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近文艺家·阿来:做个热爱生活的“驴友”
只有在写作的短暂瞬间,他才会意识到自己在从事文学工作。生活于他,就是一场旅行,文学作品像是旅行中产生表达欲望后的副产品。行走构成了他创作的基础,形成了他创作的源泉,让他创作出《尘埃落定》《格萨尔王》《云中记》等不一样的作品。采访阿来是在一个科技主题峰会的间隙。他是那个峰会的嘉宾。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生物......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词学大师夏承焘先生谈诗词选本的编选:“选诗要严,不怕漏,只怕滥。好诗漏选多少都没有关系,因为选者所好所见不同,所取也必定不同。但平庸的诗、不好的诗却一首也不应该入选,选了就表示你不知诗的好坏。所以宁缺毋滥。”·文史学家浦江清先生尝与学生语:治中国古代文学,先秦古书是源,小说戏曲是流。现在人怕艰苦,不爱读先秦古书,喜欢......
-
〓 全国政协常委、艺术家韩美林:要为传承文化瑰宝做些事儿
人物素描:郭红松韩美林在博山设计指导制作的琉璃制品 资料图片 前不久,在北京通州,韩美林艺术馆翰墨飘香,群贤毕至。第二届“韩美林日”系列活动在此举行。 这个以全国政协常委、艺术家韩美林的名字命名的主题日活动,本质上是一个奉献日。2013年6月,韩美林出资2000万元,成立了韩美林艺术基金,用于奖励、资助对民......
-
〓 四库学的奠基人——史学家陈垣与《四库全书》
或许是在其他领域的著述太过丰富,当谈论起史学家陈垣时,人们很少会提及他对四库学研究的贡献。几年前,陈垣长孙、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智超将陈垣有关四库学的文章、著作汇集成《陈垣四库学论著》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使陈垣的四库学成就得以彰显。近日,陈智超向记者讲述了陈垣与《四库全书》的故事......
-
〓 夫唱妇随——钱锺书和杨绛的两则故事
往昔钱锺书先生曾在医院嘱我,“办完那点儿事”,便可“退休”。如今报刊网络正反话语似都已说尽,计划之外为文,宜选新题,那就写早就想写的《夫唱妇随》吧。“夫唱妇随”,杨绛先生说过,且自然而然地做着。一1980年下半年,杨绛先生在改革开放的秋凉中,一口气写好《干校六记》,那时《管锥编》新书上市,《围城》旧版重生,留英的钱瑗归......
-
〓 李之禹:李嘉言与恩师闻一多先生
李嘉言是著名的古典文学家。在楚辞、唐诗、汉魏六朝文学研究上颇有建树。他首倡的改编《全唐诗》动议影响深远。他一生研究的门路和方法,深得其恩师闻一多治学三昧。闻先生对李嘉言学术研究和思想品质影响至深。 1946年闻先生遇害后,李嘉言在纪念闻先生的文章中说:“就我个人说,和闻先生已有15年的师生关系,同他在一个......
-
〓 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拓荒者——李达哲学思想研究
【哲人追“思”⑤】李达(1890—1966),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1890年出生于湖南零陵县一个佃农家庭,1920年从日本留学归国,随即与陈独秀等人组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和主编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秘密机关刊物《共产党》,筹备和组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不久后创办人......
-
〓 史家朱希祖藏书纪事
他是章太炎门下弟子,被戏称为“西王”;他是出席“全国读音统一会”的代表,在国语运动中起草的注音符号方案一锤定音;他是“某籍某系”的北大教授,先后担任国文系、史学系主任;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支持者,倡导白话文,反对封建礼教;他任清史馆的协修,获得袁世凯颁发的四等嘉禾奖章;他是声动民国的藏书大家,保存古籍,守护中国传统文化的一......
-
〓 民国藏书家周越然的几则轶事
周越然有一个生年,两个卒年。一说(1885——1946),一说(1885——1962)。现在确定后一个是正确的,但是网络上排在最前面的周氏生平介绍,还是沿用错的(1885——1946)。这也难怪,周越然这个名字及其藏书事迹被提起被读者了解,仍是年头未久呢。最早(上世纪80年代末)公开提到周越然的是知名藏书家姜德......
-
〓 隋树森的治学之道:编辑也能成就大学问
隋树森(1906-1989),北京城长大的山东人,著名的元曲专家、语文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辑,旧中国在国立编译馆任职。做了大半辈子编辑工作,但其鼎鼎大名却来自他一生的业余爱好——元曲研究。简而言之,就是史无前例地整理和校勘了元曲作品,并校点了所有今存元人编的散曲集,还持续对元曲创作进行了理论研究,代表作为《全元散......
-
〓 关于祖父钱宾四的回忆——摘自钱婉约著《梅樱短笺》
作者祖母张一贯与孙儿们 在我当时的心目中,祖父钱穆(字宾四)就像是一座遥远的山,朦胧神秘看不清,阴云之下,黑魆魆的山影若有若无、时隐时现。后来,那座远方的山,因为阴云的渐渐消散,逐渐清晰起来。那逐渐清晰起来的大山,开始放出光来。熠熠的光辉,照耀的不仅仅是我,还包括一些像我一样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较早地阅读了他著作的......
-
〓 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王蒙:我要用全部心力歌唱大地和人民
开栏的话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 很多文艺家身上都有着耀眼的光环,受到世人喜爱尊崇;有不少文艺工作者,还是青少年仰慕效仿的公众人物。 近一段时间以来,文娱领域乱象频出,部分从业者德不配位、名不符实,违法失德,引发民愤,有关部门迅速出台系列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
-
〓 周越然捐书无关郑振铎
上海《文汇读书周报》曾经发表周炳辉《琐忆祖父周越然》,文中有《沉重的1957》一节,说“1957年,是颇不平凡的一年。从料峭的早春二月,到风云突变的夏天,从‘百花齐放’,到扩大化的‘反右’,在知识分子的上空,不是和煦的阳光,而是惊恐的风暴。这一年,已经年逾古稀的祖父,忽而做了两件看来异乎寻常的事情”。“第一件事......
-
〓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颐先生的点滴回忆
饶宗颐先生是名满天下的学术大家,有人把他与钱钟书先生并称为“南饶北钱”,也有人把他和季羡林先生并称为“南饶北季”。 饶公天资聪颖,自幼酷爱读书,其诗、文、画及目录学和儒、释、道等方面的知识、学养以及治学方法等均来自家学。他家中藏书丰富,有十万部之多,因终日浸淫其中,以至进入正规学校读书时发现老师所讲的他都已经知道......
-
〓 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陶行知——写在陶行知诞辰122周年之际
海宝山区行知小学大队辅导员在陶行知雕像前给学生讲课。 CFP 1946年7月25日,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接到周恩来从上海发给党中央的电文,电文报告了陶行知先生去世的消息。毛泽东十分悲痛,沉思良久,随后拿起毛笔,饱蘸墨汁,凝重有力地写下了“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毛泽东”。此后,延安党政军民学、社会各......
-
〓 记忆中的陈忠实老师
陈忠实老师起初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夹着雪茄,满脸沧桑,在白鹿原上眺望和沉思的凝重表情。站在他的墓前,望着辽阔的灞河河川和沟壑纵横的黄土塬坡,我脑海里浮现的,依然是他那坚毅而深邃、普通而伟大、平常而奇伟的神情。记忆中的这一瞬,是1993年春夏之交,陕西电视台为陈老师拍摄的纪录片中的一个特写。此时,《白鹿原》已在文坛引发“......
-
〓 早熟而不衰——试论丰子恺书法艺术特色
丰子恺是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木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身负多种才艺,且在不少领域具褴褛筚路之功。 当前对丰子恺的研究,多集中在漫画与散文领域,而他的书法成就则较少为人提及——诚然,书法于丰子恺而言,似乎用力最少。虽然丰氏曾言“(在)诉于眼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书法”,并认为“书法......
-
〓 平凡中的崇高:追忆魏老师
初次见到魏得良老师,那还是在1978年11月初的杭州大学历史系新生入学欢迎会上。当时他就给我和我的同学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印象说白了,就是一个“土”字,用夸张的语言讲,就是“土得掉渣”。我们怎么也无法想象,在堂皇气派的高等学府里,居然还有这样纯朴得像泥土的老师,黝黑的脸堂,花白的头发,刻满饱尝沧桑烙印的神态,携带......
-
〓 谁在编写清末地理教科书?
张相文(1866-1933)屠寄(1856-1921) 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此则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具有出版资质的国家级课程教材研究单位坚守60多年之信念。2010年12月,人教社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终获批准(课题批准号:10&ZD095),数百名编辑人员与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
-
〓 未名湖·珞珈山·莫高窟:樊锦诗的人生选择
1984年1月3日,《光明日报》发表报告文学《敦煌的女儿》,介绍了樊锦诗坚守大漠的事迹,使樊锦诗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从此以后,就像“敦煌守护神”是常书鸿的符号一样,“敦煌的女儿”也成了樊锦诗的符号。从1963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被分配到敦煌,樊锦诗一直坚守在莫高窟,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敦煌,成了一代莫高人的代表。201......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