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谦谦君子 卑自以牧——日记中所见朱自清先生的自省精神
朱自清先生是“五四”以来最为知名的学人之一,其《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一直是中小学语文课本的保留篇目,影响了无数的青少年;他任教于清华大学达23年之久,担任过中文系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为老清华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在同时代人眼中,朱自清先生有“最完整的人格”(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见郭良夫编:《完美的人格——朱......
-
〓 人物·追忆·一封许久的信
孙楷第 资料图片 前一阵,我把父亲冯至资料里见到的一封七十多年前孙楷第伯伯写给父亲的信,通过电邮发给了孙楷第的儿子和儿媳孙泰来、陈莹,由此谈起老一辈是怎么做学问的。他们赠我一份2012年6月29日的《中国文化报》,第七版是“中国记忆·积善堂手卷捐赠专题”。 里面有两篇文章,孙泰来的《明渤海积善堂手卷捐赠始末......
-
〓 历史钩沉:历史档案中的张申府其人
国立北平图书馆拟聘张申府为研究参考股股员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批复同意国立北平图书馆聘张申府 张申府是国家图书馆的老馆员,抗战时期就参加了北平图书馆重庆办事处的建设工作,为收集抗战时期的文献、补充馆藏作出了贡献。1949年,他再次来到国立北平图书馆工作,直到去世。 1893年6月15日,张申府出生于河北省献县......
-
〓 读史札记:“我的朋友胡适之”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坛,胡适无疑是一位登高一呼、应者云从的风云人物。一句“我的朋友胡适之”,曾经是许多人的口头禅,无论相识与否,文人雅士、社会贤达多引以为荣。他的名望之高、人缘之好、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据说,珍珠港事变前,芝加哥大学教授史密斯当选众议员。时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的胡适得知其当选,乃请他......
-
〓 艺旅回望:近读戴泽百岁艺术人生
回头去看,风流人物俱往矣,只留下一幅幅时代现场的写生,平静地挂在墙上。白驹过隙,真正属于自己的只有心中的记忆。最美的画,应该是画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作品答案。——戴泽 作为20世纪以来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为新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作出重要贡献的美术教育家,戴泽在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发展历程中可谓成就卓越、桃李天下。他......
-
〓 罗家伦和他的北大师长们
蒋梦麟,陈独秀,胡适,沈尹默,朱家骅,都是父亲北大的师长。蒋梦麟先生是五四运动发生那年蔡元培先生离校期间的代理北大校长;陈独秀任文科学长(即文学院长)时,与胡适之先生同是“新潮社”的赞助人以及学生问教、论学的导师;沈尹默先生的诗词与书法都是父亲所钦佩的;朱家骅则是他的德文教授。往后蒋梦麟和朱家骅在教育部长任内,......
-
〓 傅璇琮:《学林漫录》忆旧及其他
我于1951年秋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求学,至1952年8月,随我国高等学校院系大调整而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三年后毕业留校,担任浦江清先生主讲的“宋元明清文学史”课的助教。本以为就此可以在大学教学和科研的坦途上前进了,不料在1958年年初,因所谓的“同人刊物”问题,与乐黛云、褚斌杰、裴斐和金开诚等人一起被诬为“右派集团”而......
-
〓 学人小传:洪谦
洪谦(1909—1992),又名洪潜,号瘦石,安徽歙县人。哲学家。早年赴日本、欧洲留学,师从维也纳学派主要创始人石里克,获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维也纳学派唯一的中国成员。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任教,长期担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曾任英国牛津大学新学院研究员、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
-
〓 像太阳一样,把光均匀地照耀每一个学生—写在陆士清教授九十华诞之际
陆老师是当代文学评论家,台港暨海外华文学研究专家,学术成果丰硕,九十高龄仍笔耕不辍。他享誉学界,德高望重,但他在学生面前,从来不谈自己成就,自始至终把自己当平凡之人,反而对我们这样的学生,总是如此尊重。这样一种低调与谦和,应该不仅仅是他的文字到了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更是他的境界和人格,具备了一位真正导师才具备的人格魅力......
-
〓 法国“汉学三杰”之儒莲——海外汉学家见知录之十二
儒莲(朱利安)(Stanislas AignanJulien,1797-1873)原名斯塔尼斯拉斯·朱利安,法国籍犹太汉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法兰西学院汉学讲座第一任教授雷慕沙的得意门生。一生兼任法兰西学院教授和掌管行政职务的学监、现代东方语言学校教授以及法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等多项汉学方面职务,与法国汉学先驱者之一,与......
-
〓 肄业生成北大讲师——张申府与北京大学
张申府(崧年)(1893—1986)是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公众人物、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他于1913年9月—1920年11月,在北京大学读书与教书,共8年多,是他近一个世纪风雨人生的重要起点,深深地影响了他一辈子的发展轨迹。所以,他晚年回忆起来,感念不忘地说:“想起北大当年,使我兴奋,令人回味。”(《张申......
-
〓 向西方介绍中国科技成就第一人——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海外汉学家见知录之九
李约瑟(JosephTerenceMontgomery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剑桥大学博士,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的教授,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李约瑟博士是英国著名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英国学术院院士(FBA)、英国女王伊丽莎......
-
〓 “不知礼,无以立”——访国学教育者李刚
门上贴着“着我汉家华裳,兴我礼仪之邦”的春联,旁边挂着一串红红的大灯笼。院子里,李刚教授身着深红色唐装,胸前绣着栩栩如生的“中华龙”,举止儒雅谦和。其妻王建平教授,穿着红色汉服,腰垂绿色飘带,透出恬静贤淑。 李刚的家就住在他精心创办的“山西国学教育基地”院内。近日,当记者走进这个国学大讲堂时,一群孩子正在......
-
〓 薛亮委员:潜心创作才是画家最好的状态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薛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这次来开会是需要“倒时差”的。记者听后很纳闷:“您是刚从国外回来,还是平时都在上夜班?”薛亮说:“我平时总是晚上画画,有时画兴奋了,到第二天早上10点才收工。”“16年前,我还是新华日报总编室美术版编辑。上夜班的时候,稿件迟迟不来,我就一边画画一边等稿。......
-
〓 学人小传:吕振羽
吕振羽,1900年生,1980年去世,字行仁,学名振羽,湖南邵阳人。史学家,教育家。192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1933年执教于中国大学并参加中国社会史论战,曾任塘田战时讲学院副院长、华中局高级党校教员、延安中央研究院特别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东北人民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
-
〓 沉痛悼念著名古文学大家陶敏先生逝世!
2013年元月17号上午七点五十五分,著名学者陶敏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5岁。陶敏先生1938年12月出生,湖南省长沙县人。1955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58年3月被划为右派分子,安排到学校修膳组劳动。1959年9月毕业,分配到东北劳动。1978年9月从四平收割机厂调到湘潭师专外文科,任外国......
-
〓 “板凳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半句空”——略谈范文澜的治学态度
一代史学大师范文澜先生(1893—1969)早年在北京大学文科中文门学习,师从黄侃、陈汉章、刘师培等,受到古文经学的熏陶及考据学方面的严格训练。在治学上,以严谨求实著称于世,其治学态度后来被形象地概括为“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范文澜的助手荣孟源、彭明、来新夏等著名学者大力宣传此说,使之广为世人所熟知......
-
〓 三十余载跨国情——蔡元培与但采尔的交谊
蔡元培(1868—1940)学贯中西、友结四海,与杜威、罗素、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萧伯纳等世界名流都有交谊,而他交游最长、情谊最深的一位外国学者名叫但采尔。但采尔(Teodos Wilherm Danzel,1886—1954),德国莱比锡大学博士,汉堡大学教授,民族学学者,著有《文字的起源》《文化与初民宗教》......
-
〓 刘晓娜:执守岛上书店三十年
刘晓娜怀揣一颗温婉执着之心,32年努力经营着一家岛上书店,积极为岛上师生、居民、驻岛边防部队服务,潜心致力于当地阅读推广事业。岛上图书资源匮乏,为了寻找读者想要的书,她每月往返于上海等地进货,经常是独自乘坐轮船,船上睡一宿天亮才抵达上海码头。图书沉重,搬运苦累,但看见读者拿到心仪的书,她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欣慰。刘晓娜执守......
-
〓 夜读《长城》,怀想罗哲文先生
夜静了,灯下,手捧罗哲文先生的《长城》细细读来,他的音容笑貌再度浮现在眼前。 罗老离开我们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了,5月14日,将是他逝世3周年忌日。他心系长城,关心着《中国长城志》的编撰。2007年我们邀请罗老参加编辑体例座谈会。当时,他骑自行车摔伤了腿,行动不便,但听说是《中国长城志》的会议,一定要参加。会......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