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经典带诗回家——珍视杜甫留下的精神资源
中国是诗的国度,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新诗创作经历繁荣之后,诗歌便走向了低谷,舆论甚至一度出现了“诗歌已死”的话语。在诗歌衰微的困境中,一直寻求出路的诗人群体陆续分化,写作意识也呈现出充分的多元化走向。当然,多元带来的可以是纷繁,譬如从曾经的“非非主义”“橡皮写作”到当下的“废话写作”,于坚、杨黎、伊沙、韩东等诸......
-
〓 任国征:昼夜书店是城市的文化灯塔
北京首家民营昼夜书店“24小时博书屋”在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出版创意产业园区近日动工,这家书店白天黑夜均不打烊,是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书屋。(《光明日报》,2013年11月16日) 在寒冷的冬夜,在宁静的夏夜,在酒吧霓虹正相生辉的都市,有一家昼夜书店真可谓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使我们想起台湾的诚品书店,它是台湾......
-
〓 善待历史文化遗产:让遗产与生活相互供养
出门在外,话不出三句,就习惯互相问起籍贯、说起家乡。老王来自某历史文化名村,和他聊着,话题变得有些沉重:多少家乡还载得动乡愁?老王无奈——这些年回到故乡,却慢慢开始“水土不服”。“自然正在被开发成假自然,道路和古建也成了古不古、土不土的模样。”他说,现在家乡的古河道里一概不让游泳划船、禁止捞虾钓鱼,人和河的亲密就这样没......
-
〓 育人重于育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在汉语中,“人才”是一个词。但“人”与“才”并非一回事,“育人”与“育才”也并非一回事。在我看来,“才”,关注的是三力:创造力、分析力、领导力;“人”,强调的是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度量“才”的词是成绩、成功、成就;形容“人”的词则是自由、快乐、幸福。中华文化的传统,从来都重视“做人”。“四书”中《大学》开头便......
-
〓 大家手笔:学者的生活方式
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在我看来,学者的生活方式是围绕做学问形成的,它应当有四个特点。做学问,要志于斯且乐于斯。志不在此、乐不在此,学问就做不深、做不透、做不大,即便“著作等身”,也难“著作等心”。任何重大理论问题都源于重大现实问题,任何重大现实问题都蕴含重大理论问题。以理论的方式面向现实,就会在理论与现实......
-
〓 心正——古人弹琴的讲究
古人做事,是很讲究、很敬业的,做出来的东西,哪怕是一只淘米箩,不谈艺术性,至少是规规矩矩、精致坚固的;写字,即便是帐房先生记流水帐,那字也一定周正精到,毫不苟且的。至于风雅之人做起风雅之事来,比如饮茶、做诗、作画,那讲究就更多。讲究得有道理,能更好地支持主题立意;讲究得喧宾夺主了,也能横生出许多的趣味,要往好处说,这还......
-
〓 《论语》绎义·知耻者勇:《论语·宪问》发微
《论语·宪问》篇,共44章,所涉及内容较多,黄克剑先生认为:从首章“宪问耻”这一记述方式看,本篇的辑录者很可能是做过孔府家宰的孔子弟子原宪(参见氏著《论语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如果说《论语》中的《颜渊》《子路》诸篇,重点是阐说“为政”之道,本篇的重点则侧重于申明“修己”之道。前者在某种程度上,是孔子的“外王”理......
-
〓 新语:文物要保护,不要“保护性破坏”
近几天,杭州西湖边文物建筑秋水山庄上演的一出“变色记”,让市民群众和专家学者大惊失色。作为文物本体一部分的秋水山庄门楼,在修缮整治中先是被刷上黄色,遭网民“吐槽”太过刺眼后,又在半天内紧急决定盖了层灰漆。近日,杭州市园林文物局请来文物保护、历史建筑研究、文保技术及色彩学方面的5位专家,上门为秋水山庄“会诊”,论证补救......
-
〓 青年驿站:读书月里好读书
每年4月是全民读书月。但对我来说,每天都是阅读日。迎着春日晨光,早饭后洗漱毕,手洁心清,铺开一炕的书报,跟它们兴奋热烈地打招呼:“嗨!早啊,亲们!谢谢将有你们一天的陪伴,带我进入历史,经历悲喜,感受社会,触摸人心。你们是我一天必吃的营养片,是我生命里的维生素。”春光慷慨慈祥地沐浴我,我的目光则专注于字里行间:与名人对话......
-
〓 自助图书馆不能一建了之
自助图书馆自2008年在深圳兴起后,目前已呈现迅速发展的势头。北京、上海、西安、合肥、郑州、昆明、珠海等不少大中城市,相继出现自助图书馆为市民服务。自助图书馆就像ATM机一样,能够为读者提供365天、24小时全天候的服务。它与传统图书馆有着明显区别。它是通过机器化操作运行,地点一般设置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方便......
-
〓 新闻随笔:春分朝日
节气不在沙漏里,也不在表盘上,它如一幅声形并茂的时间卷轴,记录着也规划着人们认真又仔细的生活。春分之日,太阳位于黄经零度,很像走完一圈又回到了起点。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赤道,而我们生活的地方阳光却刚刚好,不似冬日般懒惰,也未如夏日般骄横。这个季节,我很喜欢闭上眼睛迎着阳光,眼前会不停地变幻着色彩与形状,就像奇妙的万花筒......
-
〓 记者来信:城市报刊亭,岂能“说拆就拆”!
编辑部: 最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仅近5年,全国就有9500多个报刊亭被拆除。某中原大市计划拆除421个报刊亭,长江中下游的一座省会城市报刊亭已拆近半……各地正频频传来拆除邮政报刊亭的信息。散布街头的报刊亭,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硬件基础设施,是主流媒体贴近群众的最好形式,是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构造着......
-
〓 见仁见智:“只剩平庸,文化就很危险”的警示
著名作家王蒙近日在上海戏剧学院“曲学讲堂”讲座上谈到了当下文化艺术的发展问题。创作的包容化、内容的海量化和传播的便捷化,使得传播和市场在文艺在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点击率高、票房高、销量好,在大众中的影响就大,如今大家都非常重视这个东西,我们的文化生活正逐步走向大众化、民主化和消费化。“今天我们正面临着一个......
-
〓 “公共文明”标注社会成熟度
权利不仅是“我可以”,更是作为“我”的他人也可以。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人人相善其群”,才有可能形塑真正的公共文明“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前段日子,一张中国游客卢浮宫前水池泡脚的照片,曾引来关于国人文明素养的热烈讨论。耐人寻味的是,当人们发现许多金发碧眼的游客也在同样行事,就有声音立即“再反思”:为什么外国人可以泡,中国......
-
〓 人民时评:让历史文物“活”起来
与其简单抱怨公众对历史、对文物不感兴趣,不妨问一问,我们是否能够“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一个是2000多年前西汉的海昏侯刘贺,一个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的王后妇好;一个是自2011年起挖掘至今的考古进行时,一个是40年前的重大考古发现……正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这两个......
-
〓 教育漫谈:美国顶尖大学如何保证本科教育质量
CFP 美国顶尖大学的教学是一个典型的哑铃型结构,高度重视两头的本科和博士,但对处于二者之间的硕士阶段看得相对较轻。所以大量读了一年制硕士的海归回国后表现平平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本来含金量就有限。在本科和博士之间,天平又向本科倾斜。越是顶尖的私立大学越重视本科教育,这是它们的看家本钱。 坦率地说,直到现在......
-
〓 人民时评:“诺奖效应”能推动中医走多远
借助诺奖劲风,如果能重新审视定位中医药,打破束缚发展的痼疾,加快建立激励机制,让古老的中医药在现代科学体系里光大发扬,“诺奖效应”才会发挥更大效用85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开启了诺奖之旅。北京时间12月7日晚,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大厅,屠呦呦用中文发表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1......
-
〓 光明论坛·温故:大邦者下流
编者按古代中国在国与国交往方面有着丰富的智慧。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中引用老子的“大邦者下流”,来表达“中国愿意以开放包容心态加强同外界对话和沟通,虚心倾听世界的声音”的态度。我们约请北京大学哲学系李中华教授对《老子》中的这句话进行了阐释。“大邦者下流”出自《老子》。《老子》一书的思想体系是......
-
〓 寄语青年:勤于读书乐于奉献勇于担当敢于成功
CFP顾泉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原高级记者、摄影师兼编导,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讲师。图为顾泉雄在放映电影。 同学们,21世纪中叶这个阶段,你们正是年富力强的国家栋梁,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在你们身上,你们这一代年轻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祖国和人民对你们寄予深切期望。我是一个退休老人,和你们爷爷、奶奶、外公......
-
〓 新闻随笔:小暑温暾心静则凉
20年来,笔者常常做一个关于因高考迟到而名落孙山的噩梦,每每醒来,一身冷汗。这大约与20年前的高考有关。那时,高考正值小暑节气。暑热难耐中,我们举行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隆重仪式。由于高度紧张,居然将准考证落在家里。经过数道关卡,当笔者满头大汗跑进考场时,一时间竟茫然无措,不知如何答题。这时,一位监考的女老师过来,没......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