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清两代“服妖”多有王公贵族以穿乞丐装为时尚
在中国历史上,伴随每一个王朝的建立,都会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化的服饰制度。香港文汇报今日刊文称,这种制度不但为礼教所维护,而且植根于人们的内心深处,不敢轻易逾越。然而随着社会风尚的变化,尤其是当一个王朝的控制力日渐减弱的时候,人们对服饰求新求异就会成为一种必然,从而引起正统人士的不满,谓之“服妖”,甚至以为是亡国之兆。明清......
-
〓 大家手笔: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对此,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可提供有益借鉴。在儒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里,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在自然观上,儒家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人是相通的,提倡“天人......
-
〓 花洲书院与范仲淹
范仲淹与《岳阳楼记》的关系可谓妇孺皆知,但要说范仲淹与花洲书院的关系,了解的人可能就少多了。花洲书院,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邓州,乃范仲淹所建,《岳阳楼记》诞生于此。创建书院成就名篇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十一月,范仲淹以资政殿学士、给事中的身份赴邓州做知州。到任后,他营建了南阳绝胜百花洲,并在百花洲畔创建花洲书院。他经常......
-
〓 雒三桂:八月十五啃月饼
在我少年时代的记忆里,中秋节虽然不如春节热闹,却也非常温馨。 对于河南北部乡村的乡民而言,“中秋节”是一个书面称呼,乡民们并不知道,而直呼之为“八月十五”。虽然这一晚的月亮非常大、非常圆,在看惯了明月的我的心中,却并不觉得比其他月半时的月亮更大更圆。内心最盼望的,是八月十五的特殊食物月饼。在普遍穷困的年代......
-
〓 幼儿读经要有所选择
电视上的“国学”节目拥有高收视率;高价的“国学”班,大家争先恐后报名;书架上的“国学”论著触目皆是……近年来,我国各地迅速掀起一股国学热潮,孩子们成为热潮中的主流。然而,对少儿教育来说,国学启蒙是一把双刃剑,在帮助儿童学习传统美德的同时,也要注意拒斥其中糟粕的不良影响。 在许多家长和老师看来,包涵孝、礼、......
-
〓 官腔、八股及其它
在上班的时候,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官场陋习之一,就是官场八股,在一堆冠冕堂皇的、神圣的、无比正确的、被无数舌头磨得光滑顺溜的词汇中,藏着说话的人想表达的那点意思。于是就猜,就领会,就有一大堆的理论家来解释其中的深义。这形成一种思维方式,用电脑语言讲是一套“专门程序”,让你一看见这类文字,就习惯性地去猜、去领会这些大......
-
〓 干部谈读书:人生高度得益于阅读广度
博学于文,可以修学储能、锤炼修养,全方位地拓展人的视野、丰富人的学识;可以使人站高望远,客观全面地了解社会,成为复合型人才“博学于文”,说起来容易,做到却很难。“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也是一样,读书万卷,无书不读,勤于思考,方可练达。记得读中学时,我遇到了一位在同学眼里很“怪”的数学老师。他时常“不务正......
-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动与静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三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的动态感特别强,有的诗人或读者也特别欣赏这种动态感,例如杜甫,就常用动态感来称赞他所喜爱的诗篇,如称赞岑参的诗作是“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夜听许十一诵诗是“精微穿溟涬,飞动摧霹雳”;称赞李白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至于自己追求的诗歌境界也是“毫毛无遗憾,波澜独老成”(《赠郑谏议》)。老子......
-
〓 内地春拍:“天价”或成历史
中国嘉德2014春拍,一套顾景舟制九头咏梅茶具以2875万元成交。北京翰海2014春拍,清嘉庆“白玉御题诗文吉庆有余如意”以2300万元成交。北京匡时2014春拍,张大千作品《荷屏仕女》以427万元成交。北京保利2014春拍,罗中立作品《春蚕》以4370万元成交。五六月间,又是一年春拍季。内地各大拍卖行鏖战正酣。此前,......
-
〓 思考者说:文章之喻
自从文章诞生以来,有关文章的比喻就层出不穷。 以人体喻文章。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篇中说道:“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然后品藻玄黄,摛振金玉,献可替否,以裁厥中。”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文气”说和“风骨”说长盛不衰,代代相传,就是以人体喻文章的具体表现。 以植物喻文章。白......
-
〓 智海观澜:人不痴,不成事
清代王应奎的《柳南随笔》中记载着一则清代杰出书画家吴历痴迷书法以至“忘情”的故事。 名列“清六家”之一的吴历,不仅善写诗作画,还精于书法,颇有宋代苏东坡的神韵。一日,他应浙江一位郡守邀请前去做客。到郡守家时,恰逢郡守有事出门,他便留下字条说自己已来,到附近走走,再来拜访。他知道隋代书法大师智永苦练书法的永......
-
〓 单霁翔:我的四合院情结
经常有人问我:你是哪里人?每当此时我都要啰嗦一番:我的籍贯是江苏江宁,出生在辽宁沈阳,成长在北京,您说我是哪里的人呢?籍贯地、出生地、成长地,过去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会十分明确地指向故乡,但是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后,人们的空间归属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一句就可以回答的简单问题,变得复杂起来。以我为例,江苏江宁是父亲的出生......
-
〓 光明论坛·温故:与人为善
2014年8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的演讲中指出:“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和传统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子路......
-
〓 向何兹全老先生敬礼
时下,学术圈子里批评的声音少了,吹捧的文章却越来越多了。即使有些批评,既无“商榷”,也很少有人点名道姓了。可是,学者不能不写文章,写文章又难免涉及评价别人的观点或看法,赞同则好办,反对则难办。然而,学者毕竟是学者。实在不得已时,他们用引号点出被批评的论点(有的连引号都省略,也大都不加注释)之后,再阐发自己的高论。如此这......
-
〓 历史上的“吃喝风”
中国的“吃喝风”古已有之,穷奢极欲的吃喝能让一个国家灭亡,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夏代最后一个国君桀,《烈女传》上说,他“为酒池可以运舟”,令三千人作牛饮,“醉而溺死者,妹喜笑之以为乐”。可是好景不长,商汤兴师问罪,夏亡商兴。商代末年,商纣步夏桀的后尘,在沙丘大筑苑台,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奔其......
-
〓 百物谈趣:琴心相挑——说“琴”
“琴心相挑”的成语,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所以,“琴心相挑”是说以琴声传达心意,表示爱情。 唐代诗人刘长卿写过一首名诗《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琴,禁也。神农氏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
-
〓 国学漫谈:《中庸》与佛老
《中庸》原为《礼记》之一篇,南宋以后成为《四书》之一书。在《中庸》由“篇”升格为“书”的过程中,佛教与道教(佛老)人士对《中庸》的重视与提倡起到了重要作用。佛老人士对《中庸》的重视与提倡,始于南北朝时期的戴颙与梁武帝。戴颙出身于南朝刘宋的一个隐逸世家。根据《宋书·隐逸传》的记载,他曾著有《逍遥论》一书,以“述庄周大旨”......
-
〓 詹福瑞:怎样读《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代表作。它考察先秦至齐梁各体文章的写作,总结为理论,系统论述了文章的本质、起源,文体和创作,发展与流变等问题,影响深远。如鲁迅所评价:“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今人对待《文心雕龙》,多把其视为文学理论著作,但严格说来,此书......
-
〓 关于莫言获诺奖的另类解读
刘: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件大事,这件事情人们已经谈了很多,评议也很多,但我觉得我们还可以从别人忽略的角度切入。我觉得他的得奖,其实严格来说是他个人的事情,人家给奖是给一个作家,不是给一个国家,更不是给一个作家群体,更不是给一个机构。但在中国实际上看来,不是他个人的事情。有一个文学评论家告诉我,据他......
-
〓 历史正剧能否迎来春天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透过历史来回望现实,总能对今天有所启迪近日,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登陆荧屏,磅礴的气势,饱满的人物,厚重的历史,让其被称为“值得用手机流量刷的国产剧”。此前,另一部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经过修复,10年之后重播,也收获赞誉无数。在网剧走红的当下,历史正剧在网络上掀起的热潮,引人思考。与那些充斥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