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鹿泉牧羊人题记:宋代罕见的“草根”摩崖石刻
宋代牧羊人题记 近日笔者前往河北省鹿泉市文保所参观,见到了已退休的老所长杨建忠先生原来介绍过的宋代牧羊人摩崖石刻题记的照片,内容虽然简单,字数也不多,但既然从未引人注意,亦未有过著录,就值得专门前往考察,一饱眼福。于是,笔者在杨建忠、鹿泉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张辰国和史志办主任齐海群的陪同下,专程到鹿泉市宋代牧羊人摩崖......
-
〓 李华瑞:人们为什么关注宋史
■本期主持:包伟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本期主题:后世如何看待宋朝历史主持人语《光明日报》史学版1月2日推出了整版关于“宋代到底是怎样一个时代”的学术讨论,几位学者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方面阐述了自己对于宋史真实面相的理解。事实上,要真正接近宋代社会这样一个极为复杂的观察对象,还需要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更多的......
-
〓 “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关于古代政治文化研究的一份简短书目
和做中国史研究的朋友谈到英国学者米勒的《罗马世界的皇帝》(FergusMillar,1977),大家觉得很多涉及古代帝国和君主制度的问题,由细节上考察起来,给人的印象与教科书笼统的描写很不一样。米勒这部书对罗马皇帝的活动刻画精细,但是也有一些遗漏,譬如对行省贵族的情况和军队的情况谈得比较少。所以在前述书之外,这......
-
〓 日韩近期汉学出版物(十一)
2014·12——2015·1、禹王と日本人:「治水神」がつなぐ东アジア时间:2014年12月作者:王敏着出版单位:东京:NHK出版内容简介:序章「治水神」の渡来第1章禹王はいかにして日本の神となったか第2章なぜ、京都御所の袄絵に禹王が描かれたのか第3章なぜ、九尾狐は禹王にとりついたか第4章どのように禹王は现代に生きて......
-
〓 专家视点:提炼中华多民族文学发展的“中国经验”
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是中华文学的瑰宝。图为《江格尔》中所描绘的宝木巴国。资料图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学,是指古往今来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学。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就是要站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高度,客观认识中华多民族文学发展历史进程,客观总......
-
〓 国学博士论坛:《金縢》与“金縢”故事
曹娜,女,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3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清华简与〈尚书〉研究》。博士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晁福林通讯评委: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杜勇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王晖《尚书·金縢》记载了周武王克商后生病,周公以璧、圭祷告于先王,愿以身代武王,并将祷辞置于金縢之匮,而后武王病愈。及至武王去世,成王听信谗言怀......
-
〓 王学典:儒学复兴,必须与自由主义对话
如同大家都已感受到的,最近思想文化领域的确出现了一些趋势性的变化。整个中国的精神气候、文化气候、学术气候正在发生深刻变迁,整个舆论环境正在被重构。换句话说,风向变了,原来刮西风,现在变成东风了,原来刮南风,现在刮北风了。而眼下我们正处在这个重大变迁发生的过程之初。一、整个中国正在朝着更加本土化的方向发展这个变迁是怎样发......
-
〓 姚小鸥:由拼接与书法看真伪——与邢文先生商榷
图一a图一b图一c 图二a 图二a1 图二b 图二c 图二d 图二e 图二f 图二g 图三a 图三b 图三c 图三d 图三e2016年8月8日《光明日报·国学版》刊登邢文先生《北大简〈老子〉辨伪》(以下简称《辨伪》)一文。文章从竹简形制和书法两个方面入手论证,指出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韩巍编撰《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
-
〓 什么意思?——从四个词语看佛教的语言价值
我国佛教典籍《祖堂集》成书于五代十国的南唐保大十年(952年),至今已有1061年。此书初刻后不久就在中国流失,直到1972年才从日本发现并影印回国。日本著名学者柳田圣山在《祖堂集》影印序中说:“《祖堂集》之重发见,实本世纪初叶之事,可与敦煌古籍媲美。”在翻阅这本禅宗史书时,发现我们常见的词语却有着明显不同的含......
-
〓 萧放:七夕有爱更“乞巧”
象征“乞巧”文化的手工:穿针引线七夕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的星纪崇拜,进而升华为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七夕之夜成为少女祭祀星神、祈求心灵手巧的浪漫之夜。七夕节俗的丰富与圆满是在六朝时期。六朝时期关于七夕有多种生动地记述,晋人周处《风土记》描述了民间七夕节俗的生动场景:七月七日,其夜将庭院洒扫干净,摆上茶几饭......
-
〓 经子关系辨正
中国传统学问体系“以治道为中心”而类分经史子集四部,然四部知识的性质不是相对而不相关的,乃是相类而相通的。如《汉书·艺文志》把史书附属于《春秋》类,模糊了经与史的界线,引出了隋唐以降的“六经皆史”说。比较而言,经子关系没有像经史关系那样受到重视。刘歆《七略》提出“诸子者六经之支与流裔”的命题,但长期以来,人们甚......
-
〓 未死精神待后人——纪念鲁迅逝世80周年
●鲁迅作品从精神层面对广大读者产生的影响,远大于从纯文学层面对读者的影响,纪念鲁迅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习鲁迅,为民族复兴凝聚精神力量●在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各项改革中,应该学习鲁迅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在改革的征途中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损己利人”是一种超前性的道德观,不可能人......
-
〓 《五孝传》是陶渊明编的家庭教材吗?
陶渊明曾有诗云: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历史上的高尚人物是他的精神支柱,他自己反复歌咏赞叹,也希望下一代能了解这些伟大的先辈,从中吸取精神力量。传统文化历来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本。为青少年编写这方面基础性的教材和读物,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陶渊明作品的整理结集方面,贡献......
-
〓 顾农:隋炀帝与《文选》学
隋炀帝是一个大大挨骂的亡国之君,《文选》学是一门千古不衰的显学,两者之间似无关系;而其实不然。 《文选》学实即起步于隋炀帝时代。这里一个重要的背景是萧梁皇室中昭明太子萧统(501~531)一支的后裔在隋代颇为活跃。萧统英年早逝后,梁武帝萧衍(464~549)没有立皇太孙为接班人,而是安排萧统的弟弟萧纲(5......
-
〓 王继如:从“很石”来说“很如羊”
《光明日报》2013年7月29日国学版有杨继刚先生《羊很狼贪》一文,说《史记·项羽本纪》“(宋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彊不可使者,皆斩之’”的“羊”字,应该读作“”字,是传说中的一种野兽,状如狮子,食虎豹及人。“很如羊”就是凶狠如同了。这就不仅改读了“羊”字,而且改变了“很”的本义。 ......
-
〓 立足“返本开新”关注生活世界当代新儒学思潮概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脉。近年来,社会各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高涨。与此相联系,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当代新儒学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如何充分发挥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如何认识把握当代新儒学的得失、推动其进一步发展?这是关系我们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
-
〓 《隋书》中的服饰史料
《隋书》,唐魏徵等奉敕修撰。魏徵(580~643),字玄成,钜鹿曲城(今河北馆陶)人,初唐著名政治家,以直言敢谏闻名当世。《隋书》共八十五卷,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是现存最早的隋史专著,也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水平较高的史籍之一。首先,它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下令修隋史的唐太宗亲历了灭隋战争,执政之后,经常谈论隋朝......
-
〓 学苑论衡: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独特价值
知行问题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许多先贤对此都有自己的见解。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在知行问题上对朱熹的“知先行后”说持批评态度,提出了“知行合一”思想。他认为:“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行如何分得开?”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主要着眼于道德观念与道德修养的密切结合,其目的是把“知”即......
-
〓 努力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历史学
【特别关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既高屋建瓴地指明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发展的光辉前景,也指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克服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不足的途径和办法,给予广大哲学社会......
-
〓 口语入《花间集》的意义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面,忍泪佯代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去天边月,没人知。这是《花间集》头牌诗人之一(另一为温庭筠)的韦庄《女冠子》两首的第一首。韦庄两首《女冠子》都写梦,第一首以女性角度,写女性梦中思人,第二首以男性角度,写男性梦中怀人。两首相得益彰,成为词中并蒂莲。自诞生起,历代传颂,尤其......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