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下考古,打捞沉没的文明
日前,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公众介绍了“南海Ⅰ号”的阶段性发掘成果。800多年前的南宋,一艘满载货物的海船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出发,前往东南亚、西亚地区完成一次例行的贸易,船行至现在广东阳江海面附近沉没。1987年,这艘未能完成航程的沉船终于被发现。2000年起,国家文物局组织水下考古队,......
-
〓 文化评析:G20推开文化中国一扇窗
西子湖畔的演出,与其说是中国文化秀,不如说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合作。如果说经济上的“中国方案”是在促进经济复苏、合作共赢,那么文化上的“中国展现”则是在交流文明、沟通心灵。G20杭州峰会已圆满闭幕,而中国文化的新一轮全球性传播也许才刚刚开始。比如那台饱含浓郁中国味的演出《最忆是杭州》,就令人印象深刻、久......
-
〓 褒贬之间:说话的分寸
小时候,大多接受过谨言慎行的教育。成年之后,虽然也认可说话要讲求分寸的道理,但是这分寸究竟定在哪里,谁能说得清楚? 不久前,读到苏轼应约为朋友章质夫写的堂记,居然也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苏轼说:“余,天下之无思虑者也。遇事即发,不暇思也。未发而思之,则未至;已发而思之,则无及,以此终身,不知所思。”又说:“言......
-
〓 歌剧《红楼梦》推进中国文化有效传达
中国优秀文化的弘扬,不管是“走出去”还是“转内销”,我们都该乐见其成。希望以英文版歌剧《红楼梦》为起点,有更多的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完成文化的有效传达。这是发生在美国旧金山的一幕:深夜11点多,凡奈斯大街的战争纪念歌剧院门前依然灯火通明,刚步出剧院的观众意犹未尽地谈论着刚才的演出,有的观众还等候在“黛玉”的大幅剧照前留影纪......
-
〓 历史的拐点文明的流变——《四库全书》悲喜录
传统典籍的集成 谈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典籍,人们一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四库全书》。1772年,乾隆皇帝颁布敕令编纂《四库全书》。为此,皇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各类典籍。朝堂360多位官员学者进入编委会组织编纂,全国遴选3800多位文人学士从事抄写。因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因收录典籍3500多种,7.......
-
〓 光明论坛·温故: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2014年9月9日,时值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国教师教育重镇北京师范大学,同广大师生共度节日。在同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他援引荀子“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的说法,高度肯定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一句,语出《荀子·大略》。荀子指出,是否尊重教师,......
-
〓 高教论坛:大学在当代最根本的价值
在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对大学价值的认识在发生着变化,一些功利浮躁的价值观正在左右着大学作用的发挥,这需要我们以更加冷静严谨的态度,来全方位地探索分析大学在当代最根本的价值和最核心的竞争力。硬实力、软实力与大学功利化思潮 大学在现实中其功能和作用的大小,取决于这所大学的实力。大学的实力可细......
-
〓 风雅踏青
不知不觉,严冬离去。春,已经静悄悄地回来了。大约是在爆竹中人们举杯欢送旧年的那一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或许是立春前后,伴随着漫天春雪的翩翩起舞。(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春天的第一位使者就是那枝头寒雪怒放的寒梅。(问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李白《早......
-
〓 科学与儒学——答汤一介先生复函
汤先生 座右: 复函恭颂,不胜感激。在下虽忝列计算机系教授之席,实乃化外之人。方过不惑,便以为稍有所得,遂贸然求教。蒙先生不弃,详加指点,三生之幸矣! 逢《中华读书报》约稿,先生转告有意将复函发表,并征求鄙人意见,此乃惠众之举,远胜鄙人雪藏。捧先生教诲半月有余,本想深思熟虑再行讨教,缘此际遇,特将不......
-
〓 愧对三峡
从孩提时代背诵《早发白帝城》就神往三峡之游,直到华发已生才得以了却这一夙愿,岂知一上路,竟然忧喜交加,不是三峡不美,而是环境污染给了三峡亘古未有的重创。随着游船的启航,江山依旧,风物已非的感觉愈来愈加强烈。江面最狭处只有一百多米,同行的往往有七八条游轮,吞吐烟雾,峡谷中浓烟滚滚,“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景象......
-
〓 品味古籍·《礼记》:儒学礼仪之圣典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因为东汉郑玄的《六艺论》、晋代陈邵的《周礼论叙》和《隋书·经籍志》都认为它是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定的。《礼记》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著作,从所起作用的大小来估计,《礼记》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而远超《荀子》。西汉以后,《礼记》由一部儒学短篇杂编上升为泱泱大国的一部重要经典。唐代设科取士,把《......
-
〓 中国围棋史话(九):晚唐五代低颓卑弱的围棋
唐文宗以后,唐王朝国势日衰。朝廷内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吏治腐败。地方上土地兼并加剧,赋税加重,藩镇势力日益强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随着盛唐气象的一去不返,那种泱泱天朝的自豪之感,那种兼收并蓄的博大胸襟,那种希望致君尧舜兼善天下的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也一去不复返了。代之而起的是对官场仕途的极度厌倦,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力图......
-
〓 “黄帝祭典”之争应走向共赢
争议各方不妨多些共赢意识和包容心态,共同致力于把文化符号背后的文化资源做大,走向共赢。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只看到文化资源背后的经济利益,而忽视文化本身的保护和传承。据媒体报道,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丁酉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和“丁酉年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这两个概念很难区分清楚。事实上,它们的举办地分别在河南郑州新郑和陕西延安......
-
〓 文化评析:文艺评奖应以稀为贵
文化部日前通报称,将大幅压缩全国性文艺评奖,大力解决奖项过多过滥、重数量轻质量问题。文化部原有各类全国性奖项41个,整改后共取消25个,转出1个,只保留15个,减少60%以上。 这回,整改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具体到项目,哪些奖项被压缩掉,都能查到。比如取消文化部创新奖、全国戏剧文化奖;比如由文化部直接主办的......
-
〓 访古识香——浅谈中华传统香文化
明人画十八学士图 汉代流行的博山炉上,就把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夸张结合起来,在炉体上雕塑或刻画上神仙、动物等形象,炉中香烟飘出时,意象中的“天国”就直接享用到了这些香烟。图为汉代彩陶绘香熏炉。 中华传统香文化博大精深。从最初燃香祭祀和驱瘟避疫起,在5000年的香文化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养礼、养心、养生这三大用香......
-
〓 国学漫谈:朱熹解经之于训诂
在清代推尊汉学的学术语境中,宋儒备受讥诋排讦,学人多斥其治经尽废训诂,空究义理。如阎若璩云:“古来相传训诂之学,至宋人而亡,朱子尤其著者。”程恩泽云:“宋人弃训诂,谈义理,自谓得古人心,不知义理自训诂出。”依此类訾议,宋儒于训诂学非但无济益之功,反有戕害之过。平心而论,在训诂上,宋儒虽然不及汉人之专门、深粹,但......
-
〓 光明时评:“本科转专科”是改革探路
据媒体报道,日前,华中科技大学发布的《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科管理办法(试行)》,让很多网友长了见识——从下学期开始,普通本科生学分不达标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入专科学习;达到专科毕业要求后,按专科毕业。消息一出,就激起不小的舆论涟漪。其实,早在2003年,海南大学就有过23名本科生因学分不......
-
〓 追逐远大梦想肩负时代使命——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这些天,我总能看见你们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拍照留影,你们也一定在回忆这四年难忘的时光。每一届学生都有特殊的校园经历,在你们的回忆中一定有这样的一幕——你们在新清华学堂观看话剧《马兰花开》时,很多人都落泪了,你们都被“两弹元勋”邓稼先学长以身许国的精神所感动,并真切地感受到了责任的含义和分量。 在这里,我想告诉......
-
〓 读史札记: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浅谈
中国古代钱币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最初的分工。当产品有了剩余,就出现了交易。《诗经》所记载的“抱布贸丝”、“握粟出卜”,就反映了早期的交易情况。有了交易,就会产生货币。从商代中晚期出现铜贝开始,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币、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直至延续到清末的制钱。钱币贯穿于中国古代......
-
〓 光明谈:对于错误,博物馆不可草率对待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日前被网友指出了9处错误,包括展品命名错误、说明牌信息过时、说明牌张冠李戴等。目前,博物馆表示,已连夜排查纠错,虚心接受网友的批评指正。博物馆作为文化展示的集中窗口,其严肃性与准确性必须得到最高规格的对待。令人遗憾的是,近些年博物馆里出错屡见不鲜,见诸报端的就有宁波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