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随笔:“站着讲课”的教授值得尊崇
耄耋之年的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章竹君迎来了80岁生日,他给本科生上的课却愈显常青。“短短几秒钟,几十个名额全没了。”“只要他一开讲,就算学文学的,也改学化学了。”章老师的魅力,来自于他渊博深厚的学养,更来自于他那扎实老派的教学功夫。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功夫。没有谁天生就是一名好教师,章老师高龄如许还能成为“网红”教师,......
-
〓 鲍勃·迪伦作品:换岗
十六年,十六面旗帜战场飘扬,牧人却在哭泣。绝望的男女分离,只在落叶下展翅。命运呼唤,我走出阴影,市场上商贾与盗贼渴求权力,我那最后一笔生意也就作罢。她的香馨似她降生的草场,仲夏夜,高塔下。冷血的月,远处,静候的首领注视着庆典将他的想法传给心爱的侍女黑色的娇面美得溢于言表。首领倒下,却仍相信他的爱会有所回报。他们剃了她的......
-
〓 炎炎夏日说凉面
炎炎夏日,人们的食欲大都有些不振,油腻的菜肴退出了不少家庭的餐桌,接替而来的是那些清淡、凉爽的食品。“凉面”就是其中一种。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六月六吃凉面”之说。古时候“凉面”还有一个颇为有趣的名字:“冷淘”。据唐玄宗时由朝廷指定专人修撰的《唐六典》中记载:“太官令夏供槐叶冷淘。凡朝会燕飨,九品以上并供其......
-
〓 鲁迅与艺术
一个文人和一群画家的关系,和一段艺术史的关系,如鲁迅和木刻家那样的交谊,那样的美谈,此前的中国,没有过,此后,也没有了。十九世纪的法国,波德莱尔和马奈、左拉与塞尚及印象派画家,都有过珍贵的关系;十九世纪的俄国,别林斯基、斯塔索夫,和文学家艺术家也有过珍贵的关系,托尔斯泰与列宾的关系,更是形同父兄;二十世纪上半叶,毕加索......
-
〓 文化评析:诺奖让读书走进更多人生活
评奖让文学作品得以传播与二度传播,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这是文学对人的一种召唤。每年一次的“诺奖效应”作为一种诗性的召唤和阅读提醒,让读书这种“生活方式”离大众更近。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使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位音乐家。据媒体报道,这股风潮也刮到了图书领域:鲍勃·迪伦的相关作品销量在电商平台上一路飙......
-
〓 文史馆员谈传统文化·陈祖武:循序渐进为而不争
习近平同志说得很好:“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当前,认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深入挖掘和阐发其间的思想道德资源,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是我们推进文化建设,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应当去努力做好的一件大事。 中华传统美德之中......
-
〓 大地漫笔:听《幽兰》读孔子
夏日昏昏懒读书。于是听曲。可静心凝神的,首选古琴。著名的“老八张”里,第一张第一首便是《幽兰》。《幽兰》是保存下来最早的古琴曲。据东汉蔡邕的《琴操》记载,《幽兰》为孔子所作。这位郁郁不得志的哲人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一度离开鲁国,带着弟子周游列国。但孔子的游走并无收获,他的才智未得到赏识,只得返回鲁国。在由卫国返回鲁国的途......
-
〓 求同存异:为博物馆开放夜场点个“赞”
前不久,首都博物馆首次开放夜场参观。首博于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目前的新馆建成也已整十年,我们不得不说,这个“首次”来得晚了一些。即便如此,仍应为它欢呼鼓掌,因为此举令城市的夜晚多了些文化气息。在我国,已有不少博物馆有过夜间开放。比如,北京自然博物馆早在2005年的暑期就开展过“博物馆之夜”活动。国家博物馆、吉林长春......
-
〓 争鸣与探讨:到底是“学术”,还是“垃圾”?——与刘振天先生商榷
CFP 编者按 本版10月14日刊出《我们怎么看待所谓的“垃圾学术”》一文后,在本报读者和作者圈中引起反响,他们不仅打来电话表达想法,更是投来诸多文章,系统论述,表明观点。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他们都说这么做是受了那篇文章“编者按”的启发,编者提出的“有正面意见,也有反面意见,甚至有多种意见,真理越辩越明”“学......
-
〓 《永乐大典》残本两岸重现记——摘自肖伊绯著《民国学者与故宫》
《民国学者与故宫》叶恭绰(1881-1968)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书影《永乐大典戏文三种》,1931年“古今小品书籍印行会”出版,沈尹默封面题笺。 ◎前世今生《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主持,历时四年,于永乐六年(1408)修成的大型类书。参与编校、誊写圈点者三千余人,辑入古今图......
-
〓 过年回家,认宗寻源的文化仪式
快过年了,一则《让爱回家》的汽车广告,引来网友热议。这是一个让人有些忧伤和酸楚的广告。一个年轻人准备开车回家过年,哪知半途中接到老板电话,让他立刻赶回公司。低矮的平房里,母亲守着一桌子菜,父亲枯坐门外,让人感到过年回家的路竟是如此漫长。此刻广告语响起:别让父母的爱,成为永远的等待……我还从网友讨论中看到,一些人认为回家......
-
〓 大师“自损”,戳破了乡愿的窗户纸
“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近日,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1934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所写的一段抱怨考试的日记引发关注,网友纷纷称赞大师真性情。日记出版时曾被建议删改,季羡林则决定一字不改:“我70年前不是圣人,今后也不会成为圣人。” 虽然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已经作古,而先生学问思想中的精华,依然还在......
-
〓 评论员随笔:当莎士比亚遇上汤显祖
走过文化自弃、文化自卑,走向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今天“并肩而立”地去纪念中外两位伟大的作家,本身就是民族文化意识的“原力觉醒”400年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分别离世。他们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同龄人,但又处于两个“平行空间”,山迢水遥,彼此不闻。“交换名片”是在400年后。去年,中英两国决定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一场......
-
〓 人民时评:诺奖不是中医发展的“鸡血”
中医和西医不是对手,需要的是联手,共同为呵护人类健康做出独特的贡献“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成为这个国庆长假中令人振奋的喜讯。但喜悦之余,也出现了各种不同声音,争论最多的是诺奖该不该给中医记功。获得诺奖,“中医与西医谁该加冕”的背后,折射出由来已久......
-
〓 诗词赏鉴·大好河山: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其二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是中国最美丽的景观之一。苏轼是古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最优秀的诗人与最美丽的景观不期而遇,必然擦出最灿烂的火花。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至七年(1074),有近3年的时间,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州的次官,协助并监察州长官的工作)。公务之余,他常游西......
-
〓 如何使博士生之“博”落地生根——基于美国文科博士生培养的一点启示
博士生教育质量下滑的问题近年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和发达国家教育的差距主要在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中,主要差距在博士生的培养。笔者通过在北美访学的经历,想就美国文科博士生培养谈些自己的认知。美国博士教育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在质量上的“金本位”制度一直是其他国家争相效仿的对象。在博士教育质量保障方面,其大致经历......
-
〓 光明时评:用制度激励教授给本科生上课
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就必须想方设法真切地对本科教学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让教授回归到本科生的课堂。 近日,浙江大学姚缨英、张振跃两位教授因长年坚持在本科生教学一线,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可,每人获得“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100万元的奖励。浙大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说,获得百万元奖励的这两位老师是经......
-
〓 方言没了,方言曲艺咋活?!
“城镇化”或者准确地说是“新型城镇化”,无疑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又一曲雄浑交响。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而言,也必定是一道亟待回应和破解的时代难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城镇化进程中保护非遗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维护非遗所以承续发展的“文脉”不被切断。所谓“文脉”,是指“文化上的脉络,文化的承启关系”。对非遗而......
-
〓 刘美:博物馆也要传承非遗
作为向公众开放的社会性机构,博物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逐渐成为人们在闲暇之余,进行自我发展与完善的主要场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已备案的博物馆总数已达到3866个,而且还在以每年新建100个的速度增长。 毋庸置疑的是,我国博物馆在展览、......
-
〓 郭任坤:中年话读书
我自幼喜读书,读书是生活中的一大享受,故不可一日无书。但至中年时光,读书的习性和感悟,已与年少时多有不同,细细品嚼起来,竟是多有滋味在心头。记得初中读《西游记》时,后面同学催着逼着,故是通霄达旦,以至鼻孔里都积满了油灯那黑黑的烟渍。如今不行,不说久坐有腰酸背疼之虑,也少有挑灯夜读的投入。这缘于阅历。年少时犹如一张白纸,......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