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标准》发布只是第一步,国际化仍需努力
近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GF0025-2021)(以下简称《标准》)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发布,并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面向外国学习者,全面描绘评价中文语言技能和水平的规范标准。据悉,《标准》将学习者的中文水平从低到高分为三等,即初等、中等和高等,在每一等内部根据水平差异......
-
〓 我的长城
长城是我儿时山河梦幻里的一道铜墙铁壁,矗立于古燧烽火、沙场狼烟、斗转星移、山海陆沉之间,把荒漠戈壁、劫掠杀戮挡在外面,把田连阡陌、攘攘墟里包在里面,才有这太平锣鼓、盛世雍熙和懵懂小儿的欢乐童年。这一挡,就是两千年。长大有了文化意识之后,我时而在长城奔走。我去过故土南阳盆地边缘伏牛山脉的楚长城、横剖齐鲁大地的泰沂山脉的齐......
-
〓 叶兆言:对得起古人,对得起学生
在电影院看了《掬水月在手》,上座率并不高,看了以后很有感慨。首先要感谢导演、制片人,感谢这个很好的团队,把叶嘉莹先生的事迹记录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一定会意识到,虽然这是一部没有什么票房的小众纪录片,但拍摄这样的片子是很有意义的。正是这部纪录片,勾起了我儿时学习古典诗词的回忆。我生于1957年,我上小学和中学时的学......
-
〓 光明时评:科研人才评价改革如何“立新”
近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提出的破除“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十条意见引起热议。这十条意见被认为是全国科研单位中首个“破四唯”的实施细则。这十条意见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明确论文发表和授权专利一律不再奖励,二是规定9种可直接竞聘正高岗位的条件,包括单一品种成为全国前三大品种或山东省第一大品种的,突破行......
-
〓 宋韵女性服饰 让雅致步入日常
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宋代文化具有举足轻重之地位,是中国古典艺术之巅峰。宋人还开创了一个“诗意生活”的时代,让雅致步入日常,韵味藏于生活。 受程朱理学思想影响,宋代女性服饰不再如唐代那般艳丽奢华,而是追求自然质朴、恬静淡雅、婉约内敛的风格,彰显高雅之品味,细腻之品质。形韵:于曲线中求纤细之美 宋代女性含蓄婉约,审......
-
〓 剪纸根植民间,展现中华精气神
【业界新视角】 中国剪纸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她在民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如何认识剪纸的本源、传承的命脉,如何在新时代弘扬发展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剪纸传承人义不容辞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传承人的根本要务 作为一名剪纸传承人,我常常在想,传承人在当下确实是一个神圣的称谓。除去殊荣,压在传承人肩......
-
〓 光明论坛·温故: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2023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三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引用古语“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强调实干是成就事业、创造辉煌的必由之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语出《晏子春秋》。其本意是,一个人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情常常会取得成功,一个人只要矢志不渝地朝着目标前进常常可以到达......
-
〓 光明论坛: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共担文化遗产使命
2023年4月25日,首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在陕西西安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发来贺信,强调“中国愿在联盟框架下,同亚洲各国携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交流,积极推动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同日,大会回顾了近年来亚洲各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
〓 讲好中国故事要用好文化符号
国家形象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塑造国家形象离不开文化符号的有效运用。中华文化符号是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文化产物,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应在继承传统文化符号的基础上,融入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时俱进,持续创新,不断丰富中华......
-
〓 让传统戏曲持续释放当代价值
“一保官王恩师延龄丞相,二保官南清宫八主贤王……”2023年春节档至今,电影《满江红》中的豫剧配乐持续火爆,不少网友表示“几段电影配乐使我对豫剧燃起了浓厚兴趣”,网上关于相关豫剧选段的检索量显著增加,幕后豫剧演员也由此迅速“出圈”。 据介绍,电影《满江红》中的豫剧配乐主要包含了《穆桂英挂帅》《五世请缨》《包公探阴......
-
〓 热点观察:节日文化火起来 百姓精神富起来
刚刚过去的春节、元宵节,各地迎来了久违的热闹景象。线下,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在各地竞相开展,老百姓跟着唱起来、跳起来、舞起来,一片欢乐祥和;线上,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上,节庆现场的热闹、喜乐穿过手机,溢出屏幕,“家乡年俗大赏”等词条下,广大网友纷纷晒图、秀幸福。 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有着深......
-
〓 从“破圈”到“跨界融合”——新编昆剧《曹雪芹》观后
近日,由北方昆曲剧院创演的新编昆剧《曹雪芹》上演,该剧展现了别具一格、不同寻常的艺术样态,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叙说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曹雪芹,自然离不开博大精深、百科全书式的《红楼梦》。二者如何联结?写什么?怎样写?考验每位编者的才情。该剧以《隐西山》《忆红楼》《绘纸鸢》《逝香山》四幕构篇,由中年曹雪芹饱经世......
-
〓 影视锐评·康震:传统文化节目引领荧屏时尚
新春伊始,传统民俗氛围正浓厚,一批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电视节目火爆荧屏,全国观众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其中,不少节目深入挖掘诗书画等古老文化载体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使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徜徉在精彩的视听画廊,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提升境界、净化心灵。 《诗画中国》中,朗诵表演艺术家瞿......
-
〓 策展人手记:在新征程上讲好古文献故事
“20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自今年1月14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预展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赞扬。该展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是多家单位同心协力、资源互补、发挥优势、通力合作的重大成果,也是档案馆、研究院、博物馆、图书馆跨界......
-
〓 文化评析:灯彩文化日新,共寄美好期盼
年年岁岁闹元宵,岁岁年年赏花灯。兔年元宵节,各地重现璀璨灯火、熙攘人流,走进春天、拥抱幸福的喜庆气氛至今未消。在古代,“花”通“华”,“花灯”作为中国古代优秀手工艺文化遗产,民间“扎花灯、赏花灯”的生活习俗作为祭神祈福、娱乐遣兴的重要文化活动也传承千年。制花灯、赏花灯的历史,是中华儿女不断进行劳动创造、追求幸福生活......
-
〓 文化评析:古籍数字化,让更多人共享经典魅力
近期,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进行了第七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携手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苏州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新增发布古籍资源6786部(件),为中华古籍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再添新果。 本次发布的资源包括诗词文集、年谱目录、稿抄本、石刻碑帖等多种类型,上起汉魏下迄民国,其中不少是稀......
-
〓 “横”菜
有一道“横”菜,已在我家餐桌上驰骋多年。闺女和侄女年幼,从味道认知,叫它“香肉肉”;父亲则叫它“蒸碗儿”;媳妇沿用娘家的叫法“扣肉”;母亲忆苦思甜,从前日子过得紧巴,庄稼主儿哪儿吃得起?现在日子好了,奔上了小康,应该叫“好日子”!我说这道菜咱家人人爱吃,叫“吃不腻”更贴切。弟弟从小嗜肉如命,眼下体重触了红线,天天嚷......
-
〓 推进乡村振兴 文艺如何赋能
【热点观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起点上,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文化艺术应当发挥其应有作用。文艺为乡村全面振兴铸魂 日前,2022“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正式向社会公布,共有30种......
-
〓 专家笔谈: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强国是其中应有之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必须走属于自己的文化发展之路,这就是说,不能跟在其他国家后边亦步亦趋,而是应该自信自强......
-
〓 戏画的前世今生
梅兰芳先生把表现戏曲内容的画作称为“戏曲画”,简称“戏画”。戏画是伴随着戏曲艺术产生的特色鲜明的绘画艺术。“戏画”在满足人们“娱情”“畅神”需求的同时,亦蕴含着社会风尚、伦理道德、审美趣味等丰富的人文信息。 清代宫廷画师的“清宫戏画”,原本是演出范本,有直接的实用目的,但戏画还有其自身独立的审美价值。通常,在人们......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