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宝元:论南北制扇风格的差异
郑宝元所制木扇 中国的文人雅士,对扇子情有独钟。在他们手中,扇子早已不仅是夏季消暑纳凉之物,更是笔墨丹青的绝佳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千年来华夏子孙除了不断地继承祖先的原始文化,也融入了每个时代鲜明的特征,并进行着发展与创造。折扇的发展也应是如此。折扇作为民间手工艺品的一种,在明清时期曾盛极一时。从折扇的外部......
-
〓 北京市党政干部报刊阅读状况调查
2010年本人以党政干部为受访对象,完成了《北京市党政干部读书生态与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认知》(该文已经在《中华读书报》2011年11月16日全文刊发),该文对党政干部的读书状况做了分析,此次北京市党政干部报刊阅读状况调查意在作为系列调查,在内容上作为阅读状况的重要补充。本次调查按照行政划分,调查覆盖市区县乡......
-
〓 文史遗痕:感念当年的“书友”
自古至今,不少人有藏书的爱好。我虽有一定数量的存书,却还够不上真正意义的收藏;留给我珍贵记忆的倒是少年时期陆续购买和收集的30来本书。这些书大部分是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书店出版的,少量还是国统区书店所出版。这些书曾伴随我童少年难忘的时光,滋润我成长。说来有点好笑,在日本投降后的1945年至解放战争的1948年......
-
〓 新闻随笔:惊蛰至雷声起桃花开
过了雨水,就是惊蛰。 惊蛰在“九九”之末,大地回暖之际;蛰伏的昆虫睁开了眼睛、鼓起胸腔,张开了嘴巴,开始歌唱。我上大学之前,在湖北东部山县乡村蛰伏了十九年,每到惊蛰时节,总能感受到冬小麦拔节生长的声音,在雨水滋润下,准备春耕的土肥堆上长出成片的高粱嫩苗。随着惊蛰春雷的发动,原本寂静的田野,突然响起蛙声一片......
-
〓 光明论坛·温故: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
在不久前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语“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一句,来说明谋求新的发展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突出强调了发展理念之于发展的重要性。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这句话出自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张子正蒙注》。《张子正蒙》是北宋思想家张载的代表著作,其原文是“循天下之理......
-
〓 陈平原:谈读书,兼怀一位师长
作为具体的“读书人”,你一辈子只从事一个小小的专业,就精神需求而言,实在有点可惜。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在高深的专业研究之外,保持对于宇宙、对于人生、对于艺术的广泛兴趣,这是一种值得欣赏的生活态度。过分学科化与专业化,导致不同知识类型之间很难沟通、对世界及人生的理解支离破碎,以及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之间存在巨大鸿沟,......
-
〓 阮直:现代化就是让多数人惰性化?
作了几十年的编辑,突然发现自己会写的字越来越少了。那天老婆发短信,问我“襄樊”的“襄’字怎么写,我怎么也想不起来,我说你转到拼音键不就完事了,可她又不习惯打拼音。便有了讽刺我:“你也算个编辑?”近些年由于我完全依赖键盘的字母书写汉字,别说复杂的字,就连一些常用的字不借助拼音输入法有时也想不起来了。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给人们......
-
〓 霍艳:图书馆里的亮光
这是北京最为繁盛的区域,金钱和欲望像野草一样无止境地滋长,没过了人的头顶。飞驰而过的跑车以大马力轰鸣着嘲笑开往燕郊的拥挤的公交车。高档写字楼内是踩着高跟鞋的精致女子,玻璃墙体上映射出寒风中瑟瑟而过的女孩。把Bottega Veneta刺绣隐藏在角落里的新贵们对把Louis Vuitton贴得浑身都是的暴发户们嗤......
-
〓 著作等“心”更可贵——一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
从前盛赞某人著述丰富,常用“著作等身”一词。在写作艰辛、出版困难的古代,能留存下几卷呕心沥血之作以遗后人,那就是“立言”的不朽功绩了。在地方志的艺文志或经籍志里,很可能要写上一笔,从而名垂青史。进入现代社会,出书作文对于普通人而言都已经不是难事。尤其是近些年,学术研究逐渐进入“课题时代”,加之学术普及化的需求日益增加,......
-
〓 校训的故事·忆述·肖复兴:重思汇文校训
我的母校北京市汇文中学,有143年的历史。三年前参加140周年校庆的活动,看到了当年的校训被制作成巨幅的木牌,放在了校园醒目的位置上,驻足观看并与之合影留念的新老校友很多。新中国成立以后,曾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怎么提这个校训,我在这里读书的时候,是用“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替代的。 当年的校训是“智仁勇......
-
〓 流光容易把人抛——品读李商隐的《西溪》
西溪李商隐怅望西溪水,潺湲奈尔何。不惊春物少,只觉夕阳多。色染妖韶柳,光含窈窕萝。人间从到海,天上莫为河。凤女弹瑶瑟,龙孙撼玉珂。京华他夜梦,好好寄云波。《西溪》,真的有这么一条水叫西溪,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四川柳仲郢的幕府中任职之时所作的。根据历史上记载,李商隐有一封信写给柳仲郢(《谢河东公和诗启》),他说:我于日前偶然......
-
〓 马执斌:诸葛亮绘图安南夷
说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大概没有人反对﹔说诸葛亮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并且善于运用自己的绘画艺术,为自己制订的政治路线服务,大概就有人怀疑了。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诸葛亮,虽然不像小说《 三国演义 》所描写的那样,是一位料事如神的奇才和能够“呼风唤雨”的神仙,但也确实是世间罕有、才华卓越的战略家和实干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
-
〓 香料的征服之路
初夏时节,在海南万宁,已经可以看到胡椒成熟,家家户户都已经在庭院晾晒胡椒。 胡椒是世界上古老而重要的香辛料植物,属多年生热带常绿藤本植物,在食品工业中是重要的调味剂、防腐剂、保鲜剂,而在医学领域,是重要的健胃剂、解热剂、利尿剂。目前胡椒分布于全世界三大洲40多个国家,种植面积为50多万公顷,产量达40多万......
-
〓 诗说节气:大暑
日子走着走着就到了大暑节气,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也就是百姓常说的盛夏季节。文人著文时常会在他们的文字中,出现一些诸如酷暑难捱、热气炙人、炎热难耐、炎暑逼人、骄阳灼人、烈日炎炎等文绉绉的书面语,意思都是言天气之炎热。 古时没有风扇空调,炎炎夏日,或栖于树荫下,或倚靠在水畔亭旁,避暑的方式完全是自然的。我......
-
〓 金台随感·诗词里的文脉(四):无情不作诗
《红楼梦》里黛玉与湘云曾月夜联诗。湘云看到池塘上惊起一只瘦鹤,出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呢,见到一轮月儿冷冷清清,想了一会儿,吟出一句“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看上去都只在描写一种外在的景物,实际上却字字传递着浓烈的情感。寒塘,鹤影,冷月,花魂,这样的诗,必是寄人屋檐之下、人生遭际相似的湘云与黛玉才能作出的,如果换了......
-
〓 多途径加快海外流失文物追回
据媒体报道,近日,流失境外20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的金饰片已悉数回到祖国。这些文物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秦国早期墓葬遗址被非法盗掘、走私出境,后被法国收藏者购买并捐赠给了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这次大堡子山文物能够回归,也得益于中法两国政府友好协商与合作。 追回海外流失文物可采取......
-
〓 人才史话:张昭为何终身不得为相
资料图片公元200年,孙策终于平定了江东,为东吴立国奠定了基业,却不幸遭遇刺客重创。临终前,他把弟弟孙权托付给长史张昭辅佐。张昭不负重托,果然扶持孙氏政权实现平稳过渡。起初,孙权拟设丞相一职,大家以为非张昭莫属,纷纷予以举荐,结果被孙权否决了,理由是,眼下正是多事之秋,统领百官责任繁重,并不是什么优厚待遇。首任丞相孙邵......
-
〓 文章的味道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从历代不朽之文章我们不仅能看到其色彩之斑斓,正所谓“青黄杂糅,文章灿兮”;我们还能咂摸出不同的味道来,正所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文章是可以吃、可以看、可以赏的。文章,有酸甜苦辣,故可以吃;有喜怒哀乐,故可以赏。有些文章读来如同一杯甘洌的泉水,甜甜的,若莎翁之《仲夏......
-
〓 高校不宜行政划成学术型或应用型
“通过试点推进、示范引领,以2000年以来新设的600多所本科高校为重点,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加快转型发展”成为应用技术大学和应用型高校。日前,教育部透露出设立技能型与学术型两种模式高考,对现有高校进行大调整的消息,引发了教育界人士尤其是高校工作者的诸多议论。最有争议的意见,则集中在今后大学发展中,政府该扮演什么角......
-
〓 卢恩俊:夏至吃面
长寿面 伯阳/绘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的节日,称为“夏至节”。夏至应节食俗有“冬至馄饨(饺子)夏至面”之说。《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节是古代很重视的节日,正值夏收之际,皇家不仅要举行“祭地”仪式,还要“当早黍于农历五月登场时,天子要在夏至时举行尝黍仪”(《吕氏春秋》)。《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