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大美中华”中汲取温润人心的力量
【文艺观潮】 中国是诗的国度。千百年来,中华历史、山河与文化为文人墨客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也造就了源远流长的大美气度。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落下帷幕。从“风吹雨洗一城花”的春日唱到“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的半夏,在经典诗词与现代音乐交织而成的几十首歌曲中,一幅色彩......
-
〓 文化评析:让读书回归纯粹地阅读
近期,中科院博士论文中的致谢信所描述的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励志事迹感动了许多人。关于“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讨论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在一片对“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肯定声中,我们依旧能听到一些不同的话语。这些话语往往质疑读书和命运改变之间的关联,认为改变命运的途径并非只有读书一条路。有的观点甚至否定读书可以改......
-
〓 高校人才称号不是划分等级的标准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提到,要正确理解人才称号内涵,人才称号是在人才计划或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人才的入选标识,不是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也不是划分人才等级的标准,获得者不享有学术特权。授予和使用人才称号的目的是赋予人才荣誉、使命和责任,为广大人才树立成长标杆,激励和引导人才强......
-
〓 文化评析:年轻人何以爱上听戏
据光明网报道,近日发布的《2021抖音非遗戏剧数据报告》表明,截至2021年11月,抖音覆盖98.83%的国家非遗戏剧项目,累计播放视频1292万个、600亿次,获赞22亿次,其中年轻人成听戏主力,90后、00后占观众总数的52%。抖音成为网友观看非遗戏剧、学习戏剧知识的重要平台。 一度,传统戏剧传承艰难,大量地......
-
〓 画中话节气:时至清明,亦节亦气
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既是自然节气,又是传统节日。《淮南子·天文训》中对清明的表述是“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乙位在东南;东汉许慎所编著的《说文解字》对“风”的解释是:“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当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时,清明风到来,即是清明节气。清明风即东南风,风力不大,暖......
-
〓 版画风格影像的美学力量
版画是国际共享的艺术语言,各个国家都有版画,人们对于版画没有外来艺术的陌生感,因此版画风格的影像传播面很广。21世纪以来,版画各个版种的作品精彩纷呈,相比之下,版画风格的电影则显得有些发展滞后和开发不足。中国是版画艺术大国,文化底蕴深厚,又有蓬勃发展的电影产业,其中也蕴含着较大的文化发展契机。 版画是印刷的艺术。......
-
〓 传统工艺,让生活更有温度——浅谈非遗活化与设计创新
【学人谈】 彰显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自信,凝聚着深沉而持久的力量。近年来,众多新生代非遗传承人与设计师双向奔赴,探索中国传统工艺融入当代生活的新路径,不断推出有温度、有内涵、接地气的新产品,使百姓生活越来越有品质,越来越有中国味道。 中国文化深受文人趣味浸染。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寄托了一代代士人超凡脱俗的理想。......
-
〓 探索星空:百年冰嬉“活起来”
随着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临近,冰雪运动的相关话题持续升温。“冰嬉”作为中国冰雪运动历史脉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被更多人知晓。清代“冰嬉”是君主于冬令时节举行的冰上军事典礼,不仅承载着军事训练和庆典仪式的重要功能,更集合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近年来,随着“数字人文”概念及技术的引入......
-
〓 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晚清杰出的爱国诗人、外交家、思想家和政治家,近代变法先驱,曾出使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近世诗界三杰”之首。 出使 呜——!汽笛长鸣,客轮缓缓停靠在神户码头。 步出船舱,樱花已谢,枫叶正红。移步上岸的一瞬间,你走进了历......
-
〓 用节气文化滋养当代生活
【热点观察】 赏牡丹、吃香椿、饮谷雨茶,当人们在鲜花和美食中细品幸福生活的滋味、感受这个春天的最后一次回眸时,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已经近在咫尺。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钟”,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先民广博智慧,彰显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与民俗风尚,标记着时代变迁的足迹和共同的文化记忆。从古至今,中......
-
〓 名家看两会·柳斌杰:文化兴 国运兴
“建设文化强国”,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议题,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必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年的不懈奋斗,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百年梦想。特别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战胜了疫情,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
-
〓 光明论坛·温故: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2023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三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引用古语“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强调实干是成就事业、创造辉煌的必由之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语出《晏子春秋》。其本意是,一个人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情常常会取得成功,一个人只要矢志不渝地朝着目标前进常常可以到达......
-
〓 一线讲述:“面壁”细诊,为壁画除病痛
我从小就熟悉壁画塑像和石窟文物,因为父亲是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耳濡目染下,我很自然地进入了文物修复行业。入行后,父亲对我讲得最多的就是对待文物修复的态度,“从前期的研究到后期的修复,每一步都要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少留遗憾”,他的话我牢牢记在心里。 每个修复项目都可能遇到困难。比如说,看起来都是颜料层起甲这种病害,但......
-
〓 痴情最是梅花落
“梅花落”,汉时横吹曲名,本为笛曲,初为军乐,或因寒梅无惧艰困,有傲霜骨,兵勇之榜样也。后来“梅花落”成为乐府诗,咏梅者喜用。梅香洋溢于中国诗史、画史,君见梅枝摇曳乎?花在梅子与盐梅间至迟到西周,就有了关于梅的诗。《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
-
〓 文化评析:电视文化类节目传播中国传统东方美学理念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中国主流电视媒体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窗口,必然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坚守文化自信,争取国际话语权,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范式,传播中国传统东方美学理念。近年来,国内原创电视文化类节目热度上升,《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国家宝藏》《衣尚中国》等“现象级”原创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屏幕上......
-
〓 光明论坛·温故: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 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
2022年第20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人民至上》,文章援引古语“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向全党再次强调“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语出春秋时期管仲所著《管子》“版法解”,原......
-
〓 光明时评:普通话普及率超80%意味着什么
据媒体报道,2020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达80.72%,历史性实现了“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语言交际障碍基本消除”的目标,普通话普及程度和普及质量均有提升。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首要任务,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提升普及质量和水平,旗帜鲜明巩固和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
〓 “踏浪前行”的水下考古青年
【观察者】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广袤的陆地疆土,还拥有绵长的海岸线、辽阔的海洋国土和丰富的内陆水域。水域内遗留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价值巨大的水下文化遗产。水下考古,便是当今人们走近、认识、解读、阐释这些水下文化遗产最为重要的手段。 有这么一群年轻的水下考古专家长年奋斗在这一领域。他们踏浪前行,以......
-
〓 各界看两会·姜昆:人民曲艺滋润百姓心田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曲艺艺术传承发展的驱动力和价值所在。新征程上,曲艺工作者应秉持家国情怀,用艺术实践创新,借科技发展突破,在革故鼎新的同时审视自身,努力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我在手机上经常“刷”到浙江义乌渔鼓老艺人叶英盛的视频。“党恩唱不尽,生活日日新,渔鼓声声响,乐坏新农民!”......
-
〓 沈昌文与互联网+及婚礼与酒的故事
虽然知道沈昌文先生近段时间身体一直不好,但得到他梦中仙逝的消息,还是突然。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精力旺盛、充满活力。一沈昌文的名字永远与《读书》、“三联”联系在一起。从1979年创刊到90年代中期,“三联书店”的《读书》杂志确实是中国当代文化的风向标。在当代中国文化、学术、思想的发展史上,在当代中国精神发育和公共空间......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