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幼不读《西游》
中国自来有“少不读《西厢》、壮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之说。此说是否有典不详,但它的意思人人通晓,无非提醒国人在某段年龄读某部作品可能社会效果不良罢了。今天,这“三不读”恐怕皆已失效了。就说《西厢》吧,那种被横竖扭曲的缠绵爱情,如今少年哪能理解呢?而且没有性感描写,缺少刺激阅读的性趣,根本不是各种煽情涉性读物的对......
-
〓 新媒体声音:Master提出的问题
2017年伊始,一场人机围棋车轮大战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从商业宣传的角度看,这次Master大战群英引起的轰动,远远超出去年3月与李世石的那次大战。但是从历史角度看,AlphaGo与李世石的大战才是真正划时代的。那次大战的结果明确宣布,在围棋这一方天地,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了人类,而Master与群英的车轮大战,仅仅是上次大......
-
〓 我收藏的《红楼梦》版本
二月光明书榜:《古书之美》,安妮宝贝、韦力著,新星出版社 《绣像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内页 近百年来,《红楼梦》研究者甚众,对其版本的考证研究自然也是巨细靡遗。我收藏的《红楼梦》版本有多种。按名气论当然是程甲本,因为这是《红楼梦》成书后的第一个印本,最可惜的是程乙本未曾拍到手。2010年秋,天津某家拍卖行出现了一部程......
-
〓 开卷有“乐”
人常说开卷有益,我却感觉时常是开卷有“乐”。开卷有益这个成语直接出自《渑水燕谈录》,书中有一则说到宋太宗一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就对臣下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似乎是对其兄赵匡胤偃武修文国策的一种有意识地表露。“益”有好处、获益的意思,读书有益是几千年的共识,但不免带有鲜明的功利性。而乐是乐趣......
-
〓 人民时评:黄花菜能治中医的“抑郁”吗?
中医强筋壮骨,重要的是培植中医发展的沃土,培养懂得中医、认同中医的社会土壤“很简单,用黄花菜煮成水治抑郁就没问题……所有的抑郁症都没有了”——尽管国家卫计委的新闻发布会结束了,但“黄花菜”没凉,反而越炒越热。随着网络热议,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又一次踏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黄花菜又名忘忧草,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情绪,这在中医......
-
〓 邓海建:为什么要关注汉语言文字的命运
为什么要关注汉语言文字的命运?这是一个宏大而深远的命题。汉语言文字,是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往大处说,可谓“仓禀实而知礼节”,经济发展了,国人开始叩问本心了;往小处说,这是中国教育“重理轻文”的转身,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开始被社会所重估。 一者,关注语文,是关注中国教育取向的调整。以学科设置为例,1953年,......
-
〓 消费观察:今天,该怎样过传统节日
没有灯光照明的古代,中秋节明亮的月光显得格外美丽动人;而今几盏大灯就已亮彻夜晚,根本不必依赖月色——如同那些曾经令人神往的传统节日,为何今天变得不再诱人了呢? 一方面,文化消费已经开始在节日消费中崭露头角,节日里很多人更愿意去听一场音乐会或看一场电影,在物质满足之余获得一份精神享受,很多文化演出活动也乐得......
-
〓 文化评析:巨资申遗与争当“贫困县”
花费数亿元“申遗”与争当“贫困县”可谓“异曲同工”,背地里打的都是经济算盘。这样的“申遗”值得警惕,这样的观念会让文化保护南辕北辙。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中国区主席陈平做客“金沙讲坛”,讲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她透露,为了申遗,中国各个地方每年总共要花费约3亿元,各地应该冷静看待世界文......
-
〓 能不忆江南:一座“天城”的前世今生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万历年间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局部),杭州准确地被标注在北纬30°的位置。杭州六和塔西湖三潭印月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美誉,历史悠久而璀璨——秦朝设县治,隋朝筑城郭,吴越建王城,南宋立国都,往事和传奇在数千年的日日夜夜中流转,层层叠叠积淀在这片土地上,累积在这座古城里。千百年来,这座西方人眼中......
-
〓 怀成:国际博物馆日的思考
大英博物馆 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举办了首个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并于次年将每年的5月18日正式定为“国际博物馆日”,目的是要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和参与博物馆工作。自此,世界各国的博物馆每年这个时候都会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响应国际博物馆......
-
〓 语文教材:体现人文精神贯穿语文素养
这次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专家组是在更为明确的理念下,从严、多次审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编写组在主编温儒敏教授的带领下,反复修改,竭力完善,教材的质量有很大的提升。教材的编写过程,正是党和国家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高度重视,做出许多明确指示的时期,根据这些指示,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明确了语文学科素养的内涵。在这样......
-
〓 新评弹·攻克转型期“文化甩尾”:文化保护不能沦为软约束
近日,一则丽江白沙拟建“地中海小镇”的消息,引发舆论争议。异议的理由之一为:白沙镇作为纳西木氏土司发祥地和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不宜进行3000亩地的大规模开发。耐人寻味的是,支持者认为文化贵在包容,且该为“改善民生”“旅游升级”等理由让路;反对此事者,也多数是从生态安全、规划用地的角度找论据。概而言之,在发展面前谈文化......
-
〓 人民时评:别让“帽子”遮蔽科学的眼睛
一些地方按照类似实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方式招徕人才,而这些人才究竟按照何种科学的评价体系予以界定,却越来越少有人关注“过多的人才计划可能会耽误科研”“不要再人为创造不平等了,让学者们静下心来做学术吧”!日前,本报刊发的《人才“帽子”那么多究竟效果怎样》,在科技教育界引发热烈反响。 据粗略统计,各部门和各省市的“人才计划......
-
〓 评论员随笔:文化场馆别唱“空城计”
最近,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地花大价钱建了一个农家书屋,村民们满心欢喜,前往借阅。却发现,近千册藏书中,竟有不少是讲怎样种甘蔗的。要知道,这个村子地处北方,甘蔗根本不适宜在当地生长。于是,书屋唱起了“空城计”。“不中看,也不中用”,村民的议论,道出了当下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类似的尴尬,不在少数。比如,有......
-
〓 新闻随笔:清明踏青的纪念和记忆
如果能在图画书里找到一种宁静、再现一种回归,那该是静好岁月的写真吧。如果把这一切告诉孩子,带他们做一次纸上旅行,也真是美好。清明节也叫踏青节,在北方,捂了一冬的厚实棉衣,终于可以脱下来了。光秃了小半年的花草树木,在仲春与暮春之交,终于见绿了。孩子大人的那份欣喜与兴奋,真是无法言说。于是,吃香椿咬春,去郊野踏青,真恨不能......
-
〓 琴、琴家、琴曲、琴文化
2000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巴黎郑重宣布,中国的古琴成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是继昆曲之后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二个中国文化门类。琴——博大精深古琴,通常简称为“琴”。常用的琴一般为七根弦,因此人们习称为“七弦琴”。琴在古代又有很多别称,如:“玉琴”、“谣琴......
-
〓 光明论坛·温故: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和气致祥,乖气致异’。香港虽有不错的家底,但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也面临很大的挑战,经不起折腾,经不起内耗。只有团结起来、和衷共济,才能把香港这个共同家园建设好。”“和气致祥,乖......
-
〓 人民时评:让文物“沃土”滋养民族心灵
今天的我们,需要拥有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具备创造性的转化能力,才能让沉寂的文物,完成从文化资源到精神资本的转换“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4月12日,被......
-
〓 写出野草的精、气、神——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唐代进士考试很重要的一关是诗歌创作,诗题是官方给定的,题前例加“赋得”二字,意为“得”到某个给定的题目,故“赋”此诗。有志参加进士考试的读书人,平日往往模拟此类诗题进行创作训练,以期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白居易此诗,便是他青少......
-
〓 让经典带诗回家——珍视杜甫留下的精神资源
中国是诗的国度,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新诗创作经历繁荣之后,诗歌便走向了低谷,舆论甚至一度出现了“诗歌已死”的话语。在诗歌衰微的困境中,一直寻求出路的诗人群体陆续分化,写作意识也呈现出充分的多元化走向。当然,多元带来的可以是纷繁,譬如从曾经的“非非主义”“橡皮写作”到当下的“废话写作”,于坚、杨黎、伊沙、韩东等诸......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