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评析:重视《中国话》背后的语言价值
兔年新春,央视纪录片频道在春节长假的黄金时段开播了其最新纪录片《中国话》。该片以记录和保护中国的语言文化为出发点,通过对语言学者及普通中国人的采访与讲述,系统性地挖掘、梳理和探究“中国话”的起源发展和独特魅力,填补了语言文化类纪录片的空白,带来了根植于血脉的“语言”新风潮,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 语言一直是传媒......
-
〓 光明论坛: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好中华文明精神特质
2022年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强调:“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
-
〓 文化评析:自由阅读就该摒弃应试思维
孙悟空在哪座山上三打白骨精?这可不是无厘头港剧的台词,而是家庭作业。暑假里,不少中小学校都要求孩子们阅读文学经典原著,以培养他们“深阅读”的习惯。然而,随之布置的家庭作业却让他们叫苦连天。“将保尔·柯察金每一年的经历,整理成一张时间表”“将《百年孤独》与《变形记》做比较,分析其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等。难、怪、刁的题目如同......
-
〓 比较文学园地的中国耕耘者——敬悼业师严绍璗先生
严绍璗老师于8月6日正午12时02分,在他晚年歇隐的昌平泰康燕园养老中心的医院不幸病逝。连日来,唁电唁函像雪片般飞来老师生前工作的北京大学中文系。他曾经执掌的北大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的微信公号,也连续编发了许多篇学界同仁和后辈学子的悼念文章。包括我在2010年为纪念严老师诞辰七十周年而作的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文《严绍......
-
〓 良渚博物院:一起寻找文明之光
今年三月,在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终评会上,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的“一起:寻找文明之光”计划系列社教活动被评为优秀案例,这是浙江省唯一入围终评的项目;而这项计划,在不久前还获得了亚太遗产中心颁发的“2022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卓越之星奖”。 “一起:寻找文明之光”,要从2022年的3......
-
〓 用京剧之美浸润大众心田
——由北京京剧院纪念“马派”系列活动谈新时代京剧的美育使命 精彩纷呈的演出,激起一浪浪掌声,一阵阵喝彩,响彻长安大戏院。曲终人不散,一束束鲜花献给舞台,京剧美妙之音始终萦绕在剧场,环绕在观众心头。这是前不久北京京剧院举办“纪念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诞辰120周年”和“纪念著名京剧艺术家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系列演出时的......
-
〓 书梦——为世界读书日而作
【中国故事】 少年求学时,有过许多美好飘逸的梦,而书梦,是我日思夜想、追求不辍的梦,我魂牵终生、矢志不渝的梦。 这还得从书的启蒙说起。七十多年前,我在重庆上小学。一次,父亲带我去他的朋友家做客。稚气未脱的我走进那位长辈家的书房,顿时被“吓”住了。宽阔高大的屋子的四围,是顶天立地的书架,架上满满堆码着高低不齐的图......
-
〓 让广阔大地上的岩画“活起来”和“火起来”
岩画是崖画和岩刻艺术的统称,它们作为见证古代历史变迁与人类智慧的文化坐标,以无声的图像历经沧桑、跨越时空,是一种超越民族与地区的世界性语言。中国境内的岩画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且内涵丰富,不仅在线条与图像中呈现出独特美感,同时,其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和思维符码也体现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元融合的演进格局。“逝去的......
-
〓 春分是燕子的主场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欧阳修的《踏莎行》描写了万紫千红、新燕双飞的仲春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又曰:“元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所以,春分是燕子的主场。因为燕子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所以古时把它叫......
-
〓 做学问的三种现象
王国维(1877—1927)提出过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我也照葫芦画瓢,根据这么多年接触到的人和事,总结出了当今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作学问的三种有趣现象。第一种现象:评上正高(级职称)开始做真学问。在现行的评价体系下,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不少青年学者,为了能够尽快评上职称,常常是什么样的文章应景好发,什么是报刊编辑们关注的热点,就......
-
〓 画中话节气·大寒:雪花静落梅花开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不久便是立春了,正所谓“大寒小寒又一年”。腊月里的民俗活动丰富有趣,如祭灶神、尾牙祭、喝腊八粥等,这些都与大寒不无关系。民间有“小寒大寒,无风自寒”的俗语,可见“寒冷”是百姓对大寒时节最直观的感受。“寒”之造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直至现代汉字,其基本结构没有太大变化:宝盖头代表房屋,......
-
〓 光明论坛·温故: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指出:“‘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
-
〓 一线讲述:帮文物建筑战胜“生死考验”
我是一名文保领域科技工作者。自1999年起,我带领团队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对残损木结构及砖石结构文物建筑保护开展了系统研究。我们对360多个构件或结构进行试验、分析,揭示了我国木结构文物建筑的多重抗震机理,建立了相应的破坏评估方法和剩余安全年限预测方法,研发了基于新型耗能材料的木结构性能提升和自复位增强技术。目前,这......
-
〓 关中书院随想
【光明书话】 秋天的一个傍晚,我独自一人,来到寂静的关中书院。秋风落叶,我思绪绵绵。一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中,白鹿书院的山长朱先生送给黑娃有一句寄语:学为好人。朱先生写下“学为好人”送给鹿黑娃,并说黑娃是自己“最后一个弟子”。后来黑娃恪守“学为好人”的宗旨,浪子回头,由坏变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学为好人......
-
〓 光明论坛·温故: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引用典故“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强调爱国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也曾引用此句,对我国广大青年增强爱国情怀提出了殷切期望。“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这句话出自《晏子春秋》。该书是记载春秋末期齐......
-
〓 野菜五品
都市生活三十多年,对乡间野菜逐渐淡忘。最近回秦巴山间乡村小住,秦岭以南的春来得早,村后山坡和附近平川田野到处绿意盎然。闲暇时在村外田埂上散步,看见田垄里和田坎边小时候曾经剜过的荠菜,揪过的茵陈、灰灰菜和马齿菜,掐过的苜蓿星散分布,随即采了一些回家,按早年间母亲惯常的做法品尝,勾起三十多年深藏的味蕾记忆。荠菜是野菜的上品......
-
〓 缅怀马克·切雷萨教授
意大利著名汉学家马克·切雷萨教授是《茶经》意大利文版译者,生前为威尼斯大学亚洲与地中海非洲研究学院院长,2008年至2018年间担任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马克在世时,总会和我们谈起和谐。在他看来,和谐存在于人际关系中,是一种平静与和睦,是身体的康健,这些都是人们最宝贵的财富,他深知寄蜉蝣于天地的人生是如此的短暂且仓......
-
〓 荣新江:后进何人知大老!——纪念白化文先生
本文标题是白化文先生借用陆游诗句来称颂刘铭恕先生的文字。7月6日白先生以91岁高龄去世,而他“退出”敦煌学也有一定年头了,现在敦煌学界的年轻一辈有不少人都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所以我就借用白先生用过的这句话,来谈谈这位“大老”的学行与贡献。白先生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鞠躬。他见到长辈时必定鞠躬,见到晚辈时也鞠躬,坐着讲课或讲......
-
〓 文化评析:城市开发不能割断历史文脉
“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是“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重要命题,而形成系统性保护,城市是重要载体。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既是城市的生命、城市的根和魂,在互联网传播和文化交流的语境中,又是提炼中国故事、自塑文化形象的抓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现实载体,承载着城市特有......
-
〓 年度流行语为什么是这些词
经过读者征集、网友投票、专家和媒体层层筛选,《咬文嚼字》编辑部日前选出“2020年十大流行语”,分别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飒”“后浪”“神兽”“直播带货”“双循环”“打工人”“内卷”“凡尔赛文学”。从2009年发布年度流行语以来,每年的流行语都颇受关注,这些年度流行语是时代的“晴雨表”“指南针”“测温仪”......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