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关鸡的成语典故
◎闻鸡起舞(励志型)《晋书• 祖逖传》载:东晋祖逖与刘琨率部镇守雍丘。夜晚共被同寝。午夜,荒野中传来鸡鸣,祖逖闻后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即起身习武。祖逖立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相勉励,半夜听到鸡啼便起床舞剑。自此,“闻鸡起舞”便成为形容有志者及时奋发图强的典故。◎鸡声断爱(情爱型)《开元天宝遗事》讲述唐开元年间,长春......
-
〓 曾艳兵:“后诺奖”时代的文学选择
《酒国》英文版书影《红高粱》英文版书影 2012年诺贝尔委员会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颁赠给了中国本土作家莫言,释放或者说结束了中国作家乃至中国读者大半个世纪以来的“诺奖情结”。一时间所有有关莫言的话题都成了热门话题,都成了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据说莫言远在山东高密老宅里的草木,也因此而遭了殃。随着所有的问题都成为莫言......
-
〓 褒衣博带
特指宽衣大带。此类衣服多用于文吏儒生。《淮南子·氾论训》:“古者有鏊而绻领而王天下者矣,……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汉书·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唐颜师古注:“褒,大裾也。言着褒大之衣,广博之带也。”亦作“博带褒衣”,《新唐书·刘子玄传》:“博带褒衣,革履高冠。......
-
〓 董奇:一流大学须有一流学风
现阶段,国内很多高水平大学都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学风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学风,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精神风貌,他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科学精神、学习方法、意识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学风既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和评价一所大学办学品位、育人环境和社会声誉的重......
-
〓 禅的生命,禅的正受——读耕云先生《安祥集》
耕云先生所揭橥的“安祥禅”,乃是当今社会环境下顺世适时、契理契机,适应相当部分在家居士根机的禅。佛教八万四千法门,究竟方便,而化导无量众生者一也。唯其法门之施而能顺世适时,契理契机,最为难得。正由于此,“安祥禅”一经面世即在两岸居士中,乃至海外居士中,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回响。为什么会有如此广泛而强烈的回响呢?首先是时代......
-
〓 钟敬文旧作:百岁寄语
百岁寄语 (2001年) 在医院养病多日,每天不是吊瓶打点滴,就是打针吃药,看起来煞是严重。其实,我自己心情很平静,头脑也十分清醒。百年人生一幕幕在眼前闪过,宛如昨日。总起来看,我这一辈子也就做过两件事:一是著文言志,二是教书育人。 我所言之志,是我个人的志,也是时代的需要。因此,当时每写了一篇什么,只觉得......
-
〓 方启:考古应自己撕去面纱
时下,公众考古已成为一个热词。公众从未像今天这样将如此多的关注赋予考古领域,全国各地的公众考古活动层出不穷。 但是冷静地看一下就不难发现,目前国内公众考古活动中的业外人士远远多于业内人士;而有业内人士参与的公众考古活动中,民间性质的又远多于官方;即使是业内人士参与的官方公众考古活动也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笔......
-
〓 新论:老兵口述史是民族心灵的刻印
挖掘抗战老兵口述史,就是在岁月的底层去打捞历史碎片,把它重新组合成一个庞大的历史之镜,让它的光芒去照亮未来刚刚过去的几天,国家举行了系列抗战胜利纪念活动。从国家向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颁发纪念章,到大阅兵时习近平总书记向抗战老兵方队致敬;从各地纷纷保护“老兵文化”,到网友为老英雄接力祝福,一种从上到下尊崇抗战民族英雄的......
-
〓 人民时评·高考:改到深处是公平
高考的改革,必须回应无数“毛坦厂中学”难以纾解的焦虑与期待中国又一次进入高考时间。虽然随着高招录取率的不断提高,“名落孙山”的焦虑感有所缓解,但家长的紧张、社会的重视,“涛声依旧”。而面对高考,舆论则开始了多元解读。近年来,河北衡水、安徽毛坦厂等“超级中学”,频频进入公众讨论的视野。各地一些中学所贴的“雷人”高考标语,......
-
〓 书店的灯光:灯,亮起来了……
“书店的灯光”,既来自我们喜爱的书店,也来自可以照亮内心的书香智慧。“书店的灯光”栏目开办以来,受到读者的欢迎,我们期待以一颗爱阅读、爱知识的心,继续搜寻遍布祖国乃至世界的温暖书乡。——编 者这里是广东清远市清新县浸潭镇郑屋村,村北边一半的建筑是几十年历史的黄泥屋,南边一半地势高些,建了崭新却简陋的水泥楼房,两边风格迥......
-
〓 新闻随笔:戏曲创新不能忘记传统
火树银花,弦歌琴韵,2017新年戏曲晚会不久前落下帷幕。在舞台布置方面,本台戏曲晚会朴素简洁,给戏曲表演留下了更大的空间。这样的舞台布置,更符合戏曲艺术的特点,也是戏曲发展形式向内容回归的必然结果。目前,戏曲创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一方面,反映时代精神、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以及有“筋骨”、有“温度......
-
〓 新闻随笔:成功不是超常态人生是场马拉松
在社会开放带来的教育观念革新之下,神童的传奇已经比从前更少耳闻。但每一个以“泯然众人”结局的故事,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小魏,《广州日报》4月8日一篇报道的主人公,就曾是这样的神童——4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之后,他的人生出现了拐点,在20......
-
〓 也谈“天才”的形成
智慧版1月30日的《顺其天性,“长”出天才》一文以数学大师陈省身为例,说明“发现了天才,就应为其创造顺应天性成长的条件,使‘金子’在最合适的条件下发光。”由此笔者想到民国时期三个“发现天才”的故事。 一是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恳请王云五担任秘书的故事。王云五是我国自学成才的典范,“学校生活,不满五年。”在其24......
-
〓 学人随笔:古籍整理研究是文化兴盛的基石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兴国之本,固本纳新则文盛国强,这是中国数千年历史所证明了的经验。当前,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看来,古籍整理研究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工作。 建设文化传承体系从哪儿入手?仁者见仁。有人说从儒家经典入手,有人说从史书、子学入手,有......
-
〓 郑娜:点亮一盏灯
春节的知名度早已遍布全世界。然而,除了中国人自己,只有真正的“中国通”才知道,中国最热闹的节日,不是除夕,不是初一,而是正月十五元宵节。除夕之夜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重要,家家团圆,围坐守岁,除旧迎新;大年初一,亲友串门拜年,互相祝福,和乐融融;此后的几天,虽各有节日使命,但不管是重要性或热闹程度已然递减。直到正月十五,才会......
-
〓 光明论坛·温故: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以“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来说明理想和方向的重要,“人不能没有理想,合作不能缺少方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系先贤王阳明所说。这句名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总结,也是当代人做人、做事的指导。我们都想在这个世界上做成有意义的事情或事业,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想要成就......
-
〓 让“实事求是”成为精神底色——人大党委书记靳诺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跨入大学校门,意味着你们就要告别父母,独立生活,以更加成熟的眼光和思维来审视并设计自己的人生之路。在你们的大学生活开始之际,我想借此机会围绕我们实事求是的校训,和大家分享三点体悟,以期共勉。 第一点体悟,要从我们的校训说起。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标示,认识人民大学要从认识“实事求是”开始。 当你们第一......
-
〓 干部谈读书:读经典,收获的是“种子”
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地充电,才能持续释放能量。“为政之道,务于多闻。”领导干部要提高执政水平,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领悟人生真谛,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题中之义。为此,本版......
-
〓 人民论坛:不做奇迹的坐等者
岁末年初,人们总是发出光阴易逝的感慨,我却觉得更宜于仰头展望,决意“人生从现在开始”。也就是说,即使在你过完80岁生日的那天晚上,如果突然梦想当作家,当清晨的一缕阳光挪上你的书桌,你拿起了笔,那么恭喜,又一个崭新的人生从此开始。有一位生活在河南农村的老太太,在她晚年的某一天,突然拿起画笔,其率性而为、真实朴拙的画风勾起......
-
〓 文化评析:“大家小书”应方便阅读
目前,人文社科丛书“大家小书”已出版发行超过百种。这套15年前由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倡导并撰写总序的图书,收录了夏承焘、顾颉刚、赵朴初、姜亮夫、刘叶秋、竺可桢等诸多大家的学术普及作品,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如今已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人文科普套系。 在学术界热衷于追求数十万字大部头的当下,由文化......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