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色彩与诗美——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赏析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君知此处花何似?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念昔少年著游燕,对花岂省曾辞杯。自从流落忧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力携一尊独就醉,不忍虚掷委黄埃。韩愈是唐代极具独......
-
〓 闲话春分
春分,昼夜平分之意,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地球各地昼夜时间相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民间也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均”的谚语。 春分时节,杨柳吐绿,莺飞草长,春风和畅,是一年中春光最好的一段日子。欧阳修曾有一段对春分的描述:“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
-
〓 推动全民阅读:美国何以能成为阅读大国?
美国是出版大国,也是阅读大国。在我看来,美国除了历史积淀、国力强大、教育发达等原因外,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努力。 首先是政府重视。美国上下对基础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非常重视,2002年,美国出台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水平,其针对的课程就包括阅读、数学、科学等。与之配套,布......
-
〓 小钱币,大学问(一)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商品交换的出现,产生了充当商品等价物的货币。古货币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种古货币,都在不断进化、并改变着自己的面貌,以绚丽多彩的形象述说着中国的历史。海边拾贝贝币是最早的货币,以朋为单位。中原地区主要是货贝、拟枣贝等海贝,十贝为一朋。最长3厘米,最宽2厘米。壳口狭长,两......
-
〓 北京有哪些“猴地名”?
2016年是农历丙申年,俗称“猴年”。在北京众多生肖地名中,也有几个以“猴”而称的。城区以“猴”命名的街巷有两条。猴尾胡同:今称侯位胡同,位于东城区中部,北京站街西侧,呈东西走向,西端北折。东起北鲜鱼巷,北止麻线胡同,全长172米,宽5米。因街巷最初呈弧状,形似猴的尾巴,故称“猴尾胡同”。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调整......
-
〓 青年驿站:“倒”看人生
剪报是我多年来的习惯,昨天,儿子突然问我,是否见到他放在书桌上的一份报纸,那上面有他需要的一个重要资料。我一愣:我的确见过,而且已经把它做成了剪报。我拿出剪掉的那篇文章给儿子看,却并不是他要的那篇。儿子没有责备,但明显有些失望,突然,他好像想起什么:“会不会在背面?”我赶紧揭掉剪报,果然在背面,虽然已经破烂不堪,但至少......
-
〓 一城一街:锣鼓参天地小巷照古今
南锣鼓巷四记之一 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的南锣鼓巷,如今是中外游客来北京的必到之地。行走在熙熙攘攘的小巷里,人流如织,店铺琳琅,中国文化的包容与博大在这里汇合。虽然没有长城的气势磅礴、也没有故宫的金碧辉煌,南锣鼓巷的市井范儿,依然是北京文化中耀眼的明珠。 南锣鼓巷是历史的见证者。随着时代变迁,元大都的里......
-
〓 书人隽忆:永不再来的催稿电话——悼褚钰泉
褚钰泉1990年6月,褚钰泉写给范用的信2016年1月16日晚上,我乘地铁回家。出了车站,意外发现下起了雪,下得很急。已近午夜,雪将万物覆盖,白茫茫,静悄悄,未着任何痕迹,显得美丽而异样。进小区楼门厅打开信箱,报纸之外,还有一个大信封。我的心猛地收紧:一定是钰泉兄寄来的新一期《悦读》杂志,里面有我的文章。可是钰泉兄已于......
-
〓 体物精微穷形极相——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
摘要:柳宗元被贬永州的谪居边远生活,使他惊异地发现了永州的自然山水悠美,连着写了好多篇游记,“永州八记”是其代表,《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八记中的第一篇文章。文章始终围绕“始得”二字来写,点题照应,构思新巧,结构严谨。柳宗元笔下的山水,是人格化的自然,它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能启人深思,明辨事理。关键词:柳宗元,“永州八记”......
-
〓 人民时评:助“陈尚君”们各展其才
各路人才能否脱颖而出,关键看评价、分配和激励环节是否到位。百花齐放,就得允许春兰秋菊各擅胜场。牡丹再美,也不能成为独一无二的标准,否则必将挫伤百花的生长环境不久前采访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尚君教授和两位年轻学者,他们用7年时间,穿越回唐亡宋兴中间那70年的五代十国,完成一个大项目:修订点校本新旧《五代史》,用各种文献整理互证......
-
〓 漫议“便面”——兼谈文物图像命名
文物图像命名,常有不同意见。同一幅图像,不同的眼睛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即使看到同样的东西,不同的表述,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当然,根本的差异,还在于看到的东西不同。 理论探讨,可能乏味。因此,想以“便面”辨识为例,兼谈文物图像命名。 “便面”是中国古扇的通称,又是某种古扇的专称。随便上网查询,都可以下载如下资料......
-
〓 光明论坛·温故:天下之本在家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
-
〓 智海观澜:古今“一字师”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不少关于“一字师”的美谈。 五代诗人郑谷为诗僧齐己改《早梅》诗,将“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把“数”字改成“一”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早梅”的特点——“一枝”抢先,可见其早。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浙江桐庐做太守时,写了一首赞颂严子陵的诗:“云山苍苍,......
-
〓 “文气”遭遇了“痞气”让谁蒙羞?
清明期间,在山东高密平安庄,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涌向莫言旧居沾“文气”,接待游客超千人。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游客中也不乏“抠墙皮、挖砖块”的。(4月6日新华视点) 中国人素来有名人崇拜情结,因此,当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出名后,引起了很多人的膜拜,这一点也不让人惊讶。一些人纷纷前 清明期间,在山东高......
-
〓 光明论坛·温故: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2016年6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实践证明,‘上海精神’催生了强大凝聚力,激发了积极的合作意愿,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功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话,出自学生记录其言行的《传习录》。其中......
-
〓 梁涛:怎样读《孟子》
《孟子》一书对中国文化史影响至深至著,尤其在独立人格的塑造,士人气节的培养上,恐无其他经典可与之相比。唐宋以来便有学者指出,“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孟氏醇乎其醇也”。“孟子有功于道,为万世师。”故作为中国人,都应该认真读读《孟子》。阅读《孟子》,与其他经典一样,都需要借助前人的注疏。关于《孟子》的注疏,......
-
〓 杜士玮:学生需要怎样的语文课教材
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固然重要,但它还是和语文没法比,“去其史”,大不了做一个断代史,“灭其文”才是“断其根”、去其本。 法国最著名的作品,都德的《最后一课》,就是哀悼“灭其文”的。那是外族侵占。 我们也曾被蒙古人、满族人占领,不过从未受到“灭其文”的威胁,相反我们将入侵者同化,体现......
-
〓 湮灭历史的开发不要也罢
近日,位于济南琵琶山的“万人坑”遗址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先是清明节前遗址所树纪念碑突然消失,然后是遗址即将进行商业开发的消息传来。如果消息属实,这就意味着这片埋葬日军杀害同胞累累尸骨的遗址将变成商业小区。无论从感情上还是遗址保护的意义上讲,都显得让人难以接受。 历史遗存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不仅承载着过去的......
-
〓 大声说出我们的中文名字
我的名字、我的语言、我的价值,都是个人文化身份的一部分,越是在远离祖国的地方,越应该为来自中国而骄傲一段由中国留学生拍摄的英文视频《说出我的名字》最近火了。拍摄视频的缘由,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前些时候发生的令人不快的“撕名牌”事件。学生宿舍门上贴有中文发音的名牌被人撕掉,这种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行为激起热议。事发之后,几位......
-
〓 光明论坛·温故: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其原文是这样的:“石可破也,而不可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