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汪高鑫:怎样读《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统一中国前夕,由秦相吕不韦组织编纂而成。按照司马迁《史记》的说法,吕不韦曾仿效战国四公子的做法招养门客三千,又因荀子等人“著书布天下”,便让这些门客“人人著所闻”,书成后取名《吕氏春秋》。班固《汉书·艺文志》也说该书是“秦相吕不韦辑智略士作”。由此可见,《吕氏春秋》确实是成于众人之手的一部经典。然而......
-
〓 沧浪亭赏竹
对于竹子的喜爱,从小以来,不曾偏颇,并且爱之弥深。老家深山老林的竹林,以毛竹为最,从吃竹笋,到砍竹子做成各种用具,竹子可谓一身尽是宝,诸如把竹子做成竹扫把、竹鸡笼、竹筛、竹背靠椅等等。曾迷恋画墨竹,认真研究了写意墨竹的各种画法、技法,但很多时候还是依葫芦画瓢,不得其意。后来发现,实际写生少,都是在闭门造车,岂能得其真趣......
-
〓 新闻随笔:让不同群体在书展上各取所需
一波波新书推荐出现在微信朋友圈中,似乎在宣告,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将来临。近年来,上海书展办得红红火火,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城市文化名片。如今,书展尚未开张,一份列有948项活动的清单已经闪亮登场。上海书展为时不过一周,掐指一算,书展中的每一天都有百余项活动要开展,着实热闹。作家毕淑敏说,阅读总是孤独的。可在书展里,无论如......
-
〓 品诗观字如沐春风
读李建春、牧歌的诗,有一种久违的感觉,好像重温了儿时背诵古诗的那一份情愫、浪漫和温馨。每读一首,都如清溪明澈眼帘,如甘霖润泽心田。两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他们的诗短小精致,意境旷远,虽步古韵,但清新自然;虽延古风,又推陈出新;遣词造句,平中见奇,小中见大。在他们眼里,万类竞逐的大千世界,小到蚂蚱、燕子、喜鹊、梅兰松竹;大......
-
〓 干部谈读书:品读经典的力量
面对潮涌而来的信息、频繁切换的热点以及时隐时现的荒腔杂音,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准绳,没有深刻洞察力和准确判断力,我们的视线就很容易被遮挡,判断就很容易有偏差,心气就很容易浮躁,战略定力就很难保持经典作品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久性品质,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精神创造的传世之作。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是一个优良传统、一种历史责......
-
〓 五洲茶亭:“镜花水月”与“硬道理”
2015年5月7日,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了题为“中国:镜花水月”的展览,以配合纽约年度时尚盛会——被称为时尚界奥斯卡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舞会”。展览最具争议的部分,就是将一批馆藏中国北朝石窟,如“李道赞率邑义五百人造像碑”、龙门石窟“北魏孝文帝礼佛图”浮雕和元代壁画《药师佛会图》等用作时装展示的背景墙。消息......
-
〓 杜甫是谁的前身
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人没有“三生”(前生、今生、来生)观念,人们普遍认为人就是活一辈子,其差别只不过是寿夭不同而已。自从佛教传入中土之后,人们的思维便突破了现实人生的囿限,有了“轮回”“三生”的观念和信仰,于是中国人便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之类的玄妙问题。由于性格中具有浓厚的实用理性色彩,古人对......
-
〓 文化评析:文创产品应走亲民路线
据媒体报道,近日,一家手机厂商联合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手机。这款机身融合了团龙、祥云等传统图案的手机每部售价19999元,号称全球限量999台,预计2017年1月底上市。不同于以往故宫文创产品的好评如潮,这一次所谓限量版故宫手机的推出,却引来了许多争议。文创产品因其包含的版权及创意等智力因素,在价格上比同......
-
〓 光明谈:“行走的书箱”激发乡村阅读力
近日,“行走的书箱”活动在山东青岛平度村庄火了起来。红、黄、蓝三色书箱,装着不同类别的书籍,在村庄和学校流通。为了保证阅读效果,政府部门给每个书箱都配备了“领读人”,负责图书借阅和交流引导,这种新型阅读方式备受农民欢迎。近些年来,各个地方“送图书下乡”活动层出不穷,但有些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由于观念意识、设施设备等诸多因......
-
〓 关注高校青年教师
CFP 编者按 “青椒”,是网络上对88万(教育部截至2011年底的统计,编者注)高校青年教师的戏称。 这是一个占全国高校教师总数比例高达62%的庞大群体。他们大多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前期,寒窗苦读二十余载终在高校谋得一席教职。 三尺讲台,对这些专门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承的年轻人委以千钧......
-
〓 卢恩俊:咬秋
在中国节俗中,关于“吃”的习俗繁多,而用一个“咬”字领名的节俗,在众多节气中,数来只有立春和立秋了。立春咬春,寓意迎新,而立秋咬秋,则为尝新了。进入秋季,田园瓜果陆续成熟,处处硕果飘香,那值得“咬”的食材要比咬春就多的多了。各地习俗不同,比较共性的咬秋食材,是南食西瓜北吃枣。南方人“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见民......
-
〓 光明论坛·温故: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习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用“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诗句,赞美那些在抗日战争中英勇不屈的先烈们,充分表达出对那些在民族危难之际,勇于献身的先烈们的景仰与怀念之情。 这两句诗出自屈原的《九歌·国殇》,大意是说,那......
-
〓 浅析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
初读《红楼梦》,我不禁为书里的甄真贾假搞得疑云重重,其中,太虚幻境的一副对联就够费心思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思忖再三,方有灵光一闪之感,于是撰此拙文,希望大家指正。根据我的理解,太虚幻境即为“叹息幻境”,因“太虚”用拆字法,“太”组词为“太息”,虚,变谐音嘘(红楼梦惯用谐音法),组词为“嘘唏”,两个词......
-
〓 今日谈:让清明触动年轻的心
清明节怎么过?从媒体调查的情况看,选择回乡祭祖的年轻人似乎不多。还有人表示,对清明节的含义不是很清楚,感觉就是放假出门郊游。面对这样的理解,长辈倒也不用过于焦虑。首先,清明扫墓更多的还是祭奠父母,如今绝大多数80后、90后的父辈都还健在,自然这方面的意识不够强;再者,其实古人过清明也不只是扫墓祭祖,很多年轻人同样把它当......
-
〓 大学第一课要学会聆听
9月16日,92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应邀为首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新生做报告,会场上出现了不和谐的画面:在老先生坚持站着作报告的35分钟里,一些大学生却成片地趴在桌子上睡觉。这一幕经媒体报道后,许多人批评学生睡觉是对老先生的不尊重。 这些学生之所以遭受批评,不仅仅在于吴老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和院士......
-
〓 记者手记:别把科学家逼成会计
■摆正心态、转变职能,认真倾听基层呼声,尊重科学家,遵循科研规律,把科研人员从名目繁多的报表中解放出来、拿出更多时间潜心科研,既是广大科研人员的热切期盼,也是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探索未知世界奥秘的科学家与精打细算的会计怎么也扯不上关系。然而,记者在日前采访时,听到多位科研人员吐槽:到年底几乎天天算账、对......
-
〓 你中意的语文书长什么样?(下)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名言蕴含着一个朴素的道理:书籍不仅是知识的媒介,更是文化基因的承载主体。教科书作为学生观察世界的一个窗口,更应如此。一本优秀的语文教科书,有着怎样的重要使命?需要传承哪些文化价值?教材的编写又该秉持什么标准?网友的不少建议富有启发,现摘编几篇,和大家分享。参与互动,请关注“人民日报评论......
-
〓 艺边杂谈·《南宋》:镌刻影像的善本
图为纪录片《南宋》海报。对于古代历史的认识,今人多基于文献记载和文物遗存。因为有“百家争鸣”,我们敬畏先秦诸子;因为有辽远疆域,我们膜拜汉唐雄风。有一个时代,她有灿烂的文化,伟大的发明,先进的科技,富庶的经济,正义的精神……后世却概之以“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小朝廷”,这便是南宋。对于南宋的认识框架建立于近代。近代......
-
〓 多保真文物少立假古建
如今住在城市的所谓新区,最大的缺憾就是看不到当地的文物,要看也只能去博物馆新馆,如果想看那些仍存在我们生活当中的文物,恐怕就必须去旧城,有时候去旧城看到的也只是经过翻修改造甚至拆毁重建的“一条街”或者一小片“老城区”。记得有一次去山东某城市出差,我住在新区,巍峨的机关大厦、宽阔的八车道再加大片的草坪,这种地方很难说是城......
-
〓 历史让人突破“当代的束缚”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欧几里得讲授几何学,有学生问他这学问能带来什么好处?欧氏叫仆人给他一块钱,还讽刺道:这位先生要从学问里找好处啊!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临终时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思考,随后告诉人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我也想说,历史知识是好的。史学是许许多多学问中的一种,它也跟各种学问一样,使我们聪明,给我们快乐。史学仅仅是一门......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