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风家教大家谈:从曾国藩和霍光谈家教
曾国藩出生于湘中普通的耕读家庭,其祖父曾玉屏虽不是文化人,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是位塾师秀才。曾国藩幼从父学,自小就深受两位先辈的道德教化。据曾国藩《大界墓表》载,曾玉屏年少时好游玩,性情懒惰,“裘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寝”,长辈们讥讽他浮薄,将成为“败家子”。后来,曾玉屏幡然悔悟,“立起自责”,“终身未明而起”......
-
〓 毕业季·校长致辞:在适应中成长,在奉献中超越
这些日子,常看到你们流连在校园里,欢快地拍着毕业照。看到一张张洋溢着兴奋喜悦笑容的青春面庞,我打心里为你们高兴!作为陪伴你们成长的师长,我倍感欣慰。 但,同时,我也分明从你们那写满憧憬的脸上,读到你们些许仓促的不安。在你们还来不及仔细回味大学四年,就紧张匆忙地准备着离校之际,在我的脑海里,已经不断涌现好多......
-
〓 时光流逝,诗意留存——观央视纪录片《传承》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以上文明史的古国,在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生存和发展历程中,形成、积累和延续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体现为“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们作为中华民族生存智慧的载体,为文明的传承、为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的来......
-
〓 郭丹:怎样读《左传》
《左传》是《春秋》三传之一,大概成书于战国中前期。西汉时期,《左传》曾立为学官,后几经废立,成为“十三经”中的一部。作为儒家经典中的一部,过去常把它看成是经书。它记载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又是一部重要的史书。经书也好,史书也好,《左传》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承载着传统文化中众多价值观的经典 ......
-
〓 一线视角:古村若不存,乡愁何处寻
保护传统村落,本质上是在转型期为传统文化留下容身之地,为乡村发展找到融合之道“古村落正在拨打120!”这并非危言耸听。前不久,记者到江西、福建、陕西等地探访10余个古村落,发现古村保护危机与生机并存:有的山水环抱、重焕活力,也有的门庭冷落、坍塌颓败;一些地方,村民自发性的抢救保护让人心生敬意,但一些“建设性破坏”“规划......
-
〓 随笔诗
一、追梦鸟我是一只追梦鸟,感谢上帝赐给我一双天使般的翅膀,我要借助它轻快地越过海洋、越过高山,飞到有梦的森林。我是一只追梦鸟,感谢上帝赐给我一双敏锐的眼睛,我要借助它敏捷地躲闪猎人的枪口,躲过高高的捕网,飞到有梦的森林。我是一只追梦鸟,感谢上帝赐给我一颗坚定信念的心,我要在它的伴随下,飞向蓝天,飞向白云,飞到有梦的森林......
-
〓 干部谈读书:以书为镜照见不足
一直以来,总有一种力量让我的信念变得坚强,那就是阅读。如今,读书已成为我生活的常态。多少年过去了,我依旧不会忘记,《悲惨世界》里冉·阿让背着负伤的马吕斯在下水道行走的情景。作为一名军转干部,14年的军旅生涯中,我读过大量的书籍,读得最细的,就是《悲惨世界》。通过一遍遍体会主人公的悲苦和仁爱,自己性格也逐渐变得坚韧。读书......
-
〓 今日谈:守住“年味儿”的根本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人们陆续开启了工作模式。这个春节,外出旅游人数增多,一些城市实行了“史上最严”禁放鞭炮措施,微信红包拜年越来越盛行……不少人由此感叹“年味儿淡了”。有人担忧,照此下去,春节的许多传统习俗将会消逝。其实大可不必忧之。文化本质上拥有让人处变不惊的力量,不仅让我们依恋传统,也鼓励人们接受新的可能。就像春节团......
-
〓 王蒙:实现现代化,并不是传统文化的丧钟
2009年7月1日,当地群众热情欢迎回到伊犁巴彦岱的王蒙。1981年,王蒙回到伊犁,在巴彦岱庄子与乡亲们在一起。2009年,在新疆王蒙与当年伊犁的老邻居重逢。 《青春万岁——王蒙文学生涯六十年展览》自9月27日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开幕以来,受到各界瞩目。参观者看到王蒙写作的数百种著作及外文版本后深感震撼。人们对他有关......
-
〓 文史馆员谈传统文化·傅璇琮: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文化。可以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了人,这些经过锤炼和沉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华夏各族人民的性格、精神、智慧,是中华民族相互认同的标志和纽带,在人类文化的百花园中摇曳生姿,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风采,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作出......
-
〓 国学网“诱”我出了本书
2003年6月伊始,我的工作发生了迟来的变动,预料之中却并不喜人——适应新领导和新的工作环境无论如何都不是件让人愉快轻松的事儿。我的新岗位和反腐败有关,虽然我一直痛恨腐败,但要真刀真枪、大张旗鼓、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站到对立面上,却似乎有点儿踌躇不前呢!——并不是说我们这儿腐败情况有多严重,也并不是说反腐败这事儿有多大......
-
〓 海上“读书慢”
至今仍时常忆起两年前跟随“远望号”测量船出征大海的那段时光,海上的一百四十多个日日夜夜,组成了我年轻生命中最漫长的一次远航。 上学时常为无法及时读完导师开列的书单而苦恼。浩如烟海的经典名著犹如豪门盛宴上的美馔佳肴,养眼养心不假,但眼花缭乱之间反倒不知从何处下箸也是真。出海前,一件恼人的事情就是准备随身携带......
-
〓 反思与内省——中国知识分子的当下重任
丁帆先生的《知识分子该如何反思》(2015年9月23日中华读书报“家园”,以下简称丁文)和陈铁健先生的《求实明理话瞿研》(2015年9月21日文汇读书周报“书人茶话”,以下简称陈文)是近年难见的好文章,有深度、有创见,读后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是都能够进入深邃的思想天空中去反思,将人......
-
〓 《论语》绎义·君子的气象:读《论语·泰伯》心得
《论语》是儒家的第一经典,传世通行的《论语》共20篇,《泰伯》是《论语》其中的一篇。它的主旨不像《论语》其他诸篇那么显著和明确,但是,若细细加以寻绎,仍是可以有蛛丝马迹可捕捉的。孔子和他的弟子(主要是曾参),在这里或是通过对著名历史人物的评价,或是借助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大丈夫精神的讴歌,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内心深处的基本......
-
〓 半日闲谭:玉语
我拿起一块和田玉,攥在手里。我想到了英国作家吉米·哈利的一本书《万物有灵且美》,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在约克郡乡间所遇到的美好的自然、温馨的人及可爱的动物。在作者眼里,万物充满灵性,并且是美丽的。我很喜欢这句话。我相信,正因为万物有灵且美,所以,万物也有自己的语言。大自然中的万物充满灵性的一种表现,正是他们特殊的语言。花儿......
-
〓 人才史话:伯乐也须德才兼备
资料图片 发现选拔优秀人才,需要伯乐。然而,并不是什么伯乐都能推荐优秀人才。除识才眼光之外,伯乐还须剔除私心、以公为上,方能识破“劣马”“病马”,推荐真正的“千里马”。 《资治通鉴·唐记二十二》记载了娄公盛德的故事。唐朝名将娄师德性沉厚宽恕,举荐狄仁杰为相,而狄仁杰并不知道,甚至还轻视他,多次排挤他到外地。......
-
〓 张广智:寻井记
我想说的“井”,是指苏州九如巷张家老宅中的那口百年老井。苏州,因唐代诗人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一名篇而享誉古今;因荟萃中国古典园林之精华的园林群,比如拙政园,就吸引了万千中外游客,遑论虎丘的塔影。不过,我对这座古城的了解,却因为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萌芽》杂志上,读了陆文夫的成名作《小巷深处》,那时......
-
〓 追梦的征程——一个诗人眼中的丝绸之路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同志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可以想象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一条尘封良久的贸易大道,这一条被经年忘却的荒芜英雄路,这一片曾令我们民族血脉偾张的皇天后土,将再一次抖落风尘,踏上坦途。复兴丝绸之路,重现昔日的光辉,这理所应......
-
〓 社科学术专著参考文献缘何难规范?
高品质的学术出版在促进与繁荣学术研究、传播学术成果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是提升学术界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2012年9月,原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50余家出版单位在京联合倡议,希望完善学术著作的体例、文本、注释、参考文献等方面的规范。尽管管理部门......
-
〓 记者来信:文化人才培养不能忘了社会需求
编辑部: 近日,有媒体报道基层文化单位苦恼缺人才,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却抱怨难就业。记者采访发现,基层文化单位人才短缺极为严重,但他们需要的是有经验、操作能力强,用起来得心应手的人才,而这正是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最为欠缺的。 在山西省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仅省图书馆就有4万多册珍贵古......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