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偰与“中越关系史料”
中国和越南历史渊源深厚,对于中越关系的研究,吸引了史学、政治学、地理学、国际关系等诸多学科学者的目光。回顾中越关系发展史,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1975年越南统一这段时期,中国为了帮助越南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援助。这一时期中越关系,包括学界在内的各个领域都对其投向了关切的目光,其中......
-
〓 走出辽金史——刘浦江先生笃行而未竟的事业
刘浦江先生遗像 恩师刘浦江先生离世之后,生前友朋及各家媒体纷纷撰文回忆、评述其生平学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多赞誉他为“辽金史巨擘”“辽金史研究第一人”。先生在辽金史领域的杰出贡献,学界有目共睹。不过,作为受业弟子,在蒙受他言传身教的日子里,我们深切感受到先生并不满足于做一个断代史专家,而是怀有更高的学术追求。先生......
-
〓 走近文艺家·张幼麟:从“怕你会”到“生怕你不会”
年近70岁的他是京剧“张派”武生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他较为全面地继承了其父张世麟的代表剧目《金翅大鹏》《马超》《武松》《雁荡山》等,并在传承中不断将“张派”艺术发扬光大。他的徒弟、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剧团和院校。他在传承路上保持初心,坚定前行。 日前,“这里有戏——国家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武......
-
〓 文艺人物志·苏士澍: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为推进书法教育进学校进课堂,他走访并调研了全国三十多个省区市的100余所学校,每到一个地方,他便会俯下身来多方面观察孩子们的书写情况。他曾多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递交提案,呼吁重视青少年书法教育。面对书法教育师资短缺的难题,在他的努力下,教育部、中国文联共同启动了“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该项目用5年时......
-
〓 翘楚·姚建萍的人生“针”法
2012年,姚建萍(左前)领衔带领团队创作苏绣巨作《春早江南》,作品悬挂于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门口。“姑苏台榭倚苍霭,太湖山水含清光。”白居易笔下的太湖静谧而深远。太湖之滨,时近春分,料峭微寒。苏州镇湖的新盛茶园,一位柔弱的江南女子,一袭朴素的蓝绒长衣,伫立于茶山山腰的石径之上,远远眺望那“三万六千顷”的浩渺......
-
〓 安徽天长俞金花扬剧团:“草台班主”的扬剧情怀
38年前,当父亲得知年仅10岁的女儿俞金花萌生了成为扬剧演员的想法时,勃然大怒。他做梦也不曾想到,女儿日后不仅成了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还当了大半辈子的“草台班主”。扬剧在皖、苏边界一带农村是非常受欢迎的文化娱乐形式。尤其在传统节日里,看大戏依然是一件令当地百姓兴奋的事。2008年,俞金花成立了安徽天长俞金花扬剧团并担纲......
-
〓 追思·潘鹤:人生虽短,艺术可长
11月22日10时45分,我国当代著名雕塑家、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潘鹤因病逝世,享年96岁。潘鹤是我国雕塑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代表作有《艰苦岁月》《开荒牛》《珠海渔女》《广州解放纪念碑》《省港大罢工》《大刀进行曲》《和平少女》等。在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潘鹤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展现时代精神的杰作,100多座大型户外雕......
-
〓 傅抱石的故园情
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以山水画名世,他祖籍江西新喻县(今新余市),一生曾数度回到故乡。淳朴热情的乡亲以浓浓的乡情,抚慰了游子的乡愁,也滋养了他的艺术。每当有佳作问世,欣喜之余,他常以“新喻画人”“新喻县人”“新喻”印章题款,昭告世人。而他的家国情怀和艺术精神也一直被家乡人民纪念与传承。一 仲夏时节,我又一次寻访新......
-
〓 文化与友谊的使者——纪念戈宝权先生百年诞辰
本文作者绘戈宝权像 2013年是戈宝权先生诞辰100周年。北京、上海等地都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戈宝权在文学翻译界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名字。在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的历史上,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人物。 戈宝权和众多知识分子一样,在时代的潮流中,受过宠,挨过批,当过领导,也一度下放劳动改造,当过“五七战......
-
〓 大家·同心同行:珍重先生起怒雷——周信芳与田汉
1924年的一个春日,上海哈同路厚民北里40号,紧闭的大门被一位二十八九岁模样的年轻人叩开了。年轻人身着烟灰色西服,戴礼帽,恭敬地递上名片,自称周信芳,艺名麒麟童。他略显忐忑地说明来意:想要拜见田汉先生。开门人恰是田汉,他狐疑地打量来客,即刻又好似想起什么了,“噢,您是麒麟童呀,久仰大名,前些年我还在丹桂看过您的戏呢”......
-
〓 从江湖到庙堂 盅惑当权者的“大师”
提要: 当王林大师的江湖骗术被揭穿后,”大师”这个久违了的名词,再次热起来。大师们的把戏其实很简单,他们先把魔术用谎言包装成令人称奇的法术,取得几位官员、商人、戏子们追捧,再用名人的力量搭建起一个沟通各色人等的场域。往好了说,这里就是连接庙堂与江湖的润滑剂;往坏了说,这里就是官商勾结,权色......
-
〓 寻访“二道桥”、“马大人”——祖父钱宾四先生在北平的寓所
一、据《师友杂忆》资料排定 2015年春节期间,父母亲从老家苏州来我北京的小家过年,初四日,在家闲话,忆及父亲幼时在北京的岁月,遂将祖父之《师友杂忆》取出再读,将书中关于在北平所住地方的零星记录,一一摘抄,连缀起来。整理出1930年秋到1937年冬(祖母及家眷延至1939年)之八年间,祖父在北平先后住过的......
-
〓 博学明理的国际文化使者——沙博理生平记述
沙博理 资料图片 “随着岁月的流逝,虽然我从未失去我身上的美国味儿,但我越来越感到中国是我的国家、我的家园、我的家庭。中国社会有一种从容舒适的温暖和亲切感,我希望永远不要改变。”在中国生活工作了一个甲子之多的沙博理,曾经这样表达他对中国的赤子之心。10月18日,这位老人在北京家中安详辞世,享年98岁。助力中国革命......
-
〓 民国先生,远去的精神——访《先生回来》策划人邓康延
邓康延,曾经的香港《凤凰周刊》主编,现在的深圳越众影视公司董事长、纪录片制片人,也是一位“非专业”的策展人。邓康延具有浓厚民国情节,由他策展的《先生回来》通过全媒体讲述了民国时期具有较大影响的十位人物。先生回来2012年12月28日,邓康延和他的《先生回来》全媒体致敬展一起来到了南京,邓康延上一次重要的南京之行是来拍摄......
-
〓 文史结合,史论兼具———从《唐代科举与文学》看傅璇琮先生的治学方法
【摘要】《唐代科举与文学》一书将科举作为研究之中介,把它与文学沟通起来,运用文史结合的治学方法综合考察唐代文学与科举的关系。其文史结合的治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作者对每一问题的论述都以史料为基础,经过对大量原始资料的分析和鉴别之后他才得出结论。二、注重对一特定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做历史......
-
〓 世纪老人的嘱咐——任继愈逝世五周年祭
任继愈 ●你是全班第一,这不是坏事,但不能说明你就学得很好了。 ●十年动乱期间的造神运动之所以得逞,千百万群众如醉如狂的心态,它的根源不是佛教,不是道教,而是中国儒教的幽灵在游荡,只不过它是以无神论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 ●新旧文化之间是“方死方生,方生方死”的蜕变,所谓“横扫一切”“先破后立”“一......
-
〓 姜白石与他的自度曲
一提到“艺术歌曲”,乐坛人士立即会想到19世纪的德国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他们创作的,被称为Lied歌曲作品,以及法国迪帕克、福雷、德彪西等作曲家创作的,被称为Melodie作品。这些作品20世纪初流传到我国,萧友梅先生将它译为“艺术歌曲”。现在讲到“艺术歌曲”,不少专业人士言必称西方。其实,有资料......
-
〓 文艺人物志·牛乐:扎根民间文化,追寻理想坐标
他是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他从艺术创作转向艺术人类学研究,广涉艺术学、民族学、文艺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他游弋于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世界,在田野工作中展开问题网络,在社会工作中深化理论研究的社会价值。 “艺术的起源”“人类学视角下非遗保护的理念......
-
〓 文艺人物志·沈石溪:用文字为孩子们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动物世界
象、狮、狼、豺、狐、狗、猪、骆驼、天鹅、鹰……在他的笔下,各种动物都有性格、有故事、有灵魂。40多年来,他创作了600多万字的动物小说,被称为“动物小说大王”。有人觉得他描写的动物世界像人类社会,到处充满了竞争,有时候甚至十分残酷,而他只是希望用不甜美但真实的动物小说告诉孩子生活的真相。 象、狮、狼、豺、狐、狗、......
-
〓 让文学与文化不分家的汉学家柯马丁
认识柯马丁教授完全是一个极偶然的机缘。那天,他应邀来到复旦,作关于先秦文学与文化方面的讲座。他的讲座很有欧美的风格特点,只用一半时间演讲,而后留出一半时间请大家提问,他作解答,并讨论。这个做法有点类似美国大学教授给研究生授课的方式。我是作为有专业兴趣的年长听众,从头到尾聆听,没有冒昧发言,这也许是局外人身份的缘故吧。然......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