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怀念罗马尼亚汉学家杨玲教授
2022年12月14日,罗马尼亚知名汉学家、布加勒斯特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授伊丽亚娜·霍加-韦利什库(Ileana Hogea-Veliscu,中文名杨玲)不幸因病去世,享寿86岁。从罗马尼亚友人和她的家人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我和许多认识她的朋友都心情沉痛,无比惋惜。她在罗马尼亚教育界和学术领域辛勤耕耘60载,桃李满天下,......
-
〓 纪录片《大泰山》:壮美泰山的影像画卷
六集大型人文纪录片《大泰山》是山东广播电视台2023年的开篇之作,该片通过呈现自然、历史和人文视角下的壮美泰山,形象阐释泰山的自然和历史文化价值,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泰山是中华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叠加物,能够唤起对无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忆。纪录片《大泰山》对泰山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梳理,有利于增......
-
〓 滚滚长江 悠悠文脉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深沉而宏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文化巨人。长江也是一条具有永不衰竭的航运能力的黄金水道,因其一水之便,一代代诗人和作家行走于江水之上,以诗词和华章沿途点亮这道大江,让它放射出万古不灭的奇光异彩。浩浩的江水流淌的是诗词和散文,流淌的是文学,流淌的是绵绵不绝的中华文脉。江上第一个文学巨子 春秋时期,......
-
〓 光明时评:新春开学,请收下这三个“礼包”
眼下,各地迎来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开学季。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人日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今年春季全国学校能够实现如期、正常、安全开学。对照过去的多种不确定,眼下的如期、正常、安全,何尝不是全社会为孩子们争取到的三个“礼包”。 第一个“礼包”,生活回归的......
-
〓 光明论坛·温故: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2021年第1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主席于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中,习近平主席引用“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强调各国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共建共享、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再次明确提出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出自《魏书·吐谷......
-
〓 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数字生命”
大年初五当天,财政部抖音官方账号发布一则《都来打卡财政部》祝福视频,引发一阵“打卡”热潮,网友们纷纷在账号下留言祈福。这则视频的“出圈”让“迎财神”的年俗深深印在了公众的脑海中。传统文化如何“出圈”?从《都来打卡财政部》的创新传播之举可以管窥一二。 年俗只有进入年轻人的世界,春节文化才能别有一番年味。《都来打卡财......
-
〓 热点观察:国风音乐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风采
九州风土、人文风貌,诗词咏礼、高歌颂情……近日,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出品的兼具国风、国潮、国韵特色的咏歌汇《千年一声唱》启动全国首演。这台音乐会粹选时下广为传唱的中国风曲目,以时代语汇重新解读“风雅颂”。音乐会将中国传统文人墨客笔下的诗词歌赋,融合在古曲新声的旋律中,宛若在舞台上展开一幅纵览古今的画卷,带领观众窥见千......
-
〓 文化评析:补齐公共图书馆发展短板
近日,有一项统计数据颇引人关注:2021年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读者数量超1.03亿人。2012年,这一数据为2484.51万人。10年间,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读者数增长超过315%。 不独读者,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也在过去10年间飞速增长。据官方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5个,乡镇(街......
-
〓 年味渐浓,传统文化焕新生
【热点观察】 小年一过,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街头巷尾一片欢乐祥和。赶大集、办年货,各地人民群众忙活起来了,送春联、送欢乐,各级文艺院团、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大文艺工作者、非遗传承人等也都忙活起来了。随着年味儿渐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各种形式绽放出别样魅力。正是在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浓厚氛围中,我们关于年的记忆......
-
〓 听,这是“年”的声音
如果说“年”是有颜色的,那么中国人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年”界定为红色——红红火火的喜庆从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窗花里满溢出来;如果说“年”是有味道的,那么无数人会想到孩提时的味道——家乡灶台上氤氲升腾的烟火气,妈妈为我们烹制的一道道小炒。“年”不仅占满了我们的眼睛,充盈于我们的口鼻,其实也回响在我们的耳际。 那么“......
-
〓 文化评析:非遗保护不妨多些“围炉煮茶”的别致
不久前,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入选,居世界第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每一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一曲黄河文明的礼赞——音乐诗剧《大河》观后
如何使具有张力的诗歌意境转化为以音乐和舞蹈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剧目,把阅读感知生成听觉、视觉的观赏艺术?由郭文景作曲、吴庆东导演,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演唱、交响乐团和民族乐团演奏,根据吉狄马加长诗《大河——献给黄河》改编的音乐诗剧《大河》,分“序曲”“水之源”“春之孕”“和之邦”“天之籁”“海之问”及“尾声”七个乐章......
-
〓 光明论坛·温故:心合意同,谋无不成
在6月24日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以《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 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为题发表重要讲话,呼吁世界各国要认清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信心,起而行之,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推动全球发展,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习近平主席向全球发出要共同凝聚促进发展的国际共识、共同营造有利于发......
-
〓 光明时评:让新时代“大先生”竞相涌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为教育事业提供......
-
〓 《博物馆之城》:从博物馆看北京的古韵新风
在传承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方面,电视媒体作出了有益探索,推出了一系列聚焦文化遗产内容的精品节目,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的遗产、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北京卫视推出的文化节目《博物馆之城》就是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一部作品。创作者从博物馆与城市的角度切入,聚焦北京这座拥有204座博物馆、18座国家一......
-
〓 光的回响:“境愈高时言愈浅”
启功先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诗、书、画兼擅的通才,尤其在诗词方面,先生倾注心力颇多,即便晚年书名大盛,仍然自称“书不如画,画不如诗”。童年时期,先生大量背诵古人诗词,自十几岁时便缀文不止。虽然早年的诗作多已佚失,但就《启功韵语》一书中保留的一些二三十岁时所作的诗词来看,他继承了前人诗歌中的古雅之气。律诗《社课咏春柳四首......
-
〓 鲁迅笔下的“蟹”故事
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我在不同年龄阶段读过,感受不一,先为其梗要叙述白蛇娘娘的故事吸引,后为其彻底的反封建压迫的思想感情打动。近二十多年来,我研究中华螃蟹文化,换了一个视角,又觉得鲁迅是一个技术娴熟的吃蟹行家,最近为追溯“蟹和尚”传说的来龙去脉,发现鲁迅更是一个在螃蟹话语上有继承开拓之功的文学大家。“蟹和尚”的......
-
〓 文化评析:共建共享文化之美
文化遗产是赓续中华文脉、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文化遗产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活起来、亮起来、传起来”。 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理念共识是核心。我国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是世界遗产......
-
〓 光明论坛·温故: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近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在谈到“中华文化历来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怀”时,引用古语“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这句话出自陈寿所撰《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意思是说,想成就大事业必须以人民作为根本。 “以人为本”是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注重......
-
〓 一蓑烟雨任平生——读《寒食帖》
宋代苏轼《寒食帖》名列“天下三大行书”,它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生命低谷时期。《寒食帖》是其苦难人生的见证,亦是其艺术巅峰的标志。遇挫不馁,初心不渝,历经磨难而奋发崛起,《寒食帖》寄寓了民族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审美伦理。一 人到失魂落魄穷途末路郁郁不可终日之境,该是怎样的煎熬? 1080年的苏轼,就深陷这样的境地。......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