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室无忧”——记古籍版本学家魏隐儒先生
《从师记》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一部散文随笔集,作者刘跃进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这位著名学者以朴素自然、细腻生动的笔触,记述了数十年来个人求学与从师的经历,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感念之情,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的进步。书中总结了前辈学人的治学方法和读书经验。透过一篇篇深造有得之言向广大......
-
〓 陈子展先生和他的《诗经》研究
今年5月27日,复旦大学将迎来建校110周年的校庆,为庆祝校庆,复旦大学出版社将专门再版一批复旦著名教授的代表著作,其中,陈子展先生的《诗经直解》是其中一部。 作为先生门下唯一的研究生和曾经的学术助手,协助出版社整理再版先生的著作,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写上几句感念的话,以表达学生对先生的思念之情,也......
-
〓 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向世界播撒中文种子
今年4月20日是第13个联合国中文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首次举办中文日庆祝活动。世界各地的中文教育机构及中文学习者、爱好者们,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推动中文日走出联合国,成为“国际中文日”。 近年来,中文热在海外持续升温,中文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中文已成为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国际粮农组织、国际......
-
〓 真学者 好老师——追记英年早逝的北大历史系教授刘浦江
刘浦江教授生前最喜欢的照片中,他身着一件浅蓝色西服。北京大学历史系供图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辽金史名家刘浦江教授1月6日23点57分在他的家乡重庆因病去世,享年54岁。北大师生得知此消息后,或打电话,或通过互联网,为正当学术盛年的他而惋惜,为这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同事眼中的真学者,如此过早地离开人世而痛惜。......
-
〓 文艺人物志·赵本夫:为大地而歌
那年4月,热浪裹挟着漫天飞舞的杨柳絮扑面而来。赵本夫携彼时的新长篇《无土时代》从南京赶来。天气很热,可他却穿着红色立领毛衣,外面罩一件深色夹克,让人看了感觉更热了。不过,那种状态倒是与我们热烈的谈话氛围十分贴合。他一边抽烟,一边说话,说到土地话题,语气激昂,满怀忧思。 赵本夫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当年,他就把自己的一......
-
〓 陈寅恪与弟子的学术交往
清华国学院成立之初“四大导师”中以梁启超和王国维门下弟子最多,原因在于无论政治上还是学术方面梁启超都当之无愧四人中的“老大”,而王国维则是四人中学术成就最高、治学也最精者。赵元任因所长在语言研究,不但对外语要求较高,而且要求能够运用西方现代语言学方法进行方言研究,故那些致力于传统国学研究的学生对他兴趣不大。但他毕竟是哈......
-
〓 苏轼的养生经
苏轼是宋代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坎坷,却依然活到了65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算是高寿了。从他的生活细节中,不仅可以读懂其人生的追求,还可以感悟其善于养生的高深智慧。 苏轼善于利用各种食材的不同习性,取得延年益寿的效果。他在《东坡杂记》里,记载了一则常年服食生......
-
〓 学人小传:陈望道
陈望道(1891—1977),浙江义乌人。早年求学于金华中学、之江大学。1915年年初赴日本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东洋大学、中央大学和东京物理学校;1919年7月毕业于中央大学法科,获法学学士学位。毕业当年夏回国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员,同时投身新文化运动。1920年8月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完整的中文译本。......
-
〓 六十多年后的祭祀——永志不忘饶家驹
核心提示 他是一位法国神父,名叫饶家驹。在中国,很多人都读过《拉贝日记》,知晓约翰·拉贝。而饶家驹,一位同样挽救过无数中国人生命的法国人,却一直默默无闻。 9月10日,柏林秋雨绵绵。在古朴凝重的长笛声中,圣湖公墓里举行了一场肃穆庄严的祭祀仪式,前来参加祭祀的有来自德国、法国、美国和中国的吊客。这里......
-
〓 艺苑数典:胡适与《兰花草》
兰花 张大千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首名为《兰花草》的“台湾校园歌曲”颇为流行。这首歌节奏轻快,歌词简明,十分上口,因而受到青少年的喜爱,传唱至今。当时多家报刊和歌本都登出了它的词曲。但是,在词作者栏里,有的未署名,有的署为“佚名”。其实,歌词的作者,是对新诗草创之初有大功的胡适先生。1920年3月,胡适出版了我国新文......
-
〓 同盟会首任会长陈楚楠
陈楚楠与孙中山在新加坡陈楚楠、张永福和林义顺是同盟会中很关键的人物,陈楚楠为历史中记载的同盟会第一任会长,实际上是同盟会创立初始的会长,转年其将会长之职转任张永福,自己退任为副会长。他们既是生意上的伙伴,又是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林义顺也是他们的工作伙伴兼战友。陈楚楠(1884-1971),原名连才、连材,别号思明洲之少......
-
〓 一个香港编辑眼中的三大家:冰心的岁月
激活内心的神圣——一个香港编辑眼中的三大家作为新时期较早来访内地的香港编辑,彦火(本名潘耀明)与众多内地知名作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交往。本期刊发他的一组人物随笔,分别记述其眼中的冰心、叶圣陶和艾青。三位现代文学大家在日常点滴中凝聚起来的大家风范,令作者感怀,也令读者倾心。古人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
〓 中国哲学的深度发掘者和当代思想的融会创新者
——汤一介哲学思想及其贡献研究汤一介(1927-2014),1927年生于天津,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儒藏》编纂与研究”重大专项首席专家、《儒藏》总编纂、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博士、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曾荣获北京......
-
〓 沉痛悼念儒学大师汤一介先生逝世——“一介”书生远去 家国情怀永存
著名学者、北大资深教授汤一介先生于昨晚8时56分逝世,享年87岁。昨夜凌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了这一消息,网友@s-double-bin留言说:“老先生没能等到教师节。学生也不能再当面说声:老师,节日快乐。”“作为年届八旬的老人,不以颐养天年为求,不以含饴弄孙为乐,更不以金钱、名誉、地位等为意,而是汲汲遑遑地为中国文......
-
〓 江乡春事最堪怜——也谈风流浪子柳永
正史被统治者认可,被民众熟知的的主要原因并非其真实还原了历史,而在于它能正衣冠,明事理,达到其教化民心,以贤善治理的作用。受正史一定程度的功利指向性影响,多少人被无辜地定成了反面形象。如奴隶起义首领柳下跖,惩恶扬善,却被诬以“盗跖”。如奉旨填词的白衣卿相柳永。真我为人作词,磊落坦荡行事却一生都被落拓不堪的声名所误所累。......
-
〓 【走近大家】蒋思豫:百岁翰墨写春秋
1941年4月8日,蒋思豫先生与徐敏蕾女士在衡阳乐园大酒店结为伉俪,宋美龄作婚姻介绍人与证婚人。2012年6月28日蒋思豫先生与徐敏蕾女士摄于宁波天一阁。蒋思豫先生草书:“家贫有旧书 室陋无新茶”蒋思豫先生行楷(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4月16日,宁波,一位百岁老人的书法展引起四海关注。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
-
〓 学人小传:黄宝生
黄宝生,1942年生,上海人。梵文巴利文专家、印度学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960年考入北京大学东语系梵文巴利文专业,1965年到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等。曾获印度总统奖(2......
-
〓 封俊虎:向世界传播汉字之美
封俊虎在堡子清真寺辅导回族小朋友写毛笔字 赵广田摄封俊虎在吉隆坡与参观者分享创作体会 封雪摄 2008年,80岁高龄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倡导人之一、国际创价学会总会长池田大作辗转找到中国书法家封俊虎,请他为自己的新书《今生怀思》题写书名。一时间,传为中日文化交流佳话。 “这并不是因为我写得有多好,而是因为我多年......
-
〓 停不下的艺术追溯·傅抱石:笔意出乾坤
斯摩列尼兹宫大门(中国画) 傅抱石傅抱石:笔意出乾坤1931年7月的南昌,正值盛夏。顶着酷暑的傅抱石却一丝不苟地穿着整洁的长衫,拿着5年前写成的《摹印学》手稿,在江西大旅社门前踟蹰徘徊。此刻,他正在等待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徐悲鸿。这位时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的主任,刚好来到南昌,住在豪华的江西大旅社。他的到来,在南昌文化界......
-
〓 纷争逐罢羡优伶,翔空飞钓亦关情——柯润璞与汉学研究
柯润璞和他的滑翔机《元杂剧的戏场艺术》英文版封面一 柯润璞 (James Irving Crump,Jr. 柯迂儒,1921—2002) 是美国汉学界杰出的翻译家和研究元杂剧的开山鼻祖。谈到他的中文名,戏曲研究名家曾永义先生写道:“‘柯润璞’是他英文名字的谐音,其见义则是呈现他道家的修为;而他二十年前所取的‘柯迂......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