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桐树下的茅屋
桐君,中国古代最早的药学家之一,后世尊其为“中药鼻祖”。其撰写的《桐君采药录》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医药学著作。相传,桐君结庐于富春江畔桐树之下,悬壶济世。后世,更多永久的纪念都指向了这位医者:县以桐名,潇洒桐庐郡;山以人名,桐君山;塔以人名,桐君塔;江以桐名,桐庐段的富春江又叫桐江,江中有沙洲名桐洲,富春江支流分水江又叫桐......
-
〓 “考古盲盒”开启传统文化“破圈之旅”
近段时间以来,考古盲盒在内地日渐风靡,“圈粉”年轻一代。他们通过模拟真实的考古发掘环境,“沉浸式”体验中国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河南博物院的“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三星堆考古盲盒、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青铜小分队系列盲盒……事实上,随着Z世代新生消费力的崛起,内地文博机构日益重视与年轻人的“沟通”,“自带......
-
〓 漫谈作家笔下的牛
牛是重要的劳动力,犁地、拉车等重体力活都少不了它。因此挑选牛很关键,这是一个技术活。史铁生在陕北清平湾插过队,有过两年的喂牛经验,因此他不但能和牛“斗智斗勇”,而且还知道如何挑选一头“好”牛:“现在要是有谁想买牛,我担保能给他挑头好的。看体形,看牙口,看精神儿,这谁都知道;光凭这些也许能挑到一头不坏的,可未必能挑到一头......
-
〓 新闻随笔:“超7成研究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意味着什么
日前,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发布了“全国硕士研究生学习与发展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中国目前的硕士研究生中,超7成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该项调查还发现,当前超过半数的全国在读硕士生来自农村、乡镇和县城。其实早在2019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报告就曾指出,经调查统计,2011年至2018年全国本科高校中......
-
〓 谈“接地气”——随同王蒙先生新疆调研的感言
辛丑夏日,有幸随同王蒙先生再次回到新疆调研。一周时间,从伊犁巴彦岱、那拉提,到哈密巴里坤草原、伊吾胡杨林,在伊宁市讲党课,参加图书捐赠仪式和作家采风创作活动,感受文化街区独特的民族风情,经行天山峡谷,伫立蒲类海畔,瞻仰烈士陵园,观赏民族歌舞,诠释“胡杨精神”,在这片他曾经生活和工作了16年的广袤而多彩多情的土地上,他每......
-
〓 不同凡响的“御者”
古代的马车驾驶员被称为御者。《晏子春秋》中有一则先秦时期御者之妻的故事。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他的车夫载他出门,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发现自己丈夫趾高气扬,十分得意。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志向和考虑都很深远,常常以为自己不如别人。......
-
〓 光明论坛:挖掘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法治价值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正所谓“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中国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法治,其要旨就体现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当中。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
-
〓 汉唐敦煌的泉传说
任何地方风物传说的出现,都与本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以及民众共同的心理愿望密切相关。敦煌地区处于亚洲腹地,属于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敦煌汉简就有“悬泉地热,多风,涂丘干燥,毋急其湿也”的记载。汉唐时期产生并流传于敦煌地区的悬泉(贰师泉)、龙勒泉、龙堆泉以及玉女泉等传说,就是敦煌民众渴望水的心理愿望的体现。金天麟说......
-
〓 “表演型”学术研讨会,当止!
不久前,北京大学一位教授发表的文章《学术研讨会为何会沦为“表演”》引发学术界的广泛讨论。文章说,现在学术研讨会多且主题泛,学者们常常疲于奔会,而且会议之后,很少有人关心取得了哪些共识、厘清了多少问题,相反更关注什么级别的领导出席、会议是否够气派、多少家媒体到场、报道在微信圈转发的情况……这些观点,得到了相当多学者的赞同......
-
〓 怀念辞书界的老朋友杨德炎先生
今天,中国出版协会、中国辞书学会和商务印书馆联合举办杨德炎先生追思会,缅怀他在出版事业和辞书编辑出版工作的突出贡献。在此,我谨代表中国辞书学会表达我们对学会老领导杨德炎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敬意。一、支持国家语言事业我认识杨德炎先生是在20世纪末。在一个中秋节,他与毛永波一起到武汉去探望商务的作者邢福义先生,我有幸为他做向导......
-
〓 庚子买书记
庚子年,因为新冠疫情,出门甚少,书店一年中也只是去过一两次,感谢网络发达,足不出户,也可以买到自己想买的书。如今买书,朋友圈推荐成了主要来源,网购则是买书的主要渠道。诸如2020年出版的几册钱锺书相关著述,第一时间都买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钱锺书选唐诗》,从周绚隆先生发布的微信朋友圈得知,布衣书局发售的200册毛......
-
〓 乐见民宿用书香留客
有的人外出旅游选择住酒店,可也有不少人对于住民宿青睐有加。若是能够“夜住民宿,晓读图书”,想必自是别有一番趣味。在广东佛山市,当地图书馆启动“图书馆+民宿”项目——“旅图·晓读夜宿”,与民宿合作建设民宿图书馆,将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延伸进景区景点,从而使游客在“行万里路”中得缘“读万卷书”。如此文化创意,不免令人眼前一亮,......
-
〓 品一品端午里的英雄气
说到端午节由来,人们就会想到屈原。他的气节品格得到百姓尊崇,激励着后人。中华民族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有的为了团聚,有的铭记别离,有的孕育新生,有的伤感年华。端午节则是纪念一种抉择,一种为了道义敢于牺牲的抉择。从“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到“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为了大我选择牺牲小我,为了国家选择牺牲自己,......
-
〓 戏剧名家讲故事·梁谷音:昆曲是我生命的另一种寄托
在遇到昆曲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走上艺术这条路。我的童年是在浙江省新昌县度过的,父亲去世得早,母亲一个人照顾不过来我们姊妹6人,只好送走4个,我就被寄养在万福庵带发修行的姑婆身边。上小学期间,我考试从来没有掉出过年级前三,头顶着“学神”的光环从一年级一直读到六年级。在我即将升初中的时候,校长要保送我去新昌县最好的中......
-
〓 东风杨柳欲青青——“迎春画展”的创办始末
1959年,新中国迎来了十周年华诞。这一年,举国上下欢腾雀跃,北京的文艺工作者们更是以饱满的创作热情,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春伊始,为了表达对祖国的祝颂,首都的书画家们纷纷展纸磨墨,施以丹青,用画卷记录下大地的浓浓春意,百姓的盈盈笑脸,以及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干劲。在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的组织下,第一届“......
-
〓 光明论坛:从文化中见骨气,在历史中强底气
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时指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
-
〓 一个敢写一个敢发,反智论文何以过审
近日,一篇熟鸡蛋变成生鸡蛋并孵化出雏鸡的论文在网上疯传。许多网友表示,一个敢写一个敢发,此等反智论文究竟是如何过审的?该论文全称《熟鸡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由《写真地理》杂志刊发,作者郭平、白卫云,单位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论文描述,该校师生在教室里,通过用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便将煮熟的鸡蛋......
-
〓 光明时评:技术社会,我们还需要哲学吗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加速发展,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在这场技术驱动的大变局中,有人说哲学“无用”,已成为一种近乎边缘化的学问。也有人认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最哲学”的时代,哲学的思维方式是我们应对风险、克服内卷的重要武器。这种貌似“非此即彼”的争论,本质是“各自言说”的不悖。前者是......
-
〓 慎终追远话清明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扫墓敬祖、表达自己敦亲睦族的情感追求的全民节日。瞭望中华大地,从白山黑水到云贵高原,从黄土高坡到东南沿海,千山万岭一起点燃蜡烛香火,以古老的方式向祖宗致敬,向先人致哀。多少个世纪,多少代人,多少个清明节,炎黄子孙敬奉先祖、怀念故人,早已成为全民族的集体行动。清明祭祖拜宗是民风,是乡俗,是文化,更是孝心、......
-
〓 知世者的逍遥——忆张恩和先生
对张恩和先生的点滴印象,来自聆听先生讲学,或在教室,或在礼堂,或在先生家中。最初的一次,是1999年秋,业师王国绶先生邀请京津两地的前辈学人开设系列讲座。张恩和先生应邀而来,讲授鲁迅专题。国绶师事先介绍说张先生极为健谈,与讲座相对照,心下深以为然。除讲授的内容外,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先生的笑容。在讲座过程中,张先生常常......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