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见仁见智:书价为什么这样贵?
2012年全国图书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整体图书市场的新书平均定价高达52.23元,其中文艺类新书平均每本更是高达85.81元。如同市场上的其他商品在涨价一样,书的价格也是一直在走高,而且渐渐超出人们的心理预期,以致有人预言,中国大陆的图书像港台那样定价突破百元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 这引起一些普通读者的抱......
-
〓 坚守学术尊严是我们神圣的职责——为庆贺复旦哲学系建系六十周年而写
现在想来,当时的我,哪里知道这些可爱的老师们对我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很多事情,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是在过了数十年之后,只是受偶然事件触发而回忆往昔时,才发现了它们的存在和价值。今年是母校哲学系建系六十周年。在中国传统历法中,六十年是一甲子。对于复旦哲学系来说,我相信这一甲子有着无比深刻的意义。我虽然没资格和能力全面总结......
-
〓 历史与空间:南宋的主旋律
跟着领剧本征文奖的年兄到杭州,不禁想起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据说,这首嘲讽偏安的“反诗”,作者当年把它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的墙壁上,至于那家旅店具体在哪里,座中无人说得清。会不会在河坊街呀?席间,《风景名胜》的编辑朋友赵女士打趣道,要不,你们到那里去寻一寻?我......
-
〓 抄袭就是抄袭,错了就是错了
暑热刚起,一则博客抄袭事件,不经意间点燃了舆论的沸点。近日,微博认证为“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的刘钢,在科学网实名博客发布了一篇关于换头手术的文章,被网友指出是明显的抄袭。此后,刘钢既没有删文章,也没有道歉,仅仅是在文末标注了出处。更不可思议的是,面对网友的质疑,他屡屡爆出惊人之语,称“文章就是剽窃了,又当何如”......
-
〓 人民论坛:做好“减法”就是做“加法”
“我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在传记《我的信念》里,居里夫人清简的工作环境和宁静的科研心境令人印象深刻。居里夫人登上科学之巅,显然与此密不可分。“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现实中,这样的环境和心境,却几乎是许多科研人员的奢望。他们或忙于赶......
-
〓 汤嘉琛:学学台北故宫用活文物
近年来,台北故宫博物院不断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产品,凭借商业创意让文物有了新的生命力。据不完全统计,台北故宫近些年推出了“朕知道了”胶带纸和“翠玉白菜”伞等2400多种文化创意产品,仅2013年的销售收入就将近9亿元新台币,这一数字直逼10亿元新台币的门票收入。文化创意产品已成为台北故宫重要收入来源,其多元化......
-
〓 读书论世·我的阅读半径:在阅读中发现世界
古往今来,许多哲人都在大力倡导读书。读书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可以涵养性情,陶冶情操,提升人类的精神品质。人到中年以后,我们往往受益于年少时记诵的那些诗词韵文,那些死记硬背的童蒙读物的激发灵动,那些看似无用的积累愈是丰厚,日后的生活经历愈是会有意无意地将其从尘封中破土摘出,通过记忆联想勾连起来,仿佛是把一部大脑机器......
-
〓 中国话语·传薪绝学:其言已逝其学不绝——西夏学的传承与创新
西夏,是我国历史上曾先后与北宋、辽、南宋、金同时存在的封建政权,立国长达190年,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由于实物损毁、资料散失、史书缺载,渐渐不为人知。西夏学,因为研究的人少,而能够辨认神秘的西夏文字的人更少,也曾经被称为“绝学”。我国学者对黑水城文献的研究,首推罗振玉、罗福成、罗福苌父子。1918年和1924年,罗......
-
〓 男儿当自强——杜牧《题乌江亭》诗赏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七言绝句,为中国历史上的悲剧英雄项羽而发。项羽出身于战国楚贵族,秦末,随叔父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一带)起义。项梁战死后,他率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威震天下。秦亡,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后来刘邦发动与他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他恃血气之勇......
-
〓 民俗雅绎:马与龙的文化缘
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诸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想象出的一种神物,其实质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如今,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海内外华人大都认同自己是人文意义上的“龙的传人”。 在龙的诸多特征中,便有马的身影。 从形象上看,马头是龙头的取材参照。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头部窄长,......
-
〓 提高研究能力开启研究新局大数据使社科研究不再“望数兴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握大数据迅猛发展的趋势,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毫无疑问,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为社会科学研究打开了“另一扇窗子”。但是,目前社会科学领域对大数据的运用还存在一定分歧:支持者认为大数据将显著提升社科研究能力和水平;反对者则担忧大数据的运用会削弱社科研究中的伦理、价值等基本要素......
-
〓 蒋春光:年来了
冬天是缓慢的。它的灰色的身躯庞大臃肿,在大地和天空之间踯躅着,不肯前行。山间雾霭重重,田野一片沉寂。田里的水,堰塘的水,因为少雨,都长了苔,蒙了垢,呈现出灰白的颜色。植物仿佛停止了生长,茎叶老得发黑。村庄隐藏在竹林里,静悄悄的,鸟声零落,鸡打盹,狗酣眠。人呢,几乎不见影子。整个大地,只有寒风在呼啸穿行。 ......
-
〓 不生气的秘诀
很多人都知道,“生气”对生气者本人只能带来负价值。比如历史上的武乡侯骂死王朗,三气周瑜,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些因生气而发生的故事甚至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而不生气则可以避免因动怒而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林则徐以“制怒”为座右铭。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气呢?我们不妨从一个故事谈起。 古时候有个叫艾迪巴的人......
-
〓 孙昌武:他的人格堪称学界典范
年纪老大了,经常听到亲朋好友去世的消息。前些年每得到这类信息,难免“访旧半为鬼,能不热中肠”的伤感;近年来,这类信息越来越多,心里也有些“麻木”了,只能无可奈何地沉思默悼。可是昨晚,突然得知傅璇琮先生去世,震惊之余,内心更是五味杂陈,无限地痛惜,有不能已于言者。我和傅先生交往三十多年了。一九七九年,我在好友帮助下,调进......
-
〓 家风家教大家谈:拉锯推磨与我的“长征”
记得刚记事时,爹跟我讲起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时我不懂什么叫长征,只是记住了一些叫红军的人不怕困难走了很远很远的路,最后胜利了。长大了,读书了,懂事了,明白了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的英雄故事后,对我爹讲的这个故事却产生了想法:这么一个农村木匠,他的作为无论如何也和红军长征没有任何关联,而且远着呢! 上五六年级时候......
-
〓 学人论教:因材施教能否回答“钱学森之问”
CFP“因材施教”是一条古老的教学原则。于永川先生在概述“中国古代教学原则”时,将“因材施教”作为第一条教学原则。他概括道:“显而易见,‘材’是指学生的道德修养、意志性格、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才能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教’是指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因人而异,区别对待,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把钥......
-
〓 柴小桠:自清
自然界总有类似山谷深潭这样于无意中给予人们启迪的事物。在暴风骤雨的肆虐下,山谷深潭面对泥沙落叶的侵扰,却能以自身强大的自净能力将其沉淀,努力保持着自己的洁清。以此推及于人,一个自清的人,必定是能够摆脱生命困难、摒弃俗世纷扰的有内涵和深度的大写的人。 12岁成为青瓦台第一千金,22岁代母行使第一夫人职责,6......
-
〓 大地漫笔·编辑丛谈:留住手书的味道
“幽静的妹妹,温淑的爱人/我心里永远珍藏着你纯洁的形象/如果没有了你,我的生命/所剩下的只是一片空虚和荒凉……”这是中科院院士冯端先生,于1955年写给当时的未婚妻陈廉方的一首情诗。质朴的语言中包含着浓浓的深情,情侣间的缠绵与依恋落于笔端,在信笺上汩汩流淌。令人动容的是,这种情书,冯先生痴情地为妻子陈廉方写了六十年。一......
-
〓 两年忠州吏百首盛唐诗
重庆忠县白公祠 资料图片 重庆忠县白公祠与洛阳“唐少傅白公墓祠”齐名,是我国仅有的两座白公祠之一。忠县白公祠临长江依山而建,俯瞰江山,气势恢宏。门联上“遗泽被山川万民长忆贤刺史,宏篇映日月百世同仰大诗人”的诗句,道出了人们对大诗人白居易的景仰和追慕。 忠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超过2300年,是巴文化、盐文化和忠......
-
〓 我与国学网
我是在2002年时,学习《楚辞》。由于《楚辞》中有许多生字,不懂的语名,我查了很多资料。后来上网查一查,刚开始查的是一个四库全书网站,而后才查到国学网。我那时年轻,十分好学,正在打国学的基础。读了一些如:四大名著,《史记》,《楚辞》之类的书,对于没有读到的书,特别感兴趣,正如孔子所说,学犹如追也。对于读书十分迫切,热爱......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