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时评:“状元热”为何不降反升
每年的高考成绩一公布,“高考状元”就成为镁光灯追逐的焦点,“高考状元”这些被媒体热捧的“学霸们”成了“全民英雄”。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明确要求各地不得炒作“高考状元”,但难见成效。 诚然,在高考中能拔得头筹,说明考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社会予以适当关注也可以理解。但在教育部的禁令下,“状元热”只升不降,这其......
-
〓 亦有可闻:“祭灶”中的民意
“祭灶”又叫“辞灶”,是一项流传久远的民间习俗。祭灶所祭的“灶神”,也称“灶君”、“灶王爷”、“司命菩萨”等,是玉皇大帝敕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相当于现在的“保卫干部”。他官虽不大,却能直接面见玉帝;名义上“保护”百姓,却总是背着百姓打“小报告”……他的这种特殊身份和诡秘行动,直接影响了祭灶的......
-
〓 赵昌平:寒夜忆璇琮师
2016年1月23日,著名文史学家、中华书局原总编辑傅璇琮因病逝世。本报特约三位学者撰文,以寄哀思。今天——1月23日是上海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这寒冷之于我,不仅由于气温骤降到了十数年来沪上少见的零下六度,更因为彻骨的北风,同时吹送来一个钻心的噩耗——下午,傅璇琮先生在京仙逝!从1986年初识先生起,直至现今,我对先生......
-
〓 今天我们如何写作文·大家谈⑤:写作是现代人的核心竞争力
朱慧卿绘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在教育界有两个典型的“隐喻”:园丁与鲜花。把教师比喻成“园丁”,把学生比喻成“鲜花”,都是一种“物化”思考,而不是“人化”思考。但是,这两个“隐喻”,一直在深层次地影响着我们当代教育的观念,现行的考试制度设计中,一直不把学生当“人”,而是当“物”来考量的。在语文教育中,还引进了“科学”的观念......
-
〓 光明时评:时代需要更多的“邵逸夫”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逸夫”早已经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美好的符号,代表着漂亮的教学楼、完善的仪器,更代表着“达则兼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嵌入到每一个80后、90后的读书记忆中。 1月7日早上,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邵逸夫先生逝世,享年107岁。作为香港知名的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邵逸夫在文化领域有极......
-
〓 象牙权杖背后的良渚文明
2014年6月6日,“申城寻踪——上海考古大展”在上海博物馆隆重开幕。在第一展厅中,一件象牙权杖吸引了大批观众的目光。象牙权杖长约1米,由镦和主体两部分组成,主体呈片状,它是利用整根象牙剖磨制成,上大下小,顶端平直,下端为突出的榫状结构,可以插入椭圆形的镦部。象牙权杖表面装饰有精美繁缛的细刻纹饰,以主体转折处为......
-
〓 新闻随笔:立夏槐花香,农忙自兹始
日子在平淡中静静流淌,不知不觉夏日来到。近日翻书,得知浙江湖州旧俗:立夏日,小孩最为欢乐,因为这一天他们被允许外出野炊,所用蚕豆、笋、米及柴火都是他们自己募集或捡拾来的,谓之“烧野饭”。读到这里,笔者不禁想起童年时光。笔者老家在鲁西北平原,这里虽然没有“烧野饭”的习俗,但在记忆中,每年立夏,小孩子也能吃上一些野味,印象......
-
〓 中秋文化的“源头”与“活水”
中秋文化的源头深潜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其“活水”一直流淌至今,伴随民众生活继续向前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 从中秋的起源,可窥见中华民族的刚健厚德、隆情重义。相传,后羿射日后,从王母娘娘处得到一包成仙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不料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见,趁后羿外出狩猎,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情急之下吞......
-
〓 光明情结:给季羡林先生当编辑(下)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于加快前行的中国来说,虽然愈加是商品大潮、经济大潮的年代,但文坛和学界也并没有被打入冷宫“深院锁清秋”,相反,文化界始终是“弄潮儿向涛头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很热闹的。 在这些热热闹闹的文化活动中,季羡林先生和其他一些大学者、大作家、大文化名人一样,被当作旗帜,身后永远攘拥着......
-
〓 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堵截曹操之谜
大家读《三国演义》,其中有一段讲的是诸葛亮分派诸将堵截依照吴蜀赤壁计划必然溃败的曹操,其中把把守华容道分派给了关羽。依照《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在书中的解释当然就是诸葛亮观星象知天机,晓得曹操不当亡,借以让关羽彻底还清曹操的隆情。所谓诸葛亮夜观星象,知晓天机,当然是一种迷信。虽然战国有甘德石申这类大星相家,很有名气,而且......
-
〓 伟男子与楚霸王之间
吾读《史记·项羽本纪第七》并《史记·高祖本纪第八》三余次,胸中常有兴奋与惋惜之意,更有钦羡、崇敬与庆幸之情。难抑心中冲动,遂有笔墨涂于此,借以直抒胸臆耳。项羽乃自古及今为人所称羡之英雄、伟男子,何也?概因其见游会稽之始皇之威仪而曰“彼可取而代也”,因其“力拔山兮气盖世”也。项羽初起时二十四岁,戎马八年,“身七十余战,所......
-
〓 文物“归来”渠道可多样
6月28日,国宝级青铜器皿天全方罍器身和器盖在湖南长沙“合体”,并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引来了多方瞩目。皿方罍的“身首合一”之所以为人津津乐道,不但是因为长期流落海外的商周青铜器器身回归祖国,还是因为此次国宝回归采用了洽购的方式。湖南省博物馆正式致函纽约佳士得拍卖行,相关的领导和专家、热心收藏家和企业家等组团前往纽约......
-
〓 中国传统文化从政修养内涵及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从政者正己修身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强大生命力,对当今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仍有重要启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为政以德、正己修身”等中国古代主张,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强调从优秀......
-
〓 漆宇勤:荷香柔软
菡萏、玉环、红衣、芙蕖、水芙蓉、水芝、水华、泽芝、藕花……好吧,不捉迷藏了,我结束这个可以超过四十个名词的命名游戏,用更通俗的词语来称呼你:莲,或者荷。这种水生植物实际上比人类要更早出现在地球上。它们与那些古老的蕨类一起,顽强地在恐龙时代活着,等待原始人类的出现。这个过程有些漫长,当然,即使再漫长,这古老的原住民终于还......
-
〓 海岩:姚黄魏紫俱零凋——红木家具今古谈(连载七)
楠木木材纹样 楠木品种包括闽楠、细叶楠、红毛山楠、滇楠、白楠、紫楠、乌心楠、桢楠、水楠、香楠等二百余种之多,1997年的木材国家标准中就列入了八种。某些售卖楠木家具的商家说金丝楠产于“桢楠”,但林业部门却将其列明为“紫楠”的别称。王世襄先生在其著作《明式家具研究》中,也认为“金丝楠”出自紫楠。故宫那些贴金漆饰家具......
-
〓 思考者说:清欢之味
苏轼的一首《浣溪沙》里,有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两个字,宛如一缕风中的茶香,让人心情怡然。清欢,是一种清新恬淡的心境,是一种豁达自得的生活态度,是一种随性诗意的人生情趣。 清欢有味,这种味,是余留的淡香,回味无穷,妙不可言。可是,清欢之味好像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现代社会,灯红酒绿的喧嚣中,我们习......
-
〓 推动全民阅读:阅读,创造城市生活新方式
“深圳读书月”已连续举办了13届,成为这个年轻的城市中最受市民欢迎的文化品牌;而深圳正在成为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从深圳读书月的实践和发展中,我们对城市阅读活动形成了一些基本的体会和认识。 要将全民阅读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加以推动。读书不仅是修身养性的个人行为,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选择。城市拥有知......
-
〓 半日闲谭: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又是一个9月。今年9月10日,是第三十二个教师节。在这个以师为名的节日里,看着微信、微博被纪念教师节的各种内容刷屏,不禁想起了一代“文圣”韩愈这篇著名的《师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三十五岁的韩愈,刚由洛阳闲居进入......
-
〓 王玉堂:西瓜趣话
西瓜是夏令消暑佳品,历来为人们所喜爱,留下了不少有关西瓜的趣话。 南宋诗人范成大《西瓜园》云:“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葡萄苜蓿夸。”文天祥写有《西瓜吟》:“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真是不乏英雄气概。元代诗人方夔《食西瓜》诗更是绘声绘色,留下“缕缕花衫......
-
〓 从钗黛妙身上看儒释道
宝钗黛玉妙玉《红楼梦》中对贾宝玉有明显爱慕之心的小姐有3位:薛宝钗、林黛玉和妙玉,仔细读来,发现她们分别体现了儒道释的价值观,令人感受到作者的匠心。儒道释三家几乎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当然也影响了《红楼梦》的整体思想。薛宝钗虽出身富商家庭,却完全接收与承继了儒家思想。儒家的主要精神之一是积极的入世态度,一个有才能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