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梦溪:怀念吴小如先生
吴小如先生遗墨 没想到吴小如先生会在这个时候离开我们。虽然享年九十有二,按古人的说法自是寿考,但在我个人还是感到太过突然。吴先生是我尊敬的师长,大学就读,就曾亲聆咳唾之音,嗣后为学,过从不密,往来不少。我说的“这个时候”,是因为此前的3月31日,南开大学的来新夏先生逝世了,同样享年九十二岁,两位当代文史大家之逝,......
-
〓 汪桂海:怎样读《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载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汉书》是继《史记》之后问世的又一部史学巨著,与《史记》齐名,并称“《史》《汉》”,又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在古代典籍中,《汉书》具有与经书同等的地位。 一、了解作者身世与成书经过《汉书》之成,历经数......
-
〓 蒋建国:为少儿阅读架一道彩虹
据调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读屏时代的到来,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连年下降。而且,由于大人们还受着 “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意识的影响,为孩子们安排的阅读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大量贫困地区的孩子和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状况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我们提供少年儿童阅读的原创和精品还不多,服务少年儿童阅读的条件和......
-
〓 肖复兴:又到小寒时节
我国节气的名字,有些起得有点儿怪。小暑和大暑的“大”与“小”字,同字面的意思相同,是大暑要比小暑的天气热。但是,小寒和大寒的“大”和“小”字,在节气的意义里,却意思正相反,小寒要比大寒冷得多。不知道当初是怎么起的,应该将小寒和大寒颠倒过个儿来才是。小寒时节,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如果拿唱歌作比,一年二十四节气,比我们古代音......
-
〓 人民时评:传统文化呼唤“现代相遇”
既有大国工匠沉心传递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也有优秀导演用心建构当今时代的文化方舟,文化的长河才能源远流长“燃”——一个“90后”表达热血沸腾的字,却用来形容一个“呼吸都不敢太大声”的地方,这样戏剧性的对比,足够让人点开这部叫做《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看看历史、传统和文化,如何一脚踏进了年轻人的心灵。绘有800多个人物......
-
〓 家风家教大家谈:也说家教家风
家、家族既是文明人类自我生产和繁衍的母体,也是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细胞”,还是人类生命个体与社会组织生活之间的关键“链接”,因而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有鉴于此,我国古代围绕家和家族产生了家谱、家训、家教、家学、家风、甚至“家政”(朱熹语)诸义,西方则有政治家族、军人家族、家族企业诸种。可是,由于长期困扰于两种似是......
-
〓 人情的是非:我眼中的小农阶级的义
中国人时常讲仁义道德。在传统的道德体系中,义可以看作是最高的道德之一了,也几近于圣贤君子了。但是要真正认识义,却并非易事。从伯夷叔齐兄弟让国、隐居首阳的仁义,到刘关张桃园结拜、风雨共渡的情义,再到文陆张死效赵宋、威武不屈的大义。可见义的范畴是何等的宽泛。倘若要阐明义的概念、范畴,恐怕要从孔子一直考证到章太炎罢。义是中华......
-
〓 好家风历久弥新——评电视纪录片《齐鲁家风》
纪录片《齐鲁家风》拍摄现场。最近,文化类电视节目悄然走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新的面貌,在荧屏上焕发出独特的魅力。近日,6集电视纪录片《齐鲁家风》在山东卫视晚间黄金时间播出,该片通过拍摄手法的创新,生动讲述了“齐鲁家风”在孔孟文化的孕育中滋长,并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过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良好的家......
-
〓 人民时评:每个时代都需要“辞源人”
一辈人接力一辈人,成就了今日之《辞源》,也将一种精神传承下来。这精神,倘若能借由“辞源”之源发散出去,渗透进各个领域,那将带来怎样的文化气象,又将筑就怎样的中国之魂100年前,张元济等前辈先贤怀揣文化救国之梦,发出了“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的呼唤,于1908年启动了《辞源》编纂工作,并于1915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现代......
-
〓 博物馆里的童年——带份尊重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不仅仅是个旅游景点,这里是我们终生学习的场所。这里收集着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抵御着岁月的剥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革,一个人因为有了记忆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很精彩,一个国家因为有了记忆可以让这个国家很厚重,而一个民族也因为有了属于自己的记忆而得以延续。 越来越多小朋友们走进博物馆。 但......
-
〓 智海观澜:古代文人的环保情
古语云:一草一木皆有情。作为有着丰富情感的文人,他们的文字中自然会流露出对生命的关爱和感怀。 《论语·述而篇》中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钓鱼时,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而不用那种将一根粗绳子拉在河的两岸、绳子上挂着一个个小钩子的纲;用带绳的箭射鸟时,只射飞鸟而不射在窝里栖息的鸟。后人就是遵循孔子......
-
〓 节气·物候:斗指东南,维为立夏
立夏节气,古人称“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这一天在天文历法上,是告别春天、迎来夏日的转折点,太阳行至黄经45°。有趣的是,立夏时天黑后观察天空,会看到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南——也是从正东算起45°的位置。立夏属于四月的节气,称“立夏四月节”,但立夏不一定都落在农历四月,据笔者统计,1966~......
-
〓 人才史话·秦穆公:信任才是最大的激励
资料图片由于信任所产生的激励作用远胜于奖励,因此历来为用人者所推重。敢用败军之将,令其戴罪立功,也成为历史上开明君主的一条重要策略。倘若那个受你信任的将领,一败再败,你还会看好他、任用他吗?这档子事还真让春秋时期的秦穆公给碰上了。公元前628年,郑文公、晋文公相继去世,秦穆公得到当年留驻郑国的杞子密报,说他已操控郑国北......
-
〓 禅是一种生活智慧
图为郭关绘《禅空》,图中一人禅坐莲台,面对生活之林林丛丛,禅观静思,参悟世界真谛,如长空飞雁,回归本真生活。 时下,“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语”,“禅修”也成为了“时尚”,各种形式的禅修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文化创意活动颇显活力,不断吸引着社会各阶层的爱好者们参与其中。那么,作为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的......
-
〓 人才史话:穰苴罚上立威
齐景公时,晋国、燕国的军队同时入侵,齐军大败。关键时刻,晏婴向景公推荐了一个叫穰苴的人。景公召见穰苴,听他谈论退敌之策,对其才干非常欣赏,便任命他为将军,领兵抗击晋燕军队。穰苴说,我出身卑微,人的资历浅,权力和威信就会打折,须请一位国君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才行。景公便令心腹重臣庄贾担当此任。穰苴与庄贾约......
-
〓 书界观察:摒弃“伪校点”“伪注解”
日前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揭晓,点校本《史记》修订本、《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和《杜甫全集校注》获得图书奖。在近十几年出版的古籍整理著作中,这三种书的体量不算特别大,整理难度却着实不小。其难度,既源自文献文本的复杂,也在于今天的整理本如何超越前贤。《史记》位列正史之首,历代不乏笺释研究者,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点校本《......
-
〓 光明时评:文化启蒙,公共机构责无旁贷
如何将孩子两个月的暑假安排得丰富而有意义,是不少父母面临的挑战。鉴于一个学期的学习已足够紧张,体验式学习和游戏应当成为假期里孩子们探索和了解外部环境的最重要途径,比如通过对各类博物馆的充分利用,去感受艺术、感悟生活。作为一名小学生家长,笔者一直觉得首都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仔细考察盘点后发现,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各类教育......
-
〓 光明论坛·温故:士不可以不弘毅
编者按 《论语》说:“温故而知新。”重温传统的智慧,可以使当下的思想更典雅深邃,也可以让我们关注未来的目光更透彻。从今天起,《光明论坛》栏目开辟“温故”子栏目,约请专家学者不定期刊发对古语的重温和新释,以收“阐旧邦以辅新命”之意。本期我们刊发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先生,对近期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青联和全......
-
〓 争鸣与探讨:“草根”看学术
像我这样的人,大概是不太适宜到光明日报高等教育版上来奢谈学术的,因为对于高居殿堂的学术来说,咱只是一草根。只是因为平时爱读点孔孟,读点马列主义,所以读了近日《光明日报》上刊载的刘振天《我们怎么看待所谓的“垃圾学术”》、秦春华《到底是“学术”,还是“垃圾”——与刘振天先生商榷》、朱文通《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垃......
-
〓 干部谈读书:在经典中开拓思想绿洲
翻阅经典,就像翻阅生命台历,撕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绚丽清风驱散雾霾,好雨泽被苍生,经典支撑人生信念与梦想。翻开《共产党宣言》,发黄的纸页仍然依稀散发着淡淡墨香,那般的亲切平易、和蔼近人。再一次“聆听”这些阐幽发微的远见、精辟入里的论证,一种高山仰止的敬意和故交相逢的暖意油然而生。正是这部旷世经典改写了历史、改变了世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