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法律为文物保护撑腰
对于文物保护来说,当前最迫切的,就是要真正激活一系列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真正让法律成为文物保护的最有力撑腰者。而要实现这一点,当前仍有一些短板需要补齐。打着“总理童年仿古街区”名义的商业项目,却拆除了原本已存在上百年的多座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古老民居,如此荒诞离奇的事情,貌似只有在文学作品中才会出现。可如今,它就真真切切地......
-
〓 读书管见:读书如登山
深秋登黔灵山“瞰筑亭”,天高云淡,凉风习习,眼底尽收筑城美景,顿觉“山高人为峰”,慨叹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由是想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岂不如登山?山脚、山腰、山顶风景各异,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登顶的毅力,饱览无限风光。读书之初,如登山上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上大学第一堂写作课,老......
-
〓 说文谈史:浪花淘尽英雄
小时候,我喜欢乱看书。有回翻《三国演义》,有人说这书小孩不能看。现在想起来,大概是因为里面有太多的计谋,有点近于勾距之术,小孩看去了,长大还不得一副老奸巨猾的模样?突然忆起了这事,忍不住把书找出来再翻翻。 打开书,便是那沧桑超脱的开卷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
-
〓 评论员随笔:升级春节的“游戏设计”
春节的“游戏设计”,无论是现实中的热闹,还是网络上的欢畅,都有其意义与价值,也都契合着人类最根本的需求春节假期落幕,在意犹未尽中,又一轮春夏秋冬已经开始。在不少人感叹年味变淡的当下,一种通过输入“鸡年大吉”来“召唤”的小黄鸡微信“表情雨”意外走红,唤起人们对童真童趣的回忆。实际上,这样的设计在过年期间并不是孤例:发送“......
-
〓 国学给思想一个跳板
青春是个圆,圆里的故事美丽又精彩,生活是个圆,圆里的故事精彩又耀眼,人生是个圆,圆里的故事芬芳又芜杂。踏着青春的脚步,摇着青春的风铃,吼着青春的号子。青春拥有梦想,豪情演绎青春。驰骋在青春的竞技场,漫步于人生的芳草地,行行浸润多彩的年华!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对生活是如此的乐观,我会说:和国学网对话,如醉如痴!五千年华夏文......
-
〓 新闻随笔:打春
在我们老家,把立春不叫立春,叫作“打春”。莫名其妙地觉得,打春这个词,比立春要活泼多了。打春,有一种跳跃的动感在里面,喜悦的,明亮的,热气腾腾,是民间风俗画特有的调子。我的家乡在华北大平原上,我们那个村庄,在我的小说里,叫作芳村。在芳村,有一句俗语,春打六九头。每年打春的时候,已经是六九了。七九八九,沿河看柳。九九加一......
-
〓 经典教育,如何更有“疗效”
当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鼓励诵读传统文化经典,但“疗效”参差不齐。或许,从认识、选择两个关键点来审视这个问题,我们能得到一些启发。首先是认识。只有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有深刻了悟,才能自觉地去推动它。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活动,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一些中小学已成为知识的堆积场,一些大学沦为职业的训练场,而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伦理道......
-
〓 人民论坛:屠呦呦让我们自信更自省
这个国庆,出现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大屏幕上的一张“中国面孔”,让国人振奋。北京时间10月5日,85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颁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和治疗疟疾上的卓越研究,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死亡率,为促进人类健康和减少病患痛苦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诺奖既是对这一成就的褒......
-
〓 期待申遗《规程》给“申遗热”降温
前不久,国家文物局在其网站公布《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试行)》,对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原则、程序等事项予以规范。《规程》明确指出,申遗工作“要立足国情,尊重合理的历史沿革,准确解读并把握国际理念、规则和应用尺度,勤俭节约,量力而行,避免奢华之风、过度拆迁和利益相关者纷争”。 申遗《规程》的出台,具有......
-
〓 社会需要《咬文嚼字》这种求真求实精神
据《人民日报》报道,莫言、贾平凹、毕飞宇、阿来、麦家……这些处于中国文坛最耀眼聚光灯下的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今年将遭遇著名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的“逆袭”。据悉,《咬文嚼字》今年将逐一“咬嚼”12位茅盾文学奖得主的文学代表作,并定期公布“病情报告”。 该杂志总编郝铭鉴认为,这次的咬嚼行动“不是拆台......
-
〓 海岩:姚黄魏紫俱零凋——红木家具今古谈(连载六)
红木书桌抽屉的金丝楠阴沉木屉板 这两年被商家炒得最厉害的,就是楠木。楠木多被称为金丝楠,非常好听的名字。和它的名字一样,楠木的确拥有良好的木性和美丽的外表。除此之外,还有风光的历史和“显赫”的身世。 但楠木毕竟是软木,不在红木之列。楠木最适用于建筑,虽有“软木之王”的美称,但毕竟较多担当“干粗活儿”的角色,......
-
〓 大地漫笔·编辑丛谈:在专注中寻求永恒
近来重读《比我老的老头》,对几个事例颇有感触。黄永玉敬仰钱锺书却不忍多加叨扰,虽然近在咫尺,二十多年间只去探访过钱家一两次。对待画家李可染、林风眠也是如此,“一个老人有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创作氛围,一种艺术思路的逻辑线索。不光是时间问题。客人来了,真诚地高兴;客人走了,再回到原来的兴致已不可能。不是被恶意地破坏,不是干......
-
〓 舜造围棋
相传尧帝娶妻散宜氏,生下儿子丹朱。丹朱行为不端,常滋事寻衅,横行乡里。尧至汾水之滨,见二仙对坐翠桧,划沙为道,以黑白行列如阵图。尧帝上前请教训导丹朱之术,一仙道:“丹朱善争而愚,当投其所好,以闲其情。”遂指着沙道石子说,“此谓弈枰,亦名围棋,局方而静,棋圆而动,以法天地,自立此戏,世无解者。”丹朱由尧帝处学了围棋,据说......
-
〓 陈弘毅:让“地方话”传承乡音留住乡愁
两会上有政协委员表示,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近年来中国许多方言正在大面积加速衰落,而相应保护措施也尚未跟上,形势严峻。 近年来,围绕保护方言的讨论,折射出的是加速发展的社会带来的现实难题。听点家乡话,打点“乡愁”的烙印,未必是坏事。随着方言逐渐在年青一代中式微,如今的地方语言类“非遗”项......
-
〓 钱夙伟:易中天别把自己当成“九把刀”
2日上午,“明星学者”易中天在博客上发布长篇文章,宣布自己要用五年到六年时间,重写中华史,引发热议。在博文中,易中天写道,“2012年3月,《易中天中华史》方案启动,策划和预备期长达一年。它的出版,则是一个‘五年计划’。我们的设想,从2013年5月起,每季两卷与读者见面,至2018年出齐36卷。”(5月5日《扬......
-
〓 新闻随笔:博物馆不妨多些引导和包容
暑期到来后,尤其又处在旅游旺季,很多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在迎来大批参观者的同时,也成了一些人休闲乘凉的地方。近日,有媒体记者走访位于北京的两家博物馆,发现在一楼宽敞的大厅里,确实坐着不少人,他们或低头玩手机,或与同伴闲聊、吃东西。其中也有些人脱下鞋子“解放双脚”,“如入无人之境”。炎炎夏日,有凉意的地方都容易吸引人。......
-
〓 干部谈读书:“互联网+”时代,读书要有“阅读链”
“互联网+阅读”越来越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阅读新形式。用自己思路加以链接,就能把碎片化的知识整合成富有个性的整体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阅读”越来越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阅读新形式。早些年,我建议“忙听书、闲看书”,即忙碌的时候,可以用听书软件听一些轻松的书籍,比如名人传记,把眼睛解放出来;下班或者双休日的空闲时,则可以端......
-
〓 愿“国耻日”激发奋进的力量
在新的时代,让我们重拾抗战精神,拿出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去完成抗战先贤们未竟的民族复兴大业每年9月18日,全国许多城市会拉响防空警报。对中国人来说,这一天就是国耻日。警报声中,忙于生活的人们,借以回望民族的沉重历史,可以在深切思考之中获得启示与力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这样描绘“记忆”——它往往把最重要......
-
〓 国学三题
什么是国学国学是什么?大家好象都清楚;但一具体到什么是国学?好象又说不甚清楚,仿佛是有点可以意会难于言传似的。翻检几部新旧版的《辞海》、《辞源》一类工具书,对“国学”一词的定义均谓:“本国固有之学术也。”显然,这种释义比较抽象,仍给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那么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一词的本源何在?国学所包摄的内容范......
-
〓 金台论道:“鲁奖”为何惹质疑
从几个月前的“跑奖”传闻,到“打油诗”《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的获奖,再到作家阿来的零票落选,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自评选至公布结果一直备受质疑。有人说:“鲁迅文学奖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在摇摇欲坠。”有人说:“鲁迅文学奖折射文坛乱象”。还有人说:“鲁迅文学奖已经成为利益分配的筹码,奖给谁都不重要。”但是,仔细审视和分析这些批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