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努力加餐饭
夜里没有心情读计划中的书,随手翻开《古诗十九首》,看看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句子,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感触。翻到《行行重行行》,读到最后“努力加餐饭”时,眼睛忽然就湿润了。这样简单的几个字,让我在一瞬间想起了许多。那是我以前不曾在意的简单句子。而此时,这几个字却击中了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十几岁时,我离家外出读书,父亲送我到......
-
〓 融媒体时代的诗教需要注重“用户”思维
今年北京市高考语文“微写作”,要求考生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快递小哥写首诗,引起社会各界关注。高考作文向来是“体裁不限,诗歌除外”,而这一举动让人们再次审视诗歌和诗教的意义、价值。诗教事关国民人文素养和创造力培养。近年来,国家逐步重视诗歌教育。2019年秋季学期起,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率先在6省使用,其中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专门......
-
〓 光明论坛·温故: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今天正值教师节,......
-
〓 如何让科研人员坐住坐稳“冷板凳”
【人才是第一资源·笔谈】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同时,基础研究作为闯入科研“无人区”的艰辛探索,不仅风险大、周期长,而且成果具有公共属性,是名副其实的“冷板凳”。 加强科研学风作风建设,引导科研人员摒弃浮夸、祛除浮躁,培养造就一......
-
〓 寓美于善 化育无声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教人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教育,在当代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愈来愈重要的位置。虽然“美育”之名由18世纪德国教育家席勒在其著作《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证,但美育之实却是古已有之的。历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艺术家都对美育有过深入的思考与实践,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和宝贵的经验。通过梳理,......
-
〓 中国马画之审美
马于农耕,名列“六畜”,替人劳作,亦供坐骑。马性刚烈,驰骋征战。老马识途,为人引路。古人喜马,《诗经》中就有21首诗中含有“马”。 马自古就是奋发威猛的象征。汉武帝得到乌孙马和大宛汗血马后,非常兴奋,挥笔写下了两首气势浩荡的《天马歌》。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追念征战四方的战马,刻写了“昭陵六骏”。“六骏”工笔线描的技......
-
〓 扬州赏琼花
一 我来扬州数次,都没能好好看一次琼花。有的时候季节不对,有的时候正值花季,却又牵绊于他事。扬州的琼花盛开于四月中旬,最美的花期不过一个星期。此次在这个时节乘高铁来这里,正是为了一亲芳泽,一睹娇姿。 扬州赏琼花的胜地不少,几乎每个景点甚至寻常巷陌,都可看到琼树的身影。瘦西湖风景区内的万花园,是扬州欣赏琼花的绝佳去处......
-
〓 教师专业成长三字诀:悟、通、新
我们在现实中发现,不同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有的快、有的慢,有的顺利、有的坎坷,其中固然有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教师的主观因素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自身专业成长的效能?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勉励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
〓 古人春游趣谈
不知不觉,春天来了。 春是唤醒自然的口令。天暖,草青,花开——古人,也和今天的人们一样要去春游。 春游,古时叫踏青、探春、寻春。《诗经·郑风·溱洧》记录了春秋时期郑国农历三月三的盛况——“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春光和煦,清澈的溱水与洧水旁,男女老少结伴春游,摩肩接踵,热闹得很。青年男女则“秉蕑”......
-
〓 当好“最难当的讲解员” 讲好国宝名碑“脱口秀”
【一线故事】 哪句话会轻易“激怒”一个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讲解员? “我就是小时候放弃练字了,不然肯定比王羲之写得好!”“这些碑都是假的吧?咋这么清晰?”“李白我知道!在游戏里是个刺客!”……在碑林做讲解员十几年,我这棵“雪松”算是被游客五花八门的问题修理得服服帖帖。不过这些“雷人”的话听到耳中,我不怒反喜——要......
-
〓 数字人:用科技激活传统文化之美
【热点观察】 “天妤”,一个沉睡千年的飞天少女,被神秘空间元境唤醒后,回想起千年前之事。当年,洞窟受损,壁画脱落。如今,苏醒过来的她,决定来到人间收集碎片,复原壁画,重佑人间……“天妤”不是玄幻小说中的文学人物,而是一个虚拟数字人。过去一年,“天妤”以收集壁画碎片为线索,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数字化演绎,持续向......
-
〓 纪录片《大泰山》:壮美泰山的影像画卷
六集大型人文纪录片《大泰山》是山东广播电视台2023年的开篇之作,该片通过呈现自然、历史和人文视角下的壮美泰山,形象阐释泰山的自然和历史文化价值,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泰山是中华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叠加物,能够唤起对无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忆。纪录片《大泰山》对泰山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梳理,有利于增......
-
〓 守望家园: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在保护好文物、弘扬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价值,探索传统文化创新转化的途径,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力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创新转化让更多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
-
〓 光明论坛·温故: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2021年第1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主席于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中,习近平主席引用“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强调各国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共建共享、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再次明确提出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出自《魏书·吐谷......
-
〓 文化评析:补齐公共图书馆发展短板
近日,有一项统计数据颇引人关注:2021年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读者数量超1.03亿人。2012年,这一数据为2484.51万人。10年间,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读者数增长超过315%。 不独读者,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也在过去10年间飞速增长。据官方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5个,乡镇(街......
-
〓 一曲黄河文明的礼赞——音乐诗剧《大河》观后
如何使具有张力的诗歌意境转化为以音乐和舞蹈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剧目,把阅读感知生成听觉、视觉的观赏艺术?由郭文景作曲、吴庆东导演,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演唱、交响乐团和民族乐团演奏,根据吉狄马加长诗《大河——献给黄河》改编的音乐诗剧《大河》,分“序曲”“水之源”“春之孕”“和之邦”“天之籁”“海之问”及“尾声”七个乐章......
-
〓 艺境观象:金陵绘事盛 风华一纸间
金陵久负盛名。钟山龙盘虎踞,长江浩浩荡荡,风光旖旎之外,这里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清代诗人、戏曲家孔尚任曾言:“天下有五大都会,为士大夫必游地,曰燕台,曰金陵,曰维扬,曰吴门,曰武林。”凡文人士大夫出游,皆以文艺相伴,游必有诗,游必有画,于是便有了“忆金陵诗”与“绘金陵画”。 近日,由南京博物院、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
〓 光的回响:“境愈高时言愈浅”
启功先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诗、书、画兼擅的通才,尤其在诗词方面,先生倾注心力颇多,即便晚年书名大盛,仍然自称“书不如画,画不如诗”。童年时期,先生大量背诵古人诗词,自十几岁时便缀文不止。虽然早年的诗作多已佚失,但就《启功韵语》一书中保留的一些二三十岁时所作的诗词来看,他继承了前人诗歌中的古雅之气。律诗《社课咏春柳四首......
-
〓 鲁迅笔下的“蟹”故事
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我在不同年龄阶段读过,感受不一,先为其梗要叙述白蛇娘娘的故事吸引,后为其彻底的反封建压迫的思想感情打动。近二十多年来,我研究中华螃蟹文化,换了一个视角,又觉得鲁迅是一个技术娴熟的吃蟹行家,最近为追溯“蟹和尚”传说的来龙去脉,发现鲁迅更是一个在螃蟹话语上有继承开拓之功的文学大家。“蟹和尚”的......
-
〓 光明论坛·温故: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近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在谈到“中华文化历来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怀”时,引用古语“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这句话出自陈寿所撰《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意思是说,想成就大事业必须以人民作为根本。 “以人为本”是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注重......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