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考古因他而丰富 他因考古而精彩 数据张忠培:考古人生八十年
2014年4月张忠培在陕西宝鸡观摩陶鬲 图片由作者提供图片由作者提供 今年8月初,故宫博物院前院长、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度过了他80岁的生日。 他的这个生日过得像个“考古日”:故宫出版社出版了他带学生们长期研究的大型课题成果《中国陶鬲谱系研究》一书,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学生们献给他的生日贺礼《庆祝张忠培先生......
-
〓 庞薰琹:为大众生活而设计
1925年,19岁的庞薰琹怀着艺术救国的理想赴法国学习美术,在徐悲鸿、蒋碧薇夫妇引荐下进入叙利恩绘画研究所。除了在学校上课,遍布巴黎的博物馆,更是他研习艺术的殿堂。绘画之外,他对音乐、诗歌和舞蹈也充满兴趣,结识了傅雷等文艺界朋友。 像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一样,年轻的庞薰琹被巴黎的艺术氛围深深感染着。在努力学习西方艺......
-
〓 鲁迅的艺术爱好
图为鲁迅收藏龙纹砖拓片 鲁迅的艺术爱好广泛,他对于古籍考据、校勘、编辑以及其他艺术所搜集的资料和其涉及的言论,都是非常可贵的。 鲁迅勤于校勘、辑佚、搜编的工作。他从故书中搜采出会稽先贤的著作,校订了《嵇康集》,辑录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一直到搜辑《小说旧闻钞》,都是这一部分工作的业绩。 鲁迅......
-
〓 孟宪实:冯其庸的“大国学”
冯其庸先生如何评价冯其庸先生的学术,这是一个难题。冯先生是书画家,其书法被认为是“远宗二王”,在一次研讨会上,听到专家们评说冯其庸与饶宗颐的画艺,他们认为,基于多年在大西北旅行的经历,冯先生的画作意境阔达。冯先生是汉画像砖的研究者,他是中国汉画学会首任会长。他还是中国戏剧学会副会长,撰写的剧评甚为戏剧大家重视,袁世海先......
-
〓 一张捐款收条引发的回忆
前些日子整理旧书,从中掉下一张纸,拾起一看,是一张中国作家协会发传真专用的32开办公纸,上写: 今收到巴老为《育才图书室》工程捐款贰万圆整。育才图书室、中华文学基金会 孙仲秀2004年7月5日 一张收条,上面没有公章,也没有私章,书写也不规范,不是正式的票据,可能没有什么法律效力,只是收讫证明而已。其中的巴老,......
-
〓 胡经之:外柔内刚的诗人美学家
资料照片 回到北大工作两年多来,每次乘车从家里往返学校时,都要路过中关园,我总会特别留意地看一眼从车窗外一闪而过的中关园一公寓,那排如今已显得低矮而又不起眼的黄漆颜色的陈旧小楼,是胡经之先生当年的旧居。我当然知道他早就搬离那里了,但那座旧楼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美好回忆。中关园上课 先生给我们上的文艺美学专题选......
-
〓 孔子的酷评
孔子温柔敦厚,贵和持中,但是孔子也臧否人物,时有酷评。 所谓酷评,即苛刻的评论,颇近似于当下所谓的“毒舌”。《论语·子路》篇中记载:“子贡问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按照一般的解释,“斗筲”在这里用以比喻器量狭小。其实一斗等于十升,一筲合一斗二升,未必显小,倒因为斗是量粮......
-
〓 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
张一清看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人或许会记得张一清,他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专注于语言教学与测试研究。在这档中央电视台与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电视节目中,张一清作为点评嘉宾持续参与。近年来,原创文化电视节目颇受欢迎,从《中华好诗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到《汉字英雄》《中国灯谜大......
-
〓 全国人大代表刘蕾:以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代表委员履职记】 2月20日一大早,刚从北京招商归来的刘蕾,就马不停蹄赶到黑龙江省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开展专题调研。“大家近期生活、工作中有啥问题、困难,或者好建议,我给带到两会上。”刘蕾热切地询问。 刘蕾是黑龙江省同江市经济合作促进中心副主任,作为一名赫哲族代表,自2008年履职以来,她先后提出13......
-
〓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海外当代汉学家见知录之三
谢和耐(Jacques Gemet),1921年出生,法国当今著名汉学家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法国金石和美文学科学院院士,法兰西学院名誉教授。作为当代法国最具权威的汉学家,他专事中国社会和文化史研究,其代表作品《中国社会史》、《中国与基督教》、《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等。他曾长期主持整个法国汉学界的工作,在其五......
-
〓 酒事江湖5·孟繁华:酒坛高谊——看文坛大师们喝酒
我喜欢看写喝酒的文章,尤其是文坛巨匠们写喝酒的文章。喝酒和喝茶不同,喝茶历来是雅致的事情。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饮茶又称作“品茗”,而且有《茶经》名世,可见喝茶的风雅。但喝酒不一样,喝酒也有叫“品酒”的,当然也有《酒经》传世,《酒经》三......
-
〓 大家·张舜徽:敷文华以纬国典
学人小传 张舜徽(1911—1992),湖南沅江人。1942年至1949年先后在国立师范学院、北平民国大学、兰州大学等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任华中师范学院(后改名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1979年至1989年担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1981年,被评为全国首位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张舜徽论著遍及四部,字......
-
〓 罗久芳:先父罗家伦的藏书
先父罗家伦的藏书数量共约一万四千册。这批累积了九十多年的藏书,曾长期滞留欧、亚、澳、美四洲,搬运经过地中海、印度洋、长江、台湾海峡和太平洋,却都平安无损,没有遭遇天灾人祸。 中国的私家藏书有很悠久的历史,对文化的传承作出过极大的贡献。历代的京都和江南的富庶地带,曾出现过很多著名的藏书世家和他们的藏书楼。可......
-
〓 偶入红尘里,诗戏结为盟——郭汉城的戏曲情缘
学人小传 郭汉城(1917—2021),浙江萧山人,戏曲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1937年肄业于浙江省立杭州农业职业学校,1938年入陕北公学学习,1939年入华北联合大学学习,毕业后在敌后从事抗战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察哈尔省文化局副局长兼察哈尔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任,华北行政委员会文艺处副处长,中......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刘文典虽生性狂傲,但也有承蒙他瞧得上眼的。精通14种语言、学问渊深博大的陈寅恪,刘文典即敬重有加。刘公开承认他的学问不及陈氏之万一。刘多次对学生说,自己对陈氏的人格、学问不是十分敬佩,是十二万分的敬佩。刘文典宣称,西南联大只有三个教授:陈寅恪、冯友兰,他和唐兰各算半个。 ◎英国著名随笔......
-
〓 追思·马克宣:做出自己的特色才是正途
马克宣 资料图片 你也许不知道马克宣是谁,但你一定忘不了他的作品。他是《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的动画制作,他是《三个和尚》《哪吒闹海》的首席动画设计、美术设计。他参与和执导的多部水墨动画片早已成为中国动画史上的经典。1981年,《三个和尚》捧得第32届西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1988年,由他与特伟......
-
〓 云起少华山 笔墨波澜翻——“苏门六君子”之李廌
华州,自古山水名胜于天下,少华山翠绿如屏,渭河蜿蜒如带。华州古为郑国,郑桓公乃一代明君;也乃“再造唐室”的功臣郭子仪大将的家乡,此地历代学风甚盛,是宋代文人李廌的故里。李廌曾受教于苏轼,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并称“苏门六君子”,其在散文与诗歌方面均有所成就。 李廌(1059—1109),字方叔,号齐......
-
〓 真实的慈禧太后:贡献、幸运与悲凉
在近代中国,慈禧太后是被多重妖魔化的政治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因为1898年政治变革失败,归罪于皇太后,将其描写为一个弄权的老太太,一个只知道欺负那个可怜养子的恶妇;革命党人孙中山、章炳麟等出于革命大义,倡导排满革命,也将慈禧太后视为近代中国一切罪恶的渊薮;到了后来,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了论证“半殖民半封建”的政......
-
〓 走近文艺家·王扶林:一部剧为什么能够重播1500多次
90岁的他,曾执导拍摄87版《红楼梦》和94版《三国演义》电视剧,这两部作品后来成为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经典,至今仍发挥着“科普”文学名著的作用。他把拍摄经典电视剧比喻成从零开始的创业,认为“如果创作者急功近利,仅把影视剧当成一门生意,拍出的作品必然没有生命力”。他建议年轻的影视剧工作者多读一点古典名著,充分吸收前人......
-
〓 汤一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绕着未名湖边走,不久就到了朗润园,汤一介先生和乐黛云先生就住在这里的13号楼,103室。房子灰扑扑的,一点也不打眼,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风格,走廊很大,很空旷。汤一介觉得很不错。“能够住在学校里,每天能绕着未名湖散步,很好了。”汤一介的家不大,但惹眼的是他的书房,满满的书,从地面直到屋顶。房间里还放满了兔的小工艺品......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