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人小传:单士元
单士元,1907年出生,1998年去世。北京人。著名清史专家、档案学家和古建筑学家。1924年到故宫博物馆工作,1962年至1984年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此后至去世任故宫博物院顾问。主持成立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古建部、修缮队等研究保护机构,发表《整理清代实录记》《论中国建筑史研究领域》《档案名称渊源》等论文,撰有《故宫史......
-
〓 杨绛、钱钟书的前尘旧事
颉眼容光忆见初, 蔷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腼洗儿时面, 曾取红花和雪无。 ———钱钟书忆初见杨绛时杨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文学翻译家。她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大家风格,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本书是第一部有关杨绛的人物传记,不但详尽披露了杨绛少女时期求学、恋爱的经历,对她与钱钟书之间珠联璧合、相濡以沫的婚姻生活更是施......
-
〓 谁似先生高举 一行白鹭青天——顾随先生与古典诗词教育
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以“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之势,迅速在社会上引起一阵“古典诗词”热。2017年2月13日,是顾随先生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当大家阅读古典诗词的兴趣被激发之后,自然会引发进一步思考:古典诗词仅仅是记问之学吗?《荀子·劝学》篇云:“小人之学......
-
〓 学人小传:熊十力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字子贞(或子真),早年更名十力,晚年自号漆园,又号逸翁。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奠基人。熊十力的家乡是湖北省东部黄冈县上巴河以北的张家湾。家世穷困,其父为乡下教书先生。熊十力十六七岁即开始了游学乡间的生活,阅读明季大儒的书与维新派变法的文章。1903年,为发动......
-
〓 十年寄哀思——怀念杨德炎先生
杨德炎(1945—2010)是活跃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卓有影响的出版家、文化活动家。曾先后担任驻前联邦德国和瑞士两国的文化一等秘书,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等职。曾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荣获“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中国出版荣誉纪念章等称号。时常想起我们商务印书馆的杨德炎总经理,......
-
〓 曾国藩,京官也难当:摘自《给曾国藩算算账—一个清代高官的收与支》
曾国藩于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由家启程,进京赴官。十一月十六日到达长沙,停留十天后,十一月二十六日从长沙上船。经半月行程,十二月十一日抵达汉口,水行平均每天六十里(途中阻风停泊四天)。由汉口起改为陆行,先是坐二把刀人力推车(雅称“一轮明月”)走了十四天到周家口(中在河南八里汊度岁),在周家口与同行朱某换乘二辆三......
-
〓 走近文艺家·刘亮程:在对“家乡”的书写中抵达“故乡”
他出生在村庄,生活在村庄,村庄里的月光、繁星、草木、虫鸣等成为他写作中最重要的东西。他曾以一部《一个人的村庄》震惊文坛,被评论界称为“乡村哲学家”。在他看来,家乡是你地理意义上出生的地方,通过一条路你就可以找到;而故乡是一个心灵深处的所在。家乡需要我们离开,到了远方,获得了认识她的能力,再把她重新捡拾起来,然后她才......
-
〓 季羡林:印中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在《中印情缘》一书中坦诚地谈论过自己的一些导师和同事,季羡林先生是其中之一。尽管我从来没有上过他的课,但如果就此认为他对我本人以及我有关印度和中国的研究毫无影响那就太不公道了。我在印度时,从尼大(尼赫鲁大学)老师的口中听到了他的名字,也读了一些他写的关于印中文明对话的著述。季先生被认为是中国印度学研究者中的顶尖人物、......
-
〓 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其三)
学历重要吗?——陈寅恪一波三折进清华1924年10月,清华国学研究院正式开始筹建。但在最为关键的导师聘请问题上却是一波三折。人选波澜最初,时任清华校长的曹云祥本想邀请胡适为院长,一力承担研究院的院务,不想被胡适以“非第一流的学者,不配做研究院的导师”为由婉言谢绝。胡适力荐的梁启超和王国维,在国学院筹备处主任的吴宓的恳......
-
〓 父亲的一生——纪念叶君健百年诞辰
叶君健与儿童在一起 叶君健(1914—1999)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是一个特例:他用中文、世界语和英语写小说,翻译英语、德语、丹麦语等七门外语的世界文学名著。今年是叶君健百年诞辰,其子叶念先撰文回顾了父亲作为跨文化的作家、翻译家的光辉一生。成长于大时代 父亲1914年12月7日生于湖北省红安县八里湾镇叶家河村。......
-
〓 明师引路——深切缅怀恩师汤一介先生
赵建永(左)和汤一介在一起。资料照片 汤一介 哲学史家,国学泰斗,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主要论著收入十卷本《汤一介集》。 赵建永 天津社科院副研究员,曾任汤一介助手。 汤一介先生是中国思想文化界开风气之先的代表性人物。 汤师道德文章有口皆碑,在汤师身边18年的耳濡目染,使我感到,尽管汤师对学生一向要......
-
〓 历史上真实的“曹丹姝”
前度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清平乐》,以北宋为背景,在风起云涌的朝堂之事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情长之间,还原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宋仁宗。剧中女主角曹丹姝喜欢戎装骑射,在外撒野。她女扮男装在应天府书院门前为范仲淹仗义执言。她仰慕宋仁宗赵祯,恨自己不是男儿身,不能考取功名入朝为官。在她未出生时爷爷便为其订立了婚约,洞房花烛让夫婿李植......
-
〓 追忆钱存训先生
1948年邓嗣禹、董作宾、钱存训(至左向右)在芝加哥大学校园合影钱存训据美国人文社会科学在线网2015年4月10日披露,著名华人汉学家、中国书史和文化史研究泰斗,留美学者钱存训先生于4月9日在芝加哥去世,享年105岁。由于外公邓嗣禹(1943-1947年兼任馆长)与钱存训先生曾经是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前后任馆长,对于钱......
-
〓 博通文史 考论并擅——著名文史学家傅璇琮先生学术贡献述论
在二十世纪后期众多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中,傅璇琮先生无疑是极为引人注目的一位。这首先是因为他文史兼善,考论并擅,成果卓著,堪称学界典型;其次是他热心学术事务,善于整合资源,尤喜提携后进,被众多年轻学者目为宗师;而且傅先生学术生命力极其旺盛,五十年来笔耕不辍,老当益壮,近年著述弥丰,境界大开。一傅璇琮先生的学术研究始于二十世......
-
〓 程派薪传功臣李文敏
李文敏 20世纪80年代,李文敏第一次以京剧教师的身份出现在媒体视野,不过当时她是被隐藏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简称北戏)京剧78班群像报道的背后。随着李文敏教学影响不断扩大,“教学名师”“非遗传承人”等荣誉实至名归,李文敏才真正从幕后走到台前。一个见证过京剧繁荣的时代宠儿,一个拥有氍毹梦想的梨园后代,五十余年年......
-
〓 世间曾有胡先骕
胡先骕(1894-1968)作为中国植物学的奠基人,是中国近代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但他同时还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古体诗人、大学校长和教育家;更是一位具有真性情的纯粹的人。胡先骕学贯中西、敢说擅写,一生留下大量文字。但因为时代的激荡,也因为他文理跨界,当代年轻人对他知之不多。2023年5月24日是胡先骕130岁......
-
〓 学人小传:何兹全
何兹全,1911年出生,2011年去世,山东菏泽人。历史学家。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50年回国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著有《秦汉史略》《魏晋南北朝史略》《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读史集》《中国古代社会》等。...
-
〓 陈漱渝:我所了解的台静农
台静农是谁?他本姓“澹台”,是个复姓,有数方印章即刻“澹台静农”;原名“传严”,二十年代初改名“静农”。 台湾人一般都知道这是一位大教授。他是1946年10月15日抵达台北的,受聘于台湾大学国文系,直到1973年退休。当时文学院长叫钱歌川,中文系主任叫魏建功,学生还一个都没有。1947年开始招生,后来台静......
-
〓 德国汉学家库恩——海外汉学家见知录之十四——欧洲最早也最有名的中国古典文学翻译家
弗兰茨·库恩(1884-1961)是欧洲最早最系统介绍中国文学的德国著名汉学家,也是一位对汉学异常执着和钟爱的西方学者。为了更好地学习中文,他辞去德国驻中国使馆随员这份有着优厚报酬的工作,而靠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谋生,以至衣食不济,甚至常常受到饥饿的威胁。死时留给继承人侄儿哈图·库恩的遗产只有五个箱子和一架打字机。五个......
-
〓 我所认识的何兹全先生的治学道路
岁月悠忽,何兹全先生已是85岁高龄了。作为后学,认识何先生也有40年了。读何先生的论述则还早一些,40年代末,在上大学时就读过他在抗日战争前发表的关于魏晋南北朝的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的文章,50年代初,又读过他40年代写的关于魏晋兵制的文章。以后何先生的论著,多数读过,有些至少也接触到。我的认识是,何先生是一位眼界开阔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