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历史的相似性:“三闾大学”的镜子
通俗史学,这几年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算得上是很“热火”的,它之所以“热”,我觉得,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当在于“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它把过往的既定史实与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从而激发了人们走近历史、认识历史、进而开发历史的心理期待与生命追求。 正因为历史有相似之处,人们才会在历史中看到现实的影子,从现实......
-
〓 何家安:心里有数好作画
华山图(中国画) 罗 铭 我在西安美院学习时,跟随罗铭先生学习山水,当时罗先生已是70高龄。 1985年初夏,罗先生带着我和另一位学生小曹去庐山写生,临行时,刘文西院长再三叮嘱我们要照顾好老师的生活,注意安全。罗先生早年毕业于上海昌明艺专,师从王一亭、贺天健、黄宾虹等艺术大家,他的笔墨路数可以说是自明清以来......
-
〓 “中华之光”在于人
不久前,“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揭晓,昆曲推广者白先勇、中美民间大使陈香梅、陈式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儒学研究者杜维明、钢琴家郎朗、泰国侨领梁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篮球运动员姚明、在非洲推广中华文化的曾繁兴、法国友丰书店创办人潘立辉等10人获奖。10位“中华之光”人物,并不全是家喻户晓的“传媒宠儿”,或......
-
〓 龚明俊:孝道教育何须“跪拜”
日前,上海某民办学校举办“孝敬文化节”,800多名学生集体在父母面前磕头,引发热议。有家长认可这种普及传统文化的方式,也有学者表示如此推广孝道要慎重。学校开展孝道教育,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但具体做法值得商榷。如今,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已不再跪拜父母;即便在古代,跪拜也有特定条件或情境,一般作揖即可。无论古今,跪拜都并非孝......
-
〓 世说心语:历史杂感
(一)在纸上写下“史”字时,一定要格外虔诚,否则就是一种亵渎。以前,看说文解字,就因这“史”而感动。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此字本意,指史官,其结构,下方,一个“又”字,象征一人之手,上方,一个“中”字,取意正大光明。此手,刚劲有力,挥舞于书简之上,记天下不平之事。此中,堂皇大气,高悬于印堂之前,禀本人高贵之......
-
〓 文化聚焦:传统经典如何走进当代生活
中华传统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但近百年来,传统经典已慢慢淡出了许多中国人的精神视野。如何让传统经典重新走进当代生活,走进人们的心中,成为滋养精神成长、涵化行为养成的丰美精神食粮,切实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当前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对传统经典缺乏阅读和了解 为......
-
〓 塾师诗联趣话
传说郑板桥任知县时,当地一塾师前来申诉,说教书一年,才得到8吊钱酬金,还被东家辞退了。郑板桥为试试这位先生的学识,指着灯笼出了个上联:“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亮东南西北”。先生稍一思索说:“一学年,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郑板桥见该先生文思敏捷,就将其留在县衙做了个小吏。 某塾师遇到一个刻......
-
〓 书法:人类精神的心电图
江山如画西江月一枝花中国书法的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千年。第一个千年是从西周到两汉,是中国书法的产生期。在这个阶段,字体以甲骨、金文、篆书为主,主要是象形字,笔划的特点是粗细都一样。第二个千年是从汉到南北朝,或者到隋唐,实际不到一千年,是中国书法的成熟期。在这个阶段,字体出现了真草隶篆,笔划开始出现了横竖撇捺点,表明中国书......
-
〓 见仁见智:呼唤国家阅读战略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4月21日《光明日报》撰文《全民阅读应成为国家战略》,指出当我们真正审视全民阅读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国家竞争力上的重要意义,必将重新发现全民阅读所具有的这种独特而又持久的重大价值。若能将其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全力以赴地推行,受益的不仅是当下国人,更能濡染子孙后代,复兴并强壮中......
-
〓 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从政协委员倡议禁播《水浒》说起
今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倡议:电视剧《水浒》宣扬暴力,应该禁播。当这一提议被媒体报道为“委员称为维稳禁播水浒”时,网上嘘声一片,一些网友甚至批评该委员没文化。 我不知道这位委员的动议是否真是为了维稳,若果真是为了眼前的维稳,被网友批评自然在情理之中。但我关注的是该委员另外一句话:“《水浒》是旧时代的名......
-
〓 新闻随笔:人文关怀是大学最可爱之处
近日,两封信刷屏朋友圈,成为测试人们泪腺是否通畅的一碗鸡汤。甘肃男孩魏祥从小身患残疾,童年遭遇父亲亡故,遭受着来自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但在坚强的母亲陪伴下,12年求学路风雨无阻,今年高考考出了648分的好成绩。恩怀虽报,但新愁又上心头。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大学依旧离不开母亲的陪伴与照料,魏祥因此有个小小的请求,希望有......
-
〓 学问之要在定心
据说,现如今,千万不要问一个大学生“论文写得怎么样了”,这是很伤感情的话题,其破坏力不亚于问一个大龄单身青年什么时候结婚。怕被问,是因为论文难写,写好更难,能写出新意写出高质量,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一般来讲,书斋里的论文很难即刻对社会产生影响,但最近却有一篇论文火了。近日,一篇北大博士冯军旗的论文《新化复印产业的生命史......
-
〓 孔子的“见义勇为”观
孔子《论语》中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意思是不该祭祀的那个鬼,却祭祀它,叫做谄媚;发现大义所在而理当有所作为的事,却无所作为,叫做没有勇气。不少学者认为这是两个小节,彼此没有多少联系。有学者做过一些合二为一的尝试,总归觉得比较牵强。钱穆《论语新解》说:“本章连举两事,若不伦类,然皆直指人心。盖社会种......
-
〓 古韵流芳:妙趣横生赏荷联
荷塘清趣 胡絜青/作 中国嘉德供图 荷花,素有“花中君子”之雅称,它的高洁、无瑕,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古今文人雅客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荷对联,读来妙趣横生。 唐伯虎曾到一寺庙游玩,长老请唐伯虎在一幅和尚画的“出水芙蓉图”上题字,唐伯虎不禁脱口吟出一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但苦思不得下联。直到清代......
-
〓 名家读经典·史家的“童心”:《史记》阅读体验
《史记》(全十册) 中华书局出版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前90年)《左传》有“昭公十九年矣,犹有童心”的说法。《史记》沿袭了这一记载。《鲁周公世家》载:“昭公年十九,犹有童心。”也可以说这是较早使用“童心”这一词语的文献。不过,《左传》以批评的口气言“童心”,《史记》却没有明显的否定性倾向。裴骃《史记集解》引东汉学者服......
-
〓 察言观市:莫让商业化“喧宾夺主”
近日,北京热门景点南锣鼓巷因游客人数严重超出承载能力而暂停接待旅游团队,并主动取消3A级景区资质。有人认为,此举是南锣鼓巷“休养生息”之举,意在找回日渐丢失的文化魂;也有人表示,暂停接待旅游团队并不能起到限流作用,南锣鼓巷依旧重复上演着熙熙攘攘的“景致”。未来,南锣鼓巷走向何处仍不可知,但当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今的南......
-
〓 今夜,为故乡祈祷
望着荧屏,我又一次泪流不止,为了我那多灾的家乡,为了我家乡的亲人。 这一次,你又遭遇厄运,万千目光、祝福、行动、爱心如潮涌向你。泪再次涌出,心又一次的颤抖,一如五年前那个黑色的日子,经历了多少生离死别、艰难险阻! 雅安、汶川都是你跳动的脉博。感动于同胞们对你的关爱,泪水涌满我的眼眶,我的心房;今夜,......
-
〓 名家谈书店
“我们需要的读书,是一种发自心灵的对读书的本然喜爱。”现在读书的人不少,但其中多是功利性读书,而我们需要涵养一种真正的读书之风,这种读书是源于心灵需求,源于单纯喜欢,较少功利性与目的性考虑。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实体书店的困境,我认为是一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必然现象,到了以后,随着社会读书风气的日渐浓厚,人们的文化素养越来越高......
-
〓 再铸不屈民族魂——观越剧新编历史剧《屈原》
新编越剧历史剧《屈原》在情节铺排上层层见戏,演员技艺精湛,细腻地表达了人物情感,突出展现了屈原的家国情怀、崇高信念与理想追求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广为人知的诗人和思想家。新近由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创作的新编越剧历史剧《屈原》,被搬上了舞台。该剧以屈原一生经历为线索,突出展现了屈原的家国情怀、崇高信念与理想追求。在新剧目的创作......
-
〓 古史撷趣:古代口香糖
古代也有口香糖,古代的口香糖是丁香。古人由于缺乏科学的口腔保健知识和有效方法,口腔清洁不够彻底,有时肠胃消化不良,以致口臭。而如何去除口臭,古人也有很多妙方,最主要的一个方子,就是口衔“鸡舌香”。因为“花实丛生,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击破有顺理而解为两向,如鸡舌”而得名的“鸡舌香”,便是丁香。这味因为花筒细长、形状像钉子......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