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薪铸魂双甲子 回望南师美育路
【学苑艺事】 今年是南京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在横跨两个世纪绵延近现代中国的奋斗历程中,南京师范大学美术教育扎根祖国大地,博采中西美术之长,致力于中华美育发展,以浓墨重彩绘就时代画卷,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和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百余年间几经变革,但美术教育传统代代赓续、继往开来,一大批艺术教育前辈高举......
-
〓 剪纸根植民间,展现中华精气神
【业界新视角】 中国剪纸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她在民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如何认识剪纸的本源、传承的命脉,如何在新时代弘扬发展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剪纸传承人义不容辞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传承人的根本要务 作为一名剪纸传承人,我常常在想,传承人在当下确实是一个神圣的称谓。除去殊荣,压在传承人肩......
-
〓 继承传统、映现时代——新编神话京剧《嫦娥奔月》的艺术呈现
京剧如何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北京京剧院今年上演的张正贵、陆蕾新编的神话京剧《嫦娥奔月》,态度诚恳谦谨,艺术通透高妙,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映现时代需求的好戏。 该剧结构上以“射日”“闻病”“同心”“飞仙”“遥寄”“说仙”“救凡”“团圆”七场一序幕为线,明丽婉转地演绎了一个唯美、浪漫、善良......
-
〓 陈平原:那位特会讲古的严老师走了
这里所说的“讲古”,不限于用闽南语说书,而是扩展到一切对于古人及往事的生动叙述。具体到严绍璗先生(1940年9月—2022年8月),那就是绘声绘色地讲述学界往事以及自家见闻。相对于他在比较文学和海外中国学方面的巨大贡献,这当然只是“小道”。专业贡献须由专家来评述,那样才够分量,我虽与他长期在北大中文系共事,也偶尔参加其......
-
〓 光明时评:加强电子词典编写指导监督必要而紧迫
在手机App上查单词、背单词,已成为当下学生及英语学习爱好者的习惯,App上的电子词典几乎取代了日常学习中的纸质词典。但媒体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动辄用户使用量过亿的英语学习类App,频频出现拼写、音标、翻译等内容错误。 曾经,一本《新华字典》、一套《英汉词典》帮多少人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插上了梦想的翅膀。今天,时代发......
-
〓 光明论坛·温故: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求是》杂志2021年第6期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强调,“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典出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的《离骚》,其大意为只要是我崇尚和追求的真善美,即使为之九死一......
-
〓 “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纪念王元化先生
“现在,让我们赞美名人,和生我们的父辈。”贡布里希(E.H.Gom⁃brich)曾经用《传道书》中的这道命令作为他《敬献集》一书的第一句话,他把“名人”和“父辈”转称“学术共和国”中的先行者,也就是对于西方传统的阐释者和文化记忆的守护者。我也想用来作为本文的第一句话,因为今天被大家纪念的王元化先生,堪当“我们的文化传统......
-
〓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怀念林西莉
前天上午,接到古琴演奏家邓红发来的微信,是一张有林西莉照片的瑞典文新闻图片。她说:“我们的朋友林西莉走了。”我的心一紧。虽然这两年一直担心她的身体,可是今年3月15日,林西莉作品的中文译者李之义先生给我来信说:“今天接到林西莉的回信。主要内容如下:听到汪家明的信息很高兴。对于他把《汉字王国》改编成适合更小的孩子阅读的版......
-
〓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诗词为生活赋能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璨若星河的篇章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代代流淌。当下我们要传承经典,便不能仅束之于高阁、诵之于课堂,而是要让古老文字通过不断运用再次融入时代生活,为一代代人提供不间断的文学滋养及文化支撑。正在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做出大胆尝试,突破诗词类节目止于背诵......
-
〓 艺术教育切莫重“术”轻“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广大文艺工作者应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不少高校艺术人才培养重动手实践之“术”、轻思考明理之“学”——老师们希望学生尽快掌握创作技......
-
〓 写给大学毕业的你——相信什么、坚持什么、抛弃什么
【教育随想】 时光荏苒,又到了毕业季。二十一年前,我和今年北大的毕业生一样,拿着毕业证、学位证走出未名湖和燕园,之后我走过了香港中文大学吐露港旁的未圆湖,最后落脚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丽娃河畔。 几年前一个春末夏初的晚上,独自一人坐在未名湖畔曾经熟悉的那张长椅上。当时我脑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我可以对二十年前的自......
-
〓 经营实体书店是理想、审美与毅力的综合考验
任殿顺,80后青年学者,中南传媒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出版人》杂志总编辑。多年来专注于出版产业研究,长期关注实体书店生存境遇。年轻人经营个性实体书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是一场有关理想、审美与毅力的综合体验,是一次守望传统与坚持创新的旅程。可它并非易事。据《出版人》杂志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国至少有30家个性实体书店关张停......
-
〓 漫谈中国文化里的牛
图一春回大地,耕牛拉犁,划破油乌的沃土,撒进去的种子很快就会让天地间充满生机。牛,似乎不是耕种土地,而是打开地门,沟通天地间的气息,融进春天温热的活力。俯首甘为孺子牛。不用扬鞭自奋蹄。牛和世世代代生成的牛文化,早已成为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精神能源。一牛可抵七人力在十二生肖中,牛的地位有多高?不必去做过多的调查研究,按照名......
-
〓 光明论坛: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共担文化遗产使命
2023年4月25日,首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在陕西西安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发来贺信,强调“中国愿在联盟框架下,同亚洲各国携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交流,积极推动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同日,大会回顾了近年来亚洲各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
〓 文化评析:把自然灾害对文物的损害降到最低
山西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牵动人心,据媒体报道,在人们积极捐款捐物、关爱受灾群众的同时,这两天山西多处古建筑受损的消息也让民众牵挂。 从晋城阳城大夫街土地庙护墙受损,到晋祠多处建筑屋面漏水;从运城盐池禁墙东禁门瓮城大面积坍塌,到平遥古城城墙部分墙体坍塌……洪涝灾害面前,很多网友一面为三晋生民祈福,一面为文物安全揪心。......
-
〓 漆器文物如何修
漆器髹饰工艺在我国已经有八千余年的历史,先民用漆液绘制出华夏文明中一条连绵璀璨的文化长卷:如果说史前漆器是初露曙光的话,战国漆器就已经绽放出神奇瑰丽的光芒,秦汉时期出现我国古代漆艺术史中第一个繁荣阶段,隋唐漆器展现出富丽堂皇的气象,宋元漆器工艺精湛且气质优雅,明清漆器集历代工艺之大成,呈现千文万华的局面。古代先民为今天......
-
〓 讲好中国故事要用好文化符号
国家形象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塑造国家形象离不开文化符号的有效运用。中华文化符号是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文化产物,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应在继承传统文化符号的基础上,融入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时俱进,持续创新,不断丰富中华......
-
〓 忆言忆语:文创热潮中的“出圈”与“守正”
近年来,中国博物馆界的文创高歌猛进、遍地开花、如火如荼、精彩连连。产品种类几乎涉及人们吃、穿、用、行、娱等各个领域,在文化消费领域异军突起,引领风骚。 2022年春节前,数字藏品“春潮”乍起。1月26日下午2点,四川博物馆在鲸探App上发售的数字藏品“象首耳兽面纹铜罍”开抢。1万份藏品刚一上线,就被“秒空”了。笔......
-
〓 让传统戏曲持续释放当代价值
“一保官王恩师延龄丞相,二保官南清宫八主贤王……”2023年春节档至今,电影《满江红》中的豫剧配乐持续火爆,不少网友表示“几段电影配乐使我对豫剧燃起了浓厚兴趣”,网上关于相关豫剧选段的检索量显著增加,幕后豫剧演员也由此迅速“出圈”。 据介绍,电影《满江红》中的豫剧配乐主要包含了《穆桂英挂帅》《五世请缨》《包公探阴......
-
〓 让文明之光照亮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一项以揭示中华民......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