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读雷池
1983年,胡耀邦总书记访问日本,日首相中曾根康弘在会谈中就汉语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中“雷池”一词向胡总书记请教,世界上最大政党的当家人被“雷池”要塞塞住了……回国后,胡总书记念念不忘雷池,在北京见到安徽省委书记黄璜时表示,一定要挤时间到望江雷池去看一看、走一走。黄书记指示中共望江县委、望江县政府为迎接胡总书记做准备......
-
〓 颜筋柳骨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在中国民间说起学习书法,往往称道“颜筋柳骨”,当作学书者的楷模。“颜筋柳骨”,是分别指书法家颜真卿(709一785)和柳公权(778—865)的艺术特色。先谈“颜筋”。颜真卿的书法,雄强浑厚,韧若筋带,世称“颜体”。俗话说:“书如其人。”欲识颜书,得先知其人品。天宝末年,叛将安禄山在渔阳敲响了鼙鼓......
-
〓 文化书法
题记:2005年10月18日下午,听王岳川教授讲《书法美学专题》。王教授提出了“文化书法”的观点。走文化书法的路,注重体验内法与外法。内法者:字法、笔法、章法、墨法;外法者:生命之法、境界之法及道。本文试从儒家孔孟思想的立场来体验书法的外法。摩诘诗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纯是一片澄明。渊明诗云:“采菊东篱下......
-
〓 任国征:京剧戏名里的文化遗产
京剧是国粹,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京剧里有不少涉及“龙”的题材,很多剧目的戏名里也含有“龙”字。戏名可以说是剧目的“眼睛”,试着从六百出传统剧目中一一查找含有“龙”字的戏名,结果大有收获:一是龙名戏极多,大约有25出;二是含义极广,直接折射中国龙文化的很多角落;三是题材极丰富,有直接取名的,有双关名......
-
〓 鸡鸣枕
“守夜不失时者,信也”。几千年来,不管酷暑寒冬,晴雨风雪,鸡都守信报晓,从不懈怠、误时,决不偷懒。正是因为有了鸡在黎明时的打鸣报晓,人间才开始有了新的一天的烟火和生机。而鸡的这种勤奋、准时、守信、守纪、认真负责的好品德,为其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为了学习鸡的这种美德,民间的许多家长为孩子制作了鸡鸣枕,寓意金鸡报晓、催人早起......
-
〓 【新疆】“明月出天山”
明月出天山 秋天是最让人多愁善感的季节。当月亮从天山博格达峰后露出它姣洁的面庞时,我不禁想起那首著名的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作为一名出生在天山脚下的诗人,李白常常见到这番情景:巍巍天山上,一轮明月慢慢升起,缓缓穿行于苍茫的云海之间,倾泻下一片银白色的光辉。那横跨数万里的长风,一直吹越玉门关。虽说时......
-
〓 做一个简单纯粹的自己——邵峰院士在北大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0年前的我,和你们现在一样,对前途既有憧憬,但也充满忧虑,在各种选择面前不知如何决断,彷徨和犹豫。大学毕业时,我给自己规划将来做一名大学老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知道自己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但有定力和钻研精神,主动学习能力很强。既然决定做科研,作为北大人,我们当然要努力去做最优秀和最重要的研究。于是我决......
-
〓 纸鸢跋扈挟风鸣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这是北宋名相寇准的一首名为《纸鸢》的诗。纸鸢就是风筝。此诗不见“纸鸢”二字,甚至也不见纸鸢的形象,却隐约有其影像在眼前晃动。再仔细咂摸,作者大约是把自己当成一架迎风高举的纸鸢了。清明时节,中国人大都喜爱放风筝。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无论鹞还是鸢,都是猛禽的一......
-
〓 刘石: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
具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清华园风光旖旎,文物星布。其中矗立在工字厅东南端的“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其碑主为王国维,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四大导师之一。碑文撰写者为陈寅恪,同为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设计碑式者为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学校研究院另一位导师梁启超公子。此三氏天下共知,无庸赘......
-
〓 一曲竟成绝唱——品评《桃花扇》
清人孔尚任的《桃花扇》不遑说是有清一代最佳、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传奇了。无论是内容、构思,《桃花扇》已经完全走出了明传奇的风气与影响,独树清代传奇之一帜。《桃花扇》以其体大精思的结构,颇有蕴藉的思想内容,使其成为清代戏剧中的一朵奇葩,但同时,传奇的创作也以《桃花扇》为结点,逐渐走向衰落之路。因而本文尝试分析《桃花扇》的成功......
-
〓 心醉网师园
我是江南人,对苏州并不陌生,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在灵谷女中小住,这是苏州著名的教会学校,座落在小巷深处,因为是暑假,同学们都已散去,留下空旷、寂寥的校园,那庭院深深的院落,斑斑青苔的洋楼,高高耸立的窗棂,使我躁动的少年心顿然安定下来,至今想起它,还不免为那宁静得有些肃穆的氛围而神往,尤其后来久居闹市,满耳喧嚣,再也找不到......
-
〓 刘梦溪:“和同”与大同
[摘要]争战、杀戮归根结底是反文明的野蛮行为。人类应追寻和同,反对“剸同”,记取古代衰周的教训。王者须反复叩问自己的内心:自己想实施的大事,是不是纯洁的想法?有无国家利益之外的其他杂念混在其中?事后的结果有否明确的预期?(一)“和”、“同”两个字,是中国文化的关键词,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古代思想家有很......
-
〓 一株参天的大树——追忆恩师曾华鹏先生
曾华鹏(1932~2013) 恩师曾华鹏先生于2013年元月27日上午9时半因病在扬州中医院逝世,享年81岁。 2013年元月29日上午,曾华鹏先生的追悼会在扬州殡仪馆举行。曾华鹏先生的灵柩被缓缓推进了灵堂,安置在黄白相间的菊花从中,经受癌症病痛折磨的先生遗容显得憔悴瘦削。我们诸多学生在先生的灵柩前列队跪下......
-
〓 人情依旧
年初去南京参加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的研讨会,就便去了郊区的万安村,那并不是我的家乡,却是我母亲生前工作和归宿之地。四十多年前我只是匆匆而过,现在可能已没有一个熟人,但我忘不了那个贫瘠山村建国后的第一所小学,因为那里有我母亲创办的辛劳和莘莘学子,当我耳畔迥响校舍的朗朗书声时,那已成为生命中永不磨损的记忆。半个世纪过去了,如......
-
〓 艺粹赏析:兴亡一系桃花扇
桃花扇 何家英作 《桃花扇》乃明清传奇压卷之作,孔尚任穷二十余年之心力,三易其稿,孜孜矻矻,“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歌伎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要线索,在复社文人与阉党余孽马士英、阮大铖的矛盾冲突中,全景式展现出南明小朝廷“瞬息兴亡过眼”的历史画卷。如今,南京夫子庙前的秦淮河南岸钞库街有一座......
-
〓 欧阳中石:文化与书法
演讲人:欧阳中石,1928年生。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欧阳中石先生在艺术领域博学多优:精于诗词曲联、擅长写意绘画、京剧为奚派嫡传。在书法上,他也是各体兼综,而汇通于行草,以东晋书风为宗,博采周金汉石、碑刻法帖之长,形成飘逸沉稳、刚健温润、灵动厚重的独......
-
〓 二虎相争,惊心动魄——《裸衣斗马超》赏析
在《三国演义》中,着力表现曹操方面将领的武勇气概的精采片段,大概莫过于《许褚裸衣斗马超》(第59回)了。人们熟悉的成语“赤膊上阵”,也来自这个片段。据《三国志·魏书·许褚传》,历史上的许褚在建安十六年(211年)随曹操攻马超、韩遂时,确曾与马超对峙,马超由于忌惮许褚的勇力,放弃了突然袭击曹操的企图,但马、许二人并未交手......
-
〓 名人故居:孙中山故居——小小翠亨村
孙中山故居 蔡华伟绘又是一个春和景明的日子,我再次来到翠亨村瞻仰孙中山的故居,寻觅伟人当年的成长印记,领悟今天的变迁,也寄托对明天的憧憬。作为生活居住在中山这座城市的一分子,记不清来这里多少次了,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受和感悟。然而,总是不变的一种感受,是它的低调,而它的低调,总可以用一个字来表达:“小”。是的,小小的......
-
〓 评论员随笔:读书为何不能快乐些
读书行为的本质,其实就是思想之间的交流。从“有求”的读书上升到“无求”的读书,重新思考读书的“有用”与“无用”,是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个民族必须思考的问题前几天,跟几位读书人一起聊天,说起自己人生最不爱读书的时候,几乎所有人不约而同提到的都是上学备考那段时间。每年高考结束,各地都会出现雪片一样飞舞的参考书。埋头苦读的学......
-
〓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游洞庭诗赏析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其实他对游览“名水”也同样有兴趣。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58岁,在流放夜郎途经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县)时遇大赦,由三峡返回今湖北、湖南。当年秋九月,他在岳州(今湖南岳阳),适逢其远房叔父李晔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某县尉路过此......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