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论员随笔:让诗意穿越生活的丛林
诗歌为个体提供了自我对话的栖息之所,让人们得以跳出庸常,明白生活不只有苟且他们在寒风中挥舞着诗集,将酒吧围得水泄不通;有人因为没抢到入场券,索性翻墙而入……日前,以“诗歌与冲突”为主题的第四届香港国际诗歌之夜“转场”成都,“追诗族”们用近乎疯狂的行动,宣示了年轻人对诗歌的依然热爱,也促人思索当今时代诗歌的意义。的确,没......
-
〓 人才史话:人品决定结果
资料图片 曹彬像 北宋开国名将曹彬,当初在周世宗柴荣手下做供奉官时,掌管茶、酒等公共物资。尚未发迹的赵匡胤与曹彬交好。赵匡胤有一次想喝酒,就直接找到曹彬,想弄点酒喝。但是,说什么曹彬也不给。最后,曹彬自己花钱,买了瓶好酒,送给赵匡胤。后来,赵匡胤当了大宋朝的开国皇帝,给大臣讲他与曹彬的这个故事,说曹彬这个人的人品......
-
〓 节气·物候·立秋——末伏夏尽凉风渐至
立秋时节按传统历法,立秋是七月的节气。但按公历,立秋一般在8月7-9日之间,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35°。今年立秋交节时刻是8月8日4时01分。我们先看元稹的《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
-
〓 让古老的收藏讲述鲜活的故事——写在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
二〇一四年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海报。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再次到来。国际博物馆协会将今年博物馆日主题确定为“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再次将博物馆的价值聚焦于博物馆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收藏,并特别强调了博物馆的藏品在文化交流、社会沟通中的媒介与建设性作用。国际博协对这一主题做出了更为具体的解释:“这个主题提醒我们......
-
〓 艺林史话:郑樵和他的《草堂记》
说到草堂,人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成都的杜甫草堂、庐山的白居易草堂。这两位唐代大文豪的名气很大,瞻仰其草堂、拜读其诗文的人也很多。本文要说的草堂主人郑樵,知道他的人恐怕就不是很多了。 郑樵,字渔仲,宋代莆田人,原居仙游古邑霞溪之西。郑樵有着良好的家学渊源,却无意于科场,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读书做学问上,著述多达......
-
〓 写作与奖项
2012年,我没获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把我的名额占了,但我不生气,也不嫉妒。莫言是我们身边一位随和可爱的兄长,我们对他只有敬意。2012年10月11日晚上,我正在成都机场候机,接到阿来电话,告诉我莫言获奖,说他们正为他喝酒庆贺,如果我不走,一定一醉方休。 莫言的胜利,是文学本身的胜利。没有人能够对他的写作发......
-
〓 热点关注:如何评判高校男女失衡?
在高校的某些专业一个班里只有少数几名男生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CFPCFP 近年来,大学在校生“阴盛阳衰”现象受到关注,据统计,大学在校女生的人数10年来渐渐赶超男生。对于越来越明显的“女多男少”现象,虽然大部分院校只能无奈调侃,但也有一些高校采取提前批次男女生分别划线的方式,抬高女生录取线,以平衡男女比例,从而引......
-
〓 曹文轩:阅读是一种优美的姿态
关于读书的意义,可以说出十条、二十条来,我也想说这么几句话。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加富有魅力。读书不仅能改变我们的内心世界,读书还能改变人的外部形象。我去鲁迅老家绍兴的一个小学做讲座。我说你们这个地方曾经出现一个伟大的文学家,那些小孩都非常得意地说是鲁迅。然后我说,你们有没有想过,鲁迅这个小老头,他如果不是一个读书人,他走......
-
〓 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
苏轼号东坡,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可以说是历史是少有的全才。他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八面受敌”法。这里的“八面”,是指读书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他曾经把这个秘诀传给一个叫王庠的青年,他说:一本书的内容像大海一样,什么都有。读书时,不可能一下子把各个方面的内容者理解吸收了,要逐次去读,分别加以理......
-
〓 博物馆应成为中小学教育的“第二课堂”
位于法国巴黎东北部的维莱特“科学与工业城”,是欧洲最大的科普博物馆,该馆专门设立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维莱特班”,许多中小学将整个班级搬到“科学城”,每学期在这儿上一至两周的课,利用博物馆知识、设备、实物等资源,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亲手完成科学小实验等,博物馆每年要接待约250个“维莱特班”。(见7月19日《人民日报......
-
〓 望海楼:传统中医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凡是过去,皆为序曲。”——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诺贝尔获奖者演讲台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本土科学家的身影,第一次响起了清正柔婉的中国女音,第一次述说了中医药的故事。85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的诺奖之旅,在千里之外的斯德哥尔摩,掀起猎猎的中国风。“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当年,中医古籍的记载触......
-
〓 大家手笔:当代学术研究三法
学术研究活动只有使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行有所循、业有所成。在半个多世纪的英语教学与研究实践中,我摸索出当代从事学术研究的三种方法:转变视角,系统化研究,跨学科研究。转变视角对于学术研究至关重要。所谓视角,就是看待事物和现象的角度。人们如果总是从同一个视角观察事物和现象,习以为常,就难以发现新问题、难以创新。“横看成岭侧成......
-
〓 习得——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为学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典出:《论语·为政》原文:同引用释义: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只思考、不学习,思考也会陷入困境。注重学习和思考之间的关系。学习包括从书本上学,也包括从实践中学。“思”可以理解为问题意识,只有带着......
-
〓 不要让吟诵变成才艺表演
吟诵是旧体诗歌的一种传统活动,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吟诵一度不绝如缕,可喜的是在文化界一些前辈的呼吁倡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之下,吟诵如今已经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有全面复兴之势,各地的吟诵社团纷纷建立,各种吟诵活动也热闹非凡,但毋庸讳言实际社会效果并不理想,一般大众对吟诵仍然是狐疑观望乃至敬而远之。个中......
-
〓 中华家训·修身
施惠无念 受恩莫忘【原文】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清〕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 【译文】帮助了别人,不要念念不忘;受了别人的恩惠,不要忘记报答。做一切事情应当留有余地,得意时须知足。别人有喜庆之事,不要有......
-
〓 读书人为什么不读书了
精英们不仅要学有精专,更应该是博雅君子,这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来涵养刚刚过去的一年,你读过什么好书?这或许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因为被问的人可能一年到头也没读几本像样的书。也正因此,每到岁尾年初,一些媒体或出版机构评选的“年度好书”才会引起不少人的注意:即使没读过,好歹也知道个书名吧。晒在朋友圈里,至少证明自己还在关注文......
-
〓 告别布鞋院士难忘一颗初心
“布鞋院士”,68岁的李小文1月10日离世,消息来得很突然。尽管他留下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但他离去的当晚,网络社交平台上,对他的怀念还是铺天盖地,一如他在去年因光脚穿布鞋授课而走红,成为网友口中“不起眼却身具盖世神功的扫地僧”,和大众眼中“有个性、有才华、有风骨”的科学家。李小文的“走红”,在于他身上折射出的......
-
〓 郑宝元:论南北制扇风格的差异
郑宝元所制木扇 中国的文人雅士,对扇子情有独钟。在他们手中,扇子早已不仅是夏季消暑纳凉之物,更是笔墨丹青的绝佳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千年来华夏子孙除了不断地继承祖先的原始文化,也融入了每个时代鲜明的特征,并进行着发展与创造。折扇的发展也应是如此。折扇作为民间手工艺品的一种,在明清时期曾盛极一时。从折扇的外部......
-
〓 北京市党政干部报刊阅读状况调查
2010年本人以党政干部为受访对象,完成了《北京市党政干部读书生态与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认知》(该文已经在《中华读书报》2011年11月16日全文刊发),该文对党政干部的读书状况做了分析,此次北京市党政干部报刊阅读状况调查意在作为系列调查,在内容上作为阅读状况的重要补充。本次调查按照行政划分,调查覆盖市区县乡......
-
〓 文史遗痕:感念当年的“书友”
自古至今,不少人有藏书的爱好。我虽有一定数量的存书,却还够不上真正意义的收藏;留给我珍贵记忆的倒是少年时期陆续购买和收集的30来本书。这些书大部分是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书店出版的,少量还是国统区书店所出版。这些书曾伴随我童少年难忘的时光,滋润我成长。说来有点好笑,在日本投降后的1945年至解放战争的1948年......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