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字“横行”第一刊
中国文字,不管是手写还是印刷,自古以来都是纵向自上而下书写或排印的(只有自右向左的楹联横批和匾额等极少数例外)。现在通行的方式则是以自左向右的横排方式为主。追溯这一变化的起源时,有人注意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杂志。1917年,《新青年》第3卷第3期上发表了钱玄同写给陈独秀的一封公开信,提出:“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
-
〓 唐陵访古
尘封献陵天蒙蒙亮,我们就出发了。以前来过西安,旅游线上的景点都去过,反倒增添几分迷茫。道路平敞,油漆光鲜,使人难以感受到悠远的古朴,也许历史总是被封锢于现代包装里。但我还是想苦苦找回当年的真实。于是,我特地选定了尚未开发的唐高祖献陵。的士朝东北通过灞桥,往日依依不舍折枝送别的含烟绿柳是看不见了,所以,我们也马不停蹄地向......
-
〓 文化评析:语文教材修订凸显文化自信
据语文出版社近日透露,新修订的中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大幅调整,40%原有课文被替换。新版教材大幅增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比重,相关课文最高占到全部课文的40%,并且增加了古诗文教学内容。语文教材修订,迅速成为广受热议的话题。语文不仅仅包含工具性的语言知识,而且兼具承载哲学思想、陶冶人心等诸多功能。受此传统影响,今天......
-
〓 但爱鲈鱼美——中国古人的吃鱼艺术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中国古人爱吃鱼,且会吃鱼。什么时节吃什么鱼,怎么做才好吃,怎么吃才美味,都有讲究。 比如刀鱼,“清明前细骨软如绵,清明后细骨硬如针”,味是美,但过时不候。“清明挂刀,端午品鲥”,鲥鱼之美不在鱼肉,在那一身深锁了脂肪闪闪发光的鱼鳞......
-
〓 别了,歌唱的小草——悼雷抒雁
西北大学举行雷抒雁追思活动,说心里话,我有点不敢参加。路遥逝世多年,我很少写文章,甚至有意识地回避提及他。人生珍贵的记忆应该藏在内里。 雷抒雁的病情,我是知道的。几个月前,中国人民大学的牛宏宝来电话,说雷老师情况不好,住院。并说,不要告诉别人,雷老师不希望别人知道。因此,在后来的一些场合,有朋友和文学界人......
-
〓 借问深山何处钟
抒怀的方式有多种,譬如:吹箫、抚琴、击鼓。撞钟,也是。钟,是一种神奇物件。有关钟的文字,古今中外数不胜数。在文人墨客笔下,钟可以生情,亦可以生幽。钟声会使人的灵魂,由喧嚣转为安闲,由贪婪转为清醒。钟有内在神力,细细聆听便可以感觉到它。 《枫桥夜泊》是唐诗人张继的一首名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夜半,......
-
〓 天安门城楼是我第一个打开的——送诗人牛汉走向天堂
牛汉 9月29日上午,惊悉牛汉兄于早上七点半病逝。我不禁黯然长叹! 后来与史果通话,知道是吃早饭的时候,好像被什么东西呛着了,立即变了脸色,头一歪,经努力抢救无效,便永远地走了。牛汉兄曾经长久地受委屈,历经磨难,如今,总算走得没有病苦。 此前就知道他双腿无力,必须由儿子史果、儿媳小曾和保姆的合力搀扶......
-
〓 “一叫千门万户开”唐寅咏鸡亦风流
丁酉鸡年来临,微信朋友圈里多了不少有关鸡的内容。有一个帖子我特别喜欢,是唐寅的三首咏鸡诗,还配有名家的雄鸡图。唐寅咏鸡诗,查了一下,在唐寅诗集中确实有,是唐寅的题画诗,总题目为《题金鸡报晓图》。其一曰:“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都说唐朝的王维是诗中有画,而明朝唐寅的这一首咏鸡,......
-
〓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于1952年10月25日,时称“北京航空学院”,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院校。自建校以来,她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1988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
-
〓 节气·物候·处暑:暑气衰退秋意渐浓
处暑是七月中气,交节时间一般在公历8月22-24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50°。今年处暑交节时刻为8月23日18时37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表明了“处暑”的含义:夏日的暑气开始衰退。其天文气象意义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辐射减弱,于是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南下次数则增多,所......
-
〓 咏兔诗话
兔是一种喜欢奔跑、跳跃的哺乳动物,很早就是人类的朋友。 我国养兔历史悠久,《后汉书》里说,东汉豪门梁冀大造兔苑于河南(洛阳),可见那时人们已着手驯养家兔了。我国又是诗的国度,历代不少文人墨客以兔为题材,留下了大量咏兔诗句,读之颇有意趣。 唐代诗人王建,曾写有《宫词》一百首,广泛地描绘了唐代宫廷生活。其中有首写小白兔的:......
-
〓 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诗赏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星罗棋布着各种神奇美丽的景观。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热情的诗笔描绘她们,讴歌她们,给我们留下了一大批吟咏祖国名山胜水的文学瑰宝。我们热爱祖国的深情,有相当一部分是被这些精彩的诗篇唤起和强化了的。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
-
〓 赵婀娜:高考状元为何一路向西
高考状元流失海外严重!日前,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称,高考状元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业后,选择在国内直接就业或创业的比较少,大多数高考状元选择继续出国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保守估计全国“状元”中出国留学比例高达60%。这则新闻之所以引发关注,关键词为两个,其一是“高考状元”,其二是“60%”。在社会公众还普遍......
-
〓 文化聚焦:梅兰芳先生的创新精神
《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 今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全国有关单位正在举行巡回演出、学术研讨会、展览等各种纪念活动,传播梅派艺术,缅怀民族气节。发掘梅兰芳艺术经历中蕴含的艺术精神和人格力量,并把这种精神运用于今天的艺术实践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艺术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理论价值......
-
〓 丝路旖旎诗为证——品读唐诗里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王明明/作 (中国嘉德供图)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自西汉开始就推动着亚、非、欧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对话与融合。唐朝时以陆路为主的丝绸之路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杜甫“驼马由来拥国门”是诗人眼中的丝绸之路盛况,《唐大诏令集》“伊吾之右,波斯以东,商旅相继,职贡不绝”,则是官方描绘唐朝丝绸......
-
〓 新评弹:当文物遇到“文创”
奉旨出差令、朝珠耳机、宫廷娃娃……当600岁的故宫以多种文创产品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生活中时,既让人惊讶,也让人感到新鲜和好奇,不少年轻人纷纷“路转粉”。古老的故宫,用了一种流行的方式诠释了博物馆该如何体现“文化+创意”。文创产品之于博物馆里的文物与文化积淀,好比好酒与酒器,香醇的老酒配上各色的酒坛、酒杯,既能帮助品酒者深......
-
〓 从英雄情怀到落拓心理——唐代三首“书生诗”解析
大唐的盛世景象,在造就大唐的文学辉煌的同时,也激起了大唐诗人的宏伟壮志,成就了大唐的一部分书生。大多数书生一改魏晋名士崇尚空谈,啸傲山林,放浪形骸的做法,把眼光瞄准了政治舞台,他们热衷于业绩和功名,积极向上,自觉投身于时代的惊涛骇浪中。用行动呼应着社会,展现着他们昂扬的抱负;然而,另一方面,大唐的黑暗和没落又造成了书生......
-
〓 鸡的传说:身世不凡的灵禽
古人和文人对鸡极为推崇。在优美的中外神话故事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甚至是“创世神话”中的主角。传说女娲造万物,先造六畜,后造人。“初时,天为一团混沌,地为一堆泥巴。女娲掺水盘泥,首日摔出一鸡,鸡叫天门开,日月星辰齐出来;次日摔出一狗,狗奔地门启,乃别东南西北四方;三日摔出一猪,猪为家中宝,无豕不成家;四日摔出一羊,以羊祭......
-
〓 蛇谱
【人蛇】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九九引《蛇谱》:“人蛇,长七尺,色如墨。蛇头蛇尾蛇身,尾长尺许;而人足人手,长三尺。人立而行,出则群相聚,遇人辄嘻笑,笑而即转噬。然行甚迟,闻其笑即速奔可脱。”【巨蛇】《古小说钩沉》辑《玄中记》:“昆仑西北有山,周回三万里,巨蛇绕之,得三周。蛇为长九万里。蛇居此山,饮食沧海。”【长蛇】《山......
-
〓 史学,智慧大成之学
九十年代人文学科研究一大变化,就是学术成果走向平民化,许多老百姓关心的话题,也成为一些专家学者思考的课题。在众多的热点问题中,有一个课题具有永恒的价值,那就是怎样开发智力,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聪明人与众不同的特点是,能够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这种对事物认知、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是人类特有的智慧,人类正是恃有这大......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