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别让读书成为“遗失的美好”
近日来,沪上众多高校掀起了一股“读书热”。上海师范大学向全校师生发出了“爱读书、读好书,营造书香校园”的倡议,上师大还推出了“读书歌”,歌中唱道:“崇尚读书,酷爱读书,日日读书,多多读书。持恒读书,博广读书,精读好书,读遍名书。善于读书,用脑读书,静心读书,幸福读书。”笔者所在的上海外国语大学,面向全校大学生的......
-
〓 新闻随笔·高考:不可或缺的社会景观
今年,是恢复高考的第40年。高考,实在是太特殊了。每逢这一节点,除了数百万考生,举国进入高考模式:工地停工、车辆禁鸣、交警护航,连广场舞也为之停跳几天;在各路媒体上,高考的消息铺天盖地,无处不是公众的追忆往昔与赶考学子的励志誓言,连广告营销也要蹭上高考;而只要高考语文考试作文题一公布,一年一度全民写作文的网络狂欢又要上......
-
〓 古史撷趣:莲塘春社谜趣多
元宵佳节,中国民间素有观灯猜谜的习俗。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猜灯谜自南宋起就开始流行。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也多有提及。《夜雨秋灯录》是晚清问世的一部笔记体文言短篇小说集。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天长宣鼎作《夜雨秋灯录》十六卷,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上海申报馆在刊行序言中称这部......
-
〓 家风家教大家谈:优良家风传递始于童蒙
故乡绍兴,文风鼎盛。举目所见,充满励志的话语。如望族家门的楹联“承祖父训克勤克俭,教子孙贤唯读唯耕”,“诗书传家远,礼义日月长”。踏进学校,最醒目的横幅是孔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四壁有众多条幅:“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充满哲理的格言,闪耀着理性的光......
-
〓 光明谈:多关心中青年学者健康
近期,多名优秀的中青年学者突发疾病相继离世,其中不乏入选“青年千人计划”的才俊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令人扼腕叹息。中青年学者是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中青年学者理应受到尊重和爱护。但现实中,许多青年学者在为教学科研和学术地位“搏命”,中年学者又肩负了太多的行政和社会工作,再加上经济、家庭压力,......
-
〓 时事点评:猴年马月与传统文化
一直以来,用俗语“等到猴年马月”来形容一件事,往往代表着遥遥无期,成事渺茫,也多带调侃、灰心的色调。然而就在6月5日,传说中的“猴年马月”竟然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怎不叫网友快乐地刷屏!几千年前我国就有了“干支纪时”的方法,用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十二生肖纪年法已为国人熟知,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十二生肖不仅被用来纪年......
-
〓 辣评:咋为孩子的作文“解套”
“在我的一生当中,遇到很多事,像星星一样多……”“在我的一生当中,想过很多人,像珍珠一样多……”“在我的一生当中,经历过很多磨难,像石头一样多……”8岁小孩的作文,开头第一句就是“在我的一生当中”,“孩子,你的人生才刚开始,哪来那么多经历和感悟?”这几天,成都某语文老师的感慨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类似的反思并不鲜见,近......
-
〓 时事点评:香港中大校长致辞为何走红
多年以后,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准会想起,校长沈祖尧在毕业典礼上念诵毕业致辞的那个遥远的上午:“今天,你们毕业了。我祈求你们离校后,都能过着不负此生的生活……我相信,一所大学的价值,不能用毕业生的工资来判断,而应以它的学生在毕业后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为依归……我盼望中大毕业生能恪守道德,做好本分,不要为了个人利益,埋没良知......
-
〓 大地漫笔·编辑丛谈:文章里的精神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应邀写下《岳阳楼记》,距今九百七十年。本月中旬,《十月》杂志社邀约数十位诗人在岳阳楼下参与群诵《岳阳楼记》,以纪念其问世九百七十年,并就“历史资源与当代新诗写作”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众声喧哗里,对《岳阳楼记》的重新体味与肯定,却是一致的声音。《岳阳楼记》......
-
〓 回家过年,带上这六句话
春运如火如荼,每个人脸上写上了同一种表情——“回家”。家,何以让人如此牵挂,以至千百年来引申出如此丰富的意义,只是因为那个点灯等你的地方,有一个孕育陪伴期盼你长大却常常让你忽视的人——母亲。值此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网友在微博上发出倡议:有6句话,你对妈妈说了吗?去年在各大卫视开播的电视剧《你是我的生命》引起了很多观众......
-
〓 门神
在北方这个镇子上走,渐渐就走到幽静处,见到一个小村落。村子沉浸在早春的清寒中,人们在院子里坐着,披着初升的阳光。门或大开或半启,只有那些合起来的,展示着一尊尊颜色鲜艳的——这是我在北方的眼睛里最为饱满壮硕的形象。如果碰巧遇上大门徐徐打开,我会随着这个逐渐张开的动作,看到门神活起来了一般。而在夜间,从每一家紧闭的门前经过......
-
〓 今日谈:把节日过得更有文化味
端午节到来之际,是互祝快乐还是互送安康?微信朋友圈里再次触发小小的争议。不少人“炫”着亲手包粽子的喜悦、晒出参与赛龙舟的豪迈,甚至有人制作了端午每个时辰的民俗攻略。裹着厚厚的“文化粽叶”,这个端午的节日气氛甚是浓厚。随着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应付式过节,将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简化为吃吃玩玩,而是开始......
-
〓 文史馆员谈传统文化·刘梦溪:中国传统价值理念在今天的意义
真正带有恒定性的文化精神价值,都是稳定的、恒久的。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些永恒的价值理念,但是在表述上,在概念的使用上,不一定相同,但彼此可以互相阐释。 中国是“文明体”国家,能够代表中华文化本体的一些最重要的价值理念,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不仅适用于过去,也适用于今天,而且具有普遍的意义。 ......
-
〓 文化评析:文化节目如何PK综艺秀
在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属于标准的“收视黑马”,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期间,竟然有4.3亿不重复的观众收看。而同期举办的网络活动“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则吸引了6亿人次参与,活动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了1320.5万。这样的成绩单,已然超过了很多明星综艺秀。于是乎,很多像笔者一样的观众不免乐观地翘首以待:有......
-
〓 光明时评:绩效工资应向一线教师倾斜
据《中国青年报》3月21日和22日报道,日前,重庆工商大学数百名教师因不满绩效工资分配,集体维权。这条新闻使大学绩效工资分配的问题成为一时之焦点。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属于事业单位。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9月2日的决定,公立高校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所谓绩效工资,就是要以岗定薪,以岗位的责......
-
〓 北窗听雪
深冬的夜晚,一个人坐在寂静的书房,窗外是落雪的声音,更觉得屋内的静,只有昏黄的灯光罩在摊开的书页上,连续几天夜间,都在读书,颈椎早就僵直得一转动就咯吱咯吱响,连肩膀连隐隐作疼,还是目不转睛地读着。这其实就是生活的常态。世上的书太多太多了,是人生有涯,是读不完的,就是选了再选,精简再精简,也是读不完了,金克木说书读完了,......
-
〓 诸荣会:秋分帖
这一天日月相知,昼夜等长;这一天阴阳平衡,天地同泰;这一天秋风不冷,秋阳不热;这一天天籁悦耳,秋声动人——这一天便是秋分!可是现实生活中,如同许多人常将立春、春分与春节相混淆,或干脆只记得春节而忘了立春、春分一样,秋分的命运也因为中秋而几乎与立春、春分相同。其实中秋并非秋天之“中”,将秋天“中分”的不是中秋,而是秋分!......
-
〓 大家手笔:“天人合一”的时代价值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根深蒂固的传统,是天道内涵的展示。一般来说,道作为一个整体,称作易道;分解地说,道分为天道、地道、人道。《周易·系辞》中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讲的就是这三道。天人合一,说的是天道与人道的一致性。这一思想不但对我国传统社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立身行事也......
-
〓 《庄子的快活》选载十一:圣人之过?文明之罪?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dì)。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yīn)扼、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伯乐之罪也。——《庄子·外篇·马蹄》这个马,生活在陆地上,吃草喝水,高兴时互相用脖子抚摩,生气时背对背尥蹶子。所谓马的智力不过如此罢了。可人要给马匹加上辕木、......
-
〓 光明谈:留下一口乡音
据报道,目前苏州已有近400名“苏州话辅导师”,他们深入学校、社区、企业,教市民说苏州话,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当地还推出了“吴韵传承”等项目,鼓励企业、社区开展苏州话培训。普通话是工作、生活的标准语言,同时,方言也有它独特的文化意义。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听觉载体,一个独特的词语,就能在同乡人中传递默契。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方......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