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红袖添香大观园
著名香学研究专家贾天明先生说,香文化是以“香”作为媒介和载体来进行的文化活动。民间用香往往体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与自我愉悦心灵的智慧,表达了人们谛听纯净心灵之音的禅意与简朴。 《红楼梦》有130多处写到了香,其中写诗填词提到的“香”就有很多。从袅袅茶香到馥郁的薰香,虽然没有看到香烟缭绕,没有闻到香气......
-
〓 踏雪探亲图
我的童年是在陕西关中乡村度过的。那时候,乡下孩子总盼着过年。过年可以放鞭炮,绿炮、红炮“砰砰咚咚”腾上半空,绽开一朵朵绚丽的花儿,幽微的火药香中,炮仗皮儿旋落下细碎的花瓣儿,撒得人们满头满身。“春打六九头”,寒与暖交接,冬与春吻别,大概是天地节候最隆重的一场聚首吧,所以春节降临,常有飞雪相迎。粉妆玉琢的素白世界里,千家......
-
〓 文史馆员谈传统文化·仲呈祥:文化基因凝魂聚气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和作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仅显示了深邃的政治远见和高超的政治智慧,而且蕴含着精深的学理思辨和学术价值。他反复强调,“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
-
〓 端午,包裹大地深情
端午就像一片有筋有脉的碧叶,包裹着华夏儿女既浪漫又现实的情怀,展示着一个民族灵魂深处永恒的诗意,贯穿着古老与现代生活的灿烂悠远的色香。这是中华大地上最深情的节日。一农历五月,繁盛的景象在广袤的土地上次第铺开,小满刚过,大地从芳春渐渐地进入清夏。南国的木棉石榴,北方的红杏海棠,趁着良辰,用烂漫的花色,为满怀期待的人们,演......
-
〓 青年观:如何把书读成串儿
一个个书串儿,就好像DNA的双螺旋结构,相互缠绕,无休无止。就这么读下去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深陷读书的深渊难以自拔了,看个朋友圈都成了要下定决心才能抽空一做的事情读书不需要理由,而不读书一定有各种理由。需要理由的读书都是查书,不是真正意义的读书。查书是有明确目的的,比如上学时,要写论文,必须读某个领域的书。查书容易让读书......
-
〓 大家手笔: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无神论思想。从心性之学与天人之学考察中华传统文化,合理汲取其中的无神论思想,有助于我们今天培育和弘扬科学精神。中华文明具有不同于西方文明的价值选择和判断。如果说古希腊文明起源于对自然界的“惊奇感”,希伯来文明起源于对上帝的“敬畏感”,那么,中华文明则起源于对人之为人心性丧......
-
〓 新闻随笔:元宵诗情中的文化认同
又到一年元宵时。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元夕、灯节。《隋书·音乐志》这样描述:“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由此可见当年元宵节的热闹。大年初一是春节的灿烂开头,元宵节是浪漫结尾。过了元宵,人们才收拾过年的心情,融入世俗生活的洪流。今年,......
-
〓 刺阳气之喉者,补刀王霜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
-
〓 雅趣说字:自
自 这个字其实就是古时的“鼻”字。今天人们在说到“我”时,有的会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这大概也是古意吧。...
-
〓 肖复兴:吴小如和德彪西
读吴小如先生的学生编写的《学者吴小如》一书,最过目难忘的是小如先生的冰雪精神,赤子之心。书中特别提及其少作对名家以及他的老师的评点,直言不讳,率真而激扬,真是令人格外感喟。因为面对今日文坛红包派发、商业操作的见多不怪的吹捧文章,这样的文字,几成绝响。看他批评钱钟书:“一向就好炫才。”说钱虽才气为多数人望尘莫及,但给读者......
-
〓 传统节日的全媒体传播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华传统节日在传统社会有其特定的传播方式,主要依靠人的空间移动、国家政令的颁布以及节日文献(如文稿、书籍)的传播来实现。如今,由于电子媒体、数字媒体的发展和普遍使用,综合运用文字、影像、图表、声音等各种表现形式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并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
-
〓 书香之地——国学网
国学网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个熟悉的书店,总是散发着纸一样的芳香。十年来进进出出,看到不少好文章,却不曾留下只言片语,心中不免惭愧。具体是什么时候闯了进来,我已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出国后一年多的事情。读书环境的改变成了我发现国学网的契机。如果还是像在高中一样,周围有我熟悉的书店,我更愿意光顾那里。可身边除了带来的半箱书,再要......
-
〓 新闻随笔:芒种教给我们的大智慧
时雨及芒种,四海皆农桑。南方农民已经挥镰割麦,北方农民还在挥汗插秧。尽管沈北新区的稻田画还“八字没一撇儿”,但辽宁沈阳市民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小兔子”,纷纷跑到“稻梦空间”放牧心灵。中国人往上数三辈,都是农民。虽然肩头已抖落了高粱花儿,但心底总有一片黑土地。起伏的稻浪稍一招手,就欣欣然跑到乡下。不是迷恋那地,而是忘不掉......
-
〓 新语:用地名标注文化
“东直门,挂着匾,隔(jiè)壁儿就是俄罗斯馆。俄罗斯馆,照电影,隔壁儿就是四眼井。四眼井,不打钟,隔壁儿就是雍和宫。雍和宫,有大殿,隔壁儿就是国子监……”这首《东直门挂着匾》创作于民国初年,是老北京小时候常哼唱的歌谣。每句唱一个地名,串起的不仅是日常生活的记忆,还有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小到台站港场、街巷里弄,大到城市......
-
〓 清乾隆碧玉山水人物图笔筒
此物筒碧玉质,直筒。器壁以深雕、镂雕、阴刻等技法琢饰通景,外壁通景浮雕山水亭台楼阁人物图。高山峭壁,参天古木,小桥流水,楼阁依山而建,高山深谷中植被繁茂。楼阁里众人谈笑风生,苍松下四个老者聚精会神地看着小溪中的游鱼,一派安居乐业的山林风情。全器构图繁密,层次清晰,雕刻生动,为清代乾隆朝碧玉笔筒之精品佳作。 ......
-
〓 宋词里的三滴眼泪
第一滴眼泪第一滴眼泪关乎江山社稷和个人政治抱负。古代文人从小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熏陶,身怀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如果抱负不伸,往往会被认为是人生最大的失败。然而,理想代表的不是虚伪的美妙与愉悦,而是结实的摔打与磨砺……他曾经是二十二岁便金榜高中,名动天下的新科进士,成为皇帝心中未来太平宰相的人选;他曾是......
-
〓 光明论坛·温故: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说:“最后,我引用宋代王安石的一首诗:‘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闻鸡起舞,登高望远,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发,继续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发,继续向着构建人......
-
〓 右丞诗境绝冲和——王维的四首禅意诗赏析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zhài)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701-761)字摩诘,山西运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
-
〓 招生与大学的“面子”
一直以来两所国内顶尖高校暗流涌动的竞争,终于在今年的招生季全面爆发,引发全民围观。缘何如此?归纳各路媒体分析,“分数线”的高下与招收“状元”数量的比拼,是导火索。在“斗士们”的眼中,分数线的高下事关高校能否招到一流的人才,事关学校的地位和声誉,当为荣誉而战。可是,你的分数线比我高一分,我招到的“状元”数比你多一个,有那......
-
〓 光明论坛·温故: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今天,全党同志无论职位高低,都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出自我国最古老的史书《尚书》,是民本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表述。在诸子百家思想争鸣......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