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策展人手记:在新征程上讲好古文献故事
“20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自今年1月14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预展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赞扬。该展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是多家单位同心协力、资源互补、发挥优势、通力合作的重大成果,也是档案馆、研究院、博物馆、图书馆跨界......
-
〓 文化评析:从“+戏曲”到“戏曲+”,戏曲可以这样“破圈”
今年春节,豫剧火了一把。先有电影《满江红》轻摇滚范儿的豫剧配乐爆红,后有河南电视台《元宵奇妙夜》的戏曲节目出圈,豫剧迅速变身成为网络流量音乐和手机铃声。 传统戏曲“破圈”的原因是多重的,内部体现在戏曲工作者艺术创作的自我革新上,从行腔、表演上的大胆改变,到具有现代元素的舞美、后期等技术的叠加使用,他们自觉地对戏曲......
-
〓 文化评析:灯彩文化日新,共寄美好期盼
年年岁岁闹元宵,岁岁年年赏花灯。兔年元宵节,各地重现璀璨灯火、熙攘人流,走进春天、拥抱幸福的喜庆气氛至今未消。在古代,“花”通“华”,“花灯”作为中国古代优秀手工艺文化遗产,民间“扎花灯、赏花灯”的生活习俗作为祭神祈福、娱乐遣兴的重要文化活动也传承千年。制花灯、赏花灯的历史,是中华儿女不断进行劳动创造、追求幸福生活......
-
〓 文化评析:古籍数字化,让更多人共享经典魅力
近期,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进行了第七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携手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苏州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新增发布古籍资源6786部(件),为中华古籍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再添新果。 本次发布的资源包括诗词文集、年谱目录、稿抄本、石刻碑帖等多种类型,上起汉魏下迄民国,其中不少是稀......
-
〓 尽忠报国与精忠报国
岳飞背上刺的字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我们不妨从史书记载中梳理一下。 《宋史·岳飞传》载:“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宋史·何铸传》也有记载:“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
-
〓 “横”菜
有一道“横”菜,已在我家餐桌上驰骋多年。闺女和侄女年幼,从味道认知,叫它“香肉肉”;父亲则叫它“蒸碗儿”;媳妇沿用娘家的叫法“扣肉”;母亲忆苦思甜,从前日子过得紧巴,庄稼主儿哪儿吃得起?现在日子好了,奔上了小康,应该叫“好日子”!我说这道菜咱家人人爱吃,叫“吃不腻”更贴切。弟弟从小嗜肉如命,眼下体重触了红线,天天嚷......
-
〓 肖复兴:笔记本
一 在《光明日报》上看到老友丽宏怀念前辈徐开垒的文章,立刻想起中学的笔记本,里面全文抄录有徐开垒的散文《竞赛》。立刻翻箱倒柜,找出这个笔记本,翻到这篇文章,拍了照片,用微信发给丽宏一看。 那是我读高一时的一个笔记本,里面满满腾腾抄录了很多散文和小说。笔记本,是当年姐姐获劳动模范的奖品,墨绿色的漆布封皮,已经破损脱落......
-
〓 推进乡村振兴 文艺如何赋能
【热点观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起点上,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文化艺术应当发挥其应有作用。文艺为乡村全面振兴铸魂 日前,2022“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正式向社会公布,共有30种......
-
〓 千年木塔不能仅寄望于“县级保护”
建于辽代的应县木塔,与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高层木塔,全国孤例。然而,近千年来,历经风雨、地震、战争、不当维修,这座世界现存最高大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扭曲变形”已至少70年。20世纪90年代初,木塔修缮就正式立项,修缮方案却“难产”近30年。应县木塔属于稀世珍宝,是世界......
-
〓 激活戏曲文化精神 萃取中华审美精华——央视《戏韵家国情》欣赏后记
近日,央视戏曲频道《空中剧院》精心策划了《戏韵家国情》系列节目,在上千场精彩演出中,萃取了中华戏曲中很有现实意义的“家国情怀”这一主题,通过“文化访谈+戏曲视频+现场演出”的节目形式,弘扬了传统戏曲艺术中蕴含的精神价值,展示了当下戏曲文化在新题材、新人物创造中焕发的新风采、新气象,令人印象深刻。 《戏韵家国情》以......
-
〓 《过年的画》:传统艺术实现当代价值
美术经典创造性转换为电视节目的优质资源,这是近年来电视创新创优的一大亮点。从“无声诗里颂千秋”的《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到虎年春晚取材自宋代国画传世之作《千里江山图》的舞蹈《只此青绿》,美术赋能创作,让电视人的格局和情怀不断拓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祖光纪录片创作团队适时地推出了五集纪录片《过年的画》。该片聚焦“飞入寻......
-
〓 光明时评:从种子到芯片 感受大学礼物的“心”意
“即将开启人生新旅程的新一届南开人,请领取你的‘建党百年特别版录取通知书’”,6月23日,南开大学官微晒出新版通知书。据介绍,将随通知书一并寄出的是两粒来自嘉兴的莲花种子、一枚写有“不负韶华”的书签,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南开大学毕业的第一名研究生李正名先生的亲笔信。同一天,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典礼上亮相的“神秘毕业礼物”......
-
〓 文化评析:文化类电视综艺正在赢得观众
日前,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最佳电视综艺节目”奖项揭晓,《典籍里的中国》斩获这一殊荣。一段时间以来,电视综艺节目或者移植、模仿、套作欧美日韩的综艺栏目,失去中国文化的特色;或者充斥着低俗、媚俗、庸俗内容。这种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正本清源、固根铸魂不仅是社会大众的期盼,也成为......
-
〓 在丰收节里咂摸农耕文化的香醇
时逢秋分节气,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强调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毛泽东同志曾说:“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因......
-
〓 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孕育诗与思——怀念恩师郑敏先生
西方当代思潮与中国古老哲学发生汇通,这对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形而上学传统是一个质的转变,而中国的古老哲学在与西方当代思潮发生碰撞时,也被激发出生命的火花。这是先生中西文化和思想汇通的观念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核心点。郑敏先生走了,1月3日,在那个清冷的冬天的早晨,九叶诗人中最后的一片叶子,带着她对诗与思的追寻,对中西文化的渴求......
-
〓 文明互鉴:守护亚洲文化遗产进行时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亚洲的文化遗产是文明起源发展的重要见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闪耀结晶,是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回溯过去的几十年,亚洲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亚洲各国对于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的意识与意愿正与日俱增。中国为守护亚洲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作为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
〓 名家文章的开头与结尾
古人文章十分讲究开头与结尾,有人总结说虎头豹尾是佳作的绝配:虎头威风凛凛,有让人折服、信从的气势;豹尾是豹子攻杀猎物的利器,身体中极有力的部分。但读过许多名家的文章,感觉并非所有文章都有一个使人惊骇的虎头,结尾则释放绝招、展示力量。我觉得文章好的开头与结尾当如苏轼给谢民师信里说的“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这话......
-
〓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是中华文明的载体
5月21日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系列文件,其中《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若干意见》对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时强调:“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而城乡历史文化保......
-
〓 “数字敦煌”推动交流
为实现敦煌石窟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20世纪9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提出“数字敦煌”的理念,探索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图像数字技术,再现和保存珍贵敦煌文化艺术。历经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建立起一整套文物数字化采集、加工、存储、展示等的关键技术体系,形成了数字化摄影采集、洞窟三维重建、洞窟全景漫游等海量数字化资源。 201......
-
〓 AI续写名著成爆款 我们该为此忧虑吗
近来,人工智能(AI)续写经典小说,其情节曲折却又颇有创意,在一些文化社区和视频网站引发热议。一时间,人类作家能否保住饭碗再次成为讨论话题。这种担忧并非文学创作领域所独有。在新闻业中,新闻算法程序或所谓的新闻写作机器人早已实现广泛应用。这些程序除了能撰写和发布新闻资讯外,还能基于用户的新闻信息消费行为特征,对后续新闻主......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