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物·翘楚:王西京的长安精神
《远去的足音》《落花人独立》(局部) 没有引以为傲的高等学历,没有令人艳羡的名师传承,更没有声名显赫的家世背景,王西京,这个完全靠苦学与天赋而登上画坛尖端的艺术家,用真诚、求实和顽强,书写着属于他自己的美术人生——初创画院 初秋的午后,古都西安沧桑肃穆。含光路南段14号——西安中国画院的所在地,经过了20多......
-
〓 夫妻携手传皮影
“吱呀!”推开郭宝皮影传承馆的大门,我们看到不大的房间里摆满了皮影、剪纸的成品和书籍,房间左侧的案几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未完成的皮影作品和制作工具。拿起案几上的一幅皮影作品,郭宝打开了话匣子:“这是前几年和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们联合设计的皮影画,是一个Q版的穆桂英,和墙上挂着的这幅是一个人,别看它小,做起来更费工,尤其是......
-
〓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唐圭璋先生的学问与人品
唐圭璋先生(1901-1990)是我所敬佩的一位词学前辈,他和我的导师夏承焘先生,都在庚子年出生。夏先生出生于1900年2月 10日(夏历庚子正月十一日),唐先生出生于1901年1月23日(夏历庚子十二月初四),依夏历计,都在庚子年。一个年头,一个年尾。另外,龙榆生、詹安泰,出生于1902年,比夏、唐二人少两岁。夏承焘......
-
〓 我眼中的名人·谢冕:越老越忙的“80后”
谢冕: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诗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 还有3天就到84岁生日的谢冕,没有一点“老”的感觉。去年年底这段时间,他又是参加研讨会,又是参加座谈会,感觉比平时还忙。2015年12月23日下午,谢冕又跟李敬泽、孙郁、程光炜、戴锦华、孟繁华等不同时代的批评家共聚一堂,探讨起文学......
-
〓 黄香——孝子、贤臣、清官
东汉孝子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千百年来被华夏儿女传为佳话。其实黄香不仅仅是一个著名的孝子,而且是一个博学多能的才子,精勤谋政的贤臣,更值得称道的,他还是一个廉洁从政,爱民惜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清官。一、天下无双的国士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黄香出生在江夏安陆(今云梦)一个贫苦的家庭里。其父黄况是西汉宣帝时丞相黄......
-
〓 草婴,为世界增添一丝绿意的小草
1957年,翻译《一个人的遭遇》时的草婴 2015年10月24日,92岁的草婴走完了他的人生旅途。两个月前,在上海华东医院拜访先生的情景恍若昨日。 “他是一棵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棵小草来到世上就是给黄土地增添一丝绿意”,走出病房时,草婴夫人盛天民说。草婴几次从死亡线挣扎回来,医生对他的顽强毅力都......
-
〓 学人小传:张玉能
张玉能(1943—2022),武汉人。美学家。1967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1年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此后执教于华中师范大学。曾任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著有《美学要义》《新实践美学论》《审美王国探秘——席勒美学思想论稿》《席勒的审美人类学》《西方文论思......
-
〓 复旦闻见录:回忆章培恒先生
我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见到章先生的,现在已不可考。本科的时候我对于他并不算了解,只是偶尔听老师或高年级的师兄师姐们提起。当时我想,一个人能让这么多老师和学生同时对其肃然起敬,其为人学问必有不同流俗处。也许正出于这一点小小的意念,促成我在中文系读完硕士后主动打报告申请转至先生门下。古籍所常常会被看作是中文系的一个研究室,不仅......
-
〓 做工科事、怀人文情的“大先生”—追忆中科院院士、著名教育家杨叔子
【追思】 11月4日晚,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教育家、机械工程专家、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做工科事,怀人文情”“老校长千古”“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楷模”……消息传来,这位“大先生”成为几代人共同的怀念。 “首先要学会做人,同时必须学会做事;以......
-
〓 清华四大导师说国学(其一)
20世纪20年代初,留美预备学校出身的清华为减弱自身“洋奴学校”的印迹,决定成立国学研究院,邀请在中国学术文化方面学养精深,“稔悉欧美日本学者研究东方语言及中国文化之成绩”,又具科学治学的学者入清华执教。由此,被誉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的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走上三尺讲台,著书立说,传承国学。梁启超:我中华文......
-
〓 百岁人生的“美”与“乐”——纪念翻译家许渊冲先生
《许渊冲译宋词三百首》 许渊冲 译注 中译出版社《许渊冲译唐诗三百首》 许渊冲 译注 中译出版社《莎士比亚戏剧精选》 许渊冲 译 商务印书馆2021年6月17日上午,刚在电脑前工作不久,就看到微信圈里发出了许渊冲先生千古的消息。不能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就在两个月前的4月14日下午,许渊冲先生还精神抖擞地出席了......
-
〓 洪谦:暗随流水到天涯
【大家】 北京大学哲学系珍藏着这样一副对联:“玉宇无尘时见疏星渡河汉,春心如酒暗随流水到天涯。”这副对联寄托着著名学者、维新运动领袖梁启超对一位年轻学子的支持与期许。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里,尽管世界局势风波诡谲,个人境遇跌宕起伏,这位学子始终不负所托,成为我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教育家。他就是洪谦。“维也纳学派”成员 ......
-
〓 田余庆:我手写我心的史学大家
12月25日凌晨6时09分,我国史学界的一颗巨星陨落了。著名魏晋南北朝历史学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田余庆先生因病在北京离世,享年90岁。得知此消息后,很多学者和历史学爱好者纷纷在网络上留言哀悼,更有人直接来到北大历史系所在地北大人文学苑驻足,以表达他们的悼念之情。缝隙中坚守学术正道 田余庆生于1924年,他......
-
〓 一帘凉月夜横琴——斫琴师丁志标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多自爱,今人多不弹。1000多年前,唐人刘长卿即在诗作《弹琴》中道明:盛唐时琴乐就已为“古调”而“多不弹”,面临曲高和寡的落寞与悲凉。千载以后,因为重拾传统回溯根源,古琴文化开始复苏,但一时难改其“小众”文化的属性。弹琴者,固然知音寥落;斫琴者,则更极为罕见。在我市,却有一位痴于斫琴者丁志标......
-
〓 追忆·李一氓与列藏本《石头记》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20世纪80年代,李一氓担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在他主持古籍小组工作的十年(1981—1990)间,主抓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制定、重大古籍整理项目的出版等工作,开创了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新局面。 在海外古籍的复制回归方面,李一氓在三十多年前即认识到,把国内已失传但流散在海外的中国......
-
〓 沈从文与文化自信——纪念沈从文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一个人也是如此。有自信才有力量去创造,才能取得更大成就。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沈从文,把诚朴的态度放在创作上,踏踏实实,集腋成裘,打出了一片文学天地,成为著名的作家。在此过程中,他心里鼓荡着的正是对自己文学创作力的自信。几十本小说集的出版,《从文自传》......
-
〓 叶嘉莹: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叶嘉莹(资料图片)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5月10日,南开大学校长龚克的致辞仿佛把人们带回永和九年。是日,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共贺叶嘉莹先生九十华诞。生日庆典以叶嘉莹九十华诞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形式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诗学理论研究、传统吟诵与教育研究,以......
-
〓 “为学,苦事也,亦乐事也”——熊十力的人格风范与哲学智慧
湖北黄冈熊十力先生(1885—1968)是一位怪杰。他早年参加反清革命,35岁以后弃政向学。他没有任何正规学历,特立独行,自学成才,曾任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是现代新儒学的大师、著名哲学家。他一生捍卫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弘扬孔子之道,主张思想自由及学术与精神的独立,自本自根,自信自立。他是20世纪中国具有原创......
-
〓 我与章开沅先生的会议因缘
章开沅首次与台湾学者正面交锋 与章开沅教授结缘,乃起于会议。而后三十多年来见面最多的地方,应该也是会议的场合,从美洲、欧洲、亚洲,以迄港、台、武汉。从会议中发展情谊,在学术上后续也有联系。也蒙章先生不嫌弃后辈,让我有不少请益与共襄盛举的机缘。 这一系列会议的交谊,就某个观点来说,其实也与海峡两岸的学术互动颇......
-
〓 陈梦家的稿费及珍藏古家具
1930年代的陈梦家、赵萝蕤夫妇 陈梦家、赵萝蕤夫妇捐赠湖州市博物馆的明清古家具 德清县委宣传部供图 浙江省湖州市博物馆从2013年起辟出专馆,展出“馆藏明清古家具”,黄花梨嵌影木面夹头榫带屉板小平头案、黄花梨夹头榫画案、黄花梨嵌影木面夹头榫酒桌,一件件做工精致、品相完美的古家具精品让观众大饱眼福,流连忘......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