年又重读线装书。 黄焯,黄侃侄子,专治音韵训诂。抗战时,日军轰炸武汉,大家跑防空洞,黄焯仍端坐屋中,以朱笔一丝不苟圈点《毛诗》。 语言学名家赵元任内向幽默,他的神仙伴侣杨步伟则热情开朗。赵元任后来在解......
-
〓 汤一介:不要把儒家意识形态化
“有许多人认为我是反孔非儒的。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人物之一、北京大学的前校长胡适曾这样说道。世事何其难料。“五四运动”中健将林立、旗手迭出的北京大学,如今却成了儒学复兴的一个重镇。距今不过91年时间,“孔家店”又重新挂牌开张了——继2000年成立国学研究院之后,201......
-
〓 九十自我学术评述
一我的史学研究,有三个领域:一是中国社会史(周到隋唐),二是汉唐佛教寺院经济,三是汉唐兵制。用力最多的是中国社会史。寺院经济是属于社会经济史的范围;我研究兵制,也是从社会史的角度出发。1995年12月我去台湾,在台湾清华大学应人文社会学院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之邀为研究生作了几次中国文化的演讲,讲后出版了一本《中国文化六讲》......
-
〓 学人小传:樊发稼
樊发稼(1937—2020),上海崇明人。文学评论家,诗人。1957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长。诗集《小娃娃的歌》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批评著作有《儿童文学的春天》《樊发稼儿童文学评论......
-
〓 严耕望先生史学述略
严先生安徽桐城罗家岭人,名德厚[1]字耕望号归田,以字行[2],所谓归田者,取陶野人“归园田居”之意[3],可见其心意指归大抵在于恬淡自然、不与世事,观其一生治学亦以躬自砥砺、勤耕不辍垂范后世,余英时谓其为史学界的“朴实楷模”[4],诚然也。先生论著精当,且卷帙煌煌,如《两汉刺史太守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唐仆......
-
〓 “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摘自《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怎样给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中国近代史上最牛老爸如何精心雕塑群娃?《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尽展梁门望族的家教,这一部动人的家族历史值得当代每位家长用心阅读。本书作者吴荔明为梁启超外孙女,梁思庄之女。公公不仅注意对孩子们的知识训练,更注意他们的道德培养,要他们生活艰苦朴素,要他们热爱生活,并注意择友。......
-
〓 速写两会人物·吴江委员:“我老了,但京剧不老”
图为吴江委员。本报记者 焦健摄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京剧院原院长吴江在说“京剧还很年轻”这句话时,并没有笑,而是双眼直视记者,一脸的真诚。似乎是怕别人不信,他又有点着急地解释道:“中华文明几千年,戏曲历史800多年,而京剧才不足200年,现在正值青壮年呢。” “您这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讲的,还是从艺术的角度呢?”......
-
〓 文艺人物志·张冀:从生活中蘸墨,书写有烟火气的剧本
春节过后,刚从老家返京,编剧、导演张冀就开始走访养老院和医院,近距离观察那些患上“老年痴呆”的人,倾听患者家属讲述至亲至爱与自己渐行渐远的故事。张冀这次采风,是为了筹备新剧本《阿尔茨海默之家》,他希望通过一家人的视角,深入探索这个疾病给家庭带来的影响。“我不想把这个病浪漫化,我想直面它的痛苦和其中涉及的社会性问题,......
-
〓 走近文艺家·王松:把精彩的故事讲精彩
他以《红汞》《红风筝》《红莓花儿开》《双驴记》《哭麦》等作品享誉文坛,近年来又相继推出《爷的荣誉》《烟火》《暖夏》等重磅力作。当被问及小说的灵魂是什么时,他不假思索地说:“没别的,就是把精彩的故事讲精彩!” 王松又出新作了!一部《飞花调》,把读者带回百年前的津门,白鹤飞、花厚子、花薄子等主人公,做的可不是一般生意......
-
〓 韩再芬:在黄梅戏的路上一直跑
韩再芬 资料图片 8月26日至31日,韩再芬带着原创黄梅戏《徽州往事》再度来到国家大剧院,连续献演六天。她在舞台上精力旺盛,外形出众,被“韩迷”们称为“神仙姐姐”。 “我们都撑不下来的时候,她却能撑下来。”剧院里的年轻人好奇: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韩再芬?她笑着说:“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精神力量。人活一口气,唱戏尤......
-
〓 重视“人的历史”之鲁迅
编者按在中国,鲁迅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的小说、散文、杂文,是几代读者自小就读过的。读鲁迅,既是读他的书,又是读他的人。鲁迅的书是大海,浩瀚无边;鲁迅的人是高山,雄伟壮丽。他的书和他的人,都是读不完、说不尽的。“须仰视才见”,是鲁迅小说《一件小事》中的一句话。这些年,我们读鲁迅的书,愈读愈感觉鲁迅同样拥有小说中人力车夫......
-
〓 月下传来万枝灯——黄宝生先生的梵学人生
1960年高考发榜前夕,黄宝生先生写了一首无题小诗。诗的第一句是“今夜,我的心激荡”。第二天,他如愿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怀着一颗激荡的心,黄先生走上梵学之路。怀着一颗激荡的心,黄先生在梵学路上走过一个甲子。 六十年在人类历史中只是短暂一瞬,然而对于一位学者来说则是最为黄金的年华——从舞象之年到桑榆之年。六......
-
〓 大家·“敢为人先”章开沅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少年从文,挥斥方遒,钻研学术,寻觅真知;后转史学,孜孜以求,另辟蹊径,敢为人先。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曾言:“我一生在学术上做了两件事。一是把中国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世界,并把国外的研究引入到中国;二是让国际教会大学史研究走进中国,又让中国的研究走向世界。”2014年4月,章开沅于华中师范大学光荣......
-
〓 难忘师恩·苏培成:“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的老师周有光
周有光(右)、苏培成合影。资料照片 我是周有光先生的老学生。 1960年暑假后,我在北大中文系读四年级。那学期,系里开设了“汉字改革”的课程,讲课的是周有光先生。周先生的大名我早就知道,但见面是第一次。那时,周先生50多岁,精力旺盛,一口气连上三节,从下午两点讲到五点,站着讲,也不喝水,课间休息时搬把椅子就......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