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评析:传统技艺如何摆脱生存困境
近期,已故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先是因为“制片人下跪求排片量”而引起舆论热议,现在终于靠电影自身质量赢得了口碑。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徒弟游天鸣一个人在师父焦三爷墓前,孤独地吹奏着“百鸟朝凤”这支唢呐匠心中最神圣的曲子。坐在影厅里的笔者,听着苍凉悲鸣的唢呐声,久久不忍起身。《百鸟朝凤》以唢呐匠游天鸣的成长为故事......
-
〓 教育要将“理工”与“人文”结合
过去我们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今天来看,只有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人,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正所谓“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大学的学习,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世界的认知定位,是独立思考的品......
-
〓 风姿独秀话古亭
作为建筑设施,早期的亭子非常简陋,不过是一个蘑菇状的小棚子,其功用亦非观赏,而是供人歇脚的公共设施。到得后来,亭子的内部结构逐渐完善,外观也愈益华丽起来,但仍以独体建筑居多。典型的亭子通常由台基和柱础、立柱和栏杆、垂脊和檐檩、藻饰和彩绘等构成。构造简约而孑然独秀,小巧玲珑而四围洞开;宝顶朝天,引来探骊龙爪;黛瓦罗伞,疑......
-
〓 在一起——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毕业季,学生在拍摄毕业照。CFP 开栏的话 又到一年毕业季,梦想伴随着离别的忧伤启程。校园,老师,小伙伴们……此时,变得如此难舍。 分别的时刻,毕业典礼上校长的“唠叨”,同学的誓言都将化做刻骨铭心的暖流,抚慰未来的漫漫长路。 这一季,校长们叮嘱了什么?青春的心又如何做答?让我们与他们一同感受毕业......
-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大学个性和特色取决于良好学风
个人小传李忠云,汉族,1955年3月生,湖北孝感人,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与管理,现任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大学是一个因学而聚、因才而兴的神圣殿堂。一批追求学术梦想的学人积聚在一起,探寻真理,发展学术,服务社会,培育新人。显然,大学的要义不在“大”而在“学”。学生......
-
〓 黄朴民:怎样读《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最为杰出的兵学著作,被人们尊奉为“武经冠冕”、“百世谈兵之祖”,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的很多合理内核,直到今天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对现代军事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借鉴意义,还渗透到军事以外的领域,对商业竞争、企业管理、外交谈判、体育竞赛等也有深......
-
〓 金台随感·诗词里的文脉(一):文脉绵延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听到诸如“中华两千年文脉断绝”之类的感慨。若说这种论调是“久已有之”,倒不如说是“古已有之”更为妥帖:诸如“崖山之后无华夏”之言,确实是每个时代都未曾断绝。文脉究竟是什么,此问大矣,我自认不敢作答。然而这一番言论,却引起我一番感慨。前阵子去河南鹤壁,听闻当地一条河流号称“中国诗河”。乍一听,心里一......
-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文凭、文明与文化
在研究型大学中,研究生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科研工作的参与者;尤其是博士生,是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生力军。作为一所以生命科学、农业科学和食品科学为优势的研究型大学,我校一直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近年来对研究生教育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革。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科学的质量观,全面提高研......
-
〓 大地漫笔:寄语新编语文课本
语文课,有新样貌。眼下正是中小学开学季,全国的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应该都已经拿到崭新的语文书。今年,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语文教材在全国所有地区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全面启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说,新的语文教材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语文教材编排调整受关注的景象可以想象。就像每......
-
〓 从挫败中学习——摘自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2013级开学典礼上的致词
这里摘录的是清华大学201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给予新走入校园的莘莘学子的忠告。对我们每个正在校园,或已经走出校园的人来说,相信也都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
-
〓 紫竹斋诗话:千古诗心共明月
中秋(粉瓷彩板) 李磊颖/作 中国嘉德提供 咏月诗词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文中,可谓俯拾即是。历代诗人似乎没有不咏月的。有托月言志的,也有赏月写景的,有望月思乡的,也有对月恋情的,风格多样,情怀迥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充满了深切怀念的情绪;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则是一幅养......
-
〓 行与思:一流大学要有一流人文
说起四大名著,看过的居然寥寥无几;谈到丝绸之路,竟不知在中国版图什么方位;已被辟谣的帖子,还在没头没脑地转载……文史哲艺课程开设面较窄、公选课被用来混学分、思政课常常无人问津……种种现象皆指向大学人文教育的缺失。当一流大学的建设提上日程,人文教育的脚步更要及时跟上。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似乎更加重视科......
-
〓 人民日报:教书治学不宜“龙虾三吃”
现在新出的各类学者讲义书中,往往是精益结成者少、仓促而成者多,前沿成果者少、陈词滥调者多,修订完善者少、照搬照挪者多每逛书店,总能看到讲堂录、讲稿、名师讲义之类的书,华丽地躺在推荐位置。有些确为学者讲稿,有些附以现场答问记录,还有些把学生作业收录在内。甚至,有些把发表过的文章或个人网文掐头去尾,汇编成册并冠以讲义之名出......
-
〓 郭齐勇:书房·课堂·路上
回顾2013年的读书,不期然与唐氏兄弟相始终,年初读《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年杪读《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都与“唐”“家”有关,不禁哑然失笑。 唐氏兄弟满腹经纶,经历颇为传奇。唐兄为敝校学长,现居江城,为阅江楼主,时相过从;唐弟虽则未曾谋面,然心向往之。其兄常笑言,过去人家介绍浩明,称这是唐翼明的弟......
-
〓 龚延明:诗说汉代经学
汉代经学的今、古文之争,历来是汉代经学史中的一个学术热点。何谓今、古文经?其产生的由来与两者有何差别?请试读: 何谓“经”? 本非书籍名。本义“南、北道”,书名属引申。 战国时百家, 其书始称经。百家讲治道,治道书为“经”。 自汉武重儒, 儒术得独尊,百家皆废黜,其书不称经。 治......
-
〓 且说收藏:“活起来”勿忘本
让博物馆藏品“活起来”,强化藏品的合理利用,让蕴藏其中的文化内涵成为今天的精神动力,既是博物馆人长期以来的实践,又是当今业界的新锐课题。让藏品“活起来”,在陈列展览和教育活动中,即是充分展示藏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及其对今人生活和未来的启示,使观众能便捷、自然地获取信息,实现藏品与观众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对话。在实现这一......
-
〓 人才史话:视人才为国宝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与秦昭王因为一块和氏璧差点发生了一场战争,尽管最后“完璧归赵”,但也从一个侧面看出,这些君王把稀世珍宝看得比人的性命重要得多了! 珍视奇珍,这也无可厚非,毕竟物以稀为贵。但如果真把这些吃不能吃,用不能用的东西当成了宝,那就大错特错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录了一段齐威王与魏惠王的对话: ......
-
〓 谈艺录:天籁的从容
《散氏盘》《散氏盘》拓文 小时候被逼着练字。午休时候,知了一阵阵叫着,我在大方块青砖上练习柳公权,下意识地,就想少写或是不写——没有哪一个孩子喜欢带上笼头。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不管什么艺术形式,其核心价值应该有愉悦的成分。有多少孩子在人云亦云的教学方法中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对那些人为的清规戒律心存恨意——毫无疑问......
-
〓 杨雪:假如人类失去记忆
近日因为中国将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的相关文献资料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记忆遗产,“世界记忆名录”这一开始于上世纪末90年代的项目受到人们的关注。 如果从概念上讲,世界记忆工程应该是世界遗产目录项目的延续。世界遗产关注的是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如具有历史、美学、考古、科学或人类学......
-
〓 水下考古,打捞沉没的文明
日前,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公众介绍了“南海Ⅰ号”的阶段性发掘成果。800多年前的南宋,一艘满载货物的海船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出发,前往东南亚、西亚地区完成一次例行的贸易,船行至现在广东阳江海面附近沉没。1987年,这艘未能完成航程的沉船终于被发现。2000年起,国家文物局组织水下考古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