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元人小令鉴赏之十八
【双调•清江引】 贯云石竞功名有如车下坡,惊险谁参破!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争如我避风波走在安乐窝。隐逸是元人小令的主调之一。至于隐逸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在元蒙统治者种族歧视和蔑视儒学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的排斥下,终生困顿,绝望于仕途从而走上隐逸之路,如杰出的散曲作家马致远就是如此;第二种......
-
〓 让美的力量蓬勃生长
渴望美,需求美,呼唤美,这是人之天性。然而,在现实生活里,我们难免遇到一些“不美”现象的侵袭——空气不够清新,流水不再澄澈,吃进口中的食物不能全然放心,甚至会遭遇不少丑陋之人、卑下之事……因此,很有必要回顾历史长河中哲人们对于美的论述。马克思指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英国文学家劳伦斯说:“人......
-
〓 黄朴民:王莽的历史悲剧
“周公畏惧流言日,王莽卑谦未篡时”,早年即已立志干一番大事业的王莽施尽浑身解数,经过不懈奋斗,终于夺取刘氏天下,建立起自己的新朝,推行全面改制,企图挽狂澜于既倒,却最终事与愿违,在绿林、赤眉大暴动的烈火中化为灰烬,身败名裂,酿成中国历史上一出大悲剧,这不但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更是一种值得反思的文化现象。 ......
-
〓 隋唐以前流行的主要禅法
随着东汉以来禅经的陆续译出,修习禅定的僧人逐渐增多。梁僧祐《高僧传》卷十一〈习禅篇〉为自晋至南朝齐的21名著名禅师立传;唐道宣《续高僧传》卷十六〈习禅篇〉为梁至北周的18名著名禅师立传。至于其传被列于〈译经〉、〈义解〉、〈神异〉、〈明律〉等篇中的僧人也有很多人精于禅法。道宣在《续高僧传》的〈习禅篇·论〉中说,自从佛教传......
-
〓 “全观”“回环”开新路——刘述先先生的哲思与精神
现代新儒家的“三代四群”说是刘述先先生(1934—2016)提出来的,相比而言,第四群的显著特点是置身国际化境遇中从而具有开放的视野。如果说第三群中唐君毅的“花果飘零”说为儒学蒙上了悲观的色彩,那么第四群则将这种境遇转变成儒学发展的优势,使儒学之发展峰回路转,跻身世界文明对话中,获得了新生。刘先生家学深厚,其父喜欢宋明......
-
〓 日韩近期汉学出版物(十八)
2016·3——2016·81、『海上花列伝』语汇例釈时间:2016年5月作者:宫田一郎 编出版单位:东京:汲古书院内容简介:はしがき/目次/凡例本文(『海上花列伝』语汇例釈)/语汇索引(本书所掲见出语一覧)参考·文献一覧/あとがき(瀬戸口律子)【引例作品一覧】海上花列伝/禅真逸史/初刻伯案惊奇/二刻伯案惊奇/二刻醒生......
-
〓 身体之为“窍”:宋明儒学中的身体本体论建构
内容摘要:在先秦儒学与医学之中,身体之“窍”(七窍/九窍)被视为“精神”的“孔窍”、“门户”与“通道”,它们内根于“五脏”,外联于天地之气。保持“孔窍”的通畅,无论对“卫生”,抑或对“修身”均意味重要。其中,耳、目、口三窍尤为儒家修身所注重。阴阳五行理论兴起后,身体之“窍”与天地万物之“窍”之间的同构关系得到彰显。在承......
-
〓 元人小令鉴赏之十
【双调•驻马听】弹白朴雪调冰弦,十指纤纤温更柔。林莺山溜,夜深风雨落弦头。芦花岸上对兰舟,哀弦恰似愁人消瘦。泪盈眸,江州司马别离后。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进士......
-
〓 日韩、新马近期汉学会议讲座信息(二十五)
2016·7——2016·91、【展览】れんがでたどる东アジア时间:2016年7月16日至9月4日地点:舞鹤市立赤れんが博物馆(京都府舞鹤市字北吸1039番地の2)主办单位:舞鹤市立赤れんが博物馆联 络 人:Tel: 0773-66-1095连结网址:http://akarenga-park.com/event/eve......
-
〓 光明书话:红楼女性聚饮时的琴歌酒赋
螃蟹宴全景图 选自(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曹雪芹通过贾府的衣食住行把钟鸣鼎食人家的富贵之相刻画得淋漓尽致。一屋一室,或雕梁画栋,或曲径通幽,或金碧辉煌,或简约古朴,相映成辉,相映成画。一餐一饮精烹细作,食不厌精。一衣一带雀衣彩绣,美轮美奂。但仍然没有宴席上的浅斟深酌更能体现出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没有比推杯......
-
〓 儒家关于“意志无力”问题的主要线索
内容摘要:“意志无力”是一个西方哲学的概念,但它所揭示的问题却具有普遍意义。在儒学史上,孔子首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之后,孟子将孔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化。在宋明儒学阶段,朱熹和王阳明分别依着其“道问学”和“尊德性”的理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到了现代新儒学阶段,牟宗三继承孟子和王阳明的理论成就,以“心”“理”统一的“良知”继......
-
〓 谈儒家担当观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使岳阳楼著称于世。资料图片 我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历来很重视担当精神,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较有影响的担当观,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儒家担当观的形成 何谓“担当”?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接受并负起责任”;《辞海》的解释是......
-
〓 琴声十六法
【简介】《琴声十六法》,明代冷谦撰,见于明代项元汴的《蕉窗九录》。琴声十六法实际上是提出了十六个审美范畴,企图为琴乐的审美与表演作一归纳和依据。十六法分别为: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在每一个美学范畴之下,冷谦更详细地论述它的内涵和外延, 企图从不同的本质与现象和美感特征去引导读者......
-
〓 争鸣与商榷:“四大名砚”考辨
清代松花砚 资料图片清代端砚 资料图片编者按:作为我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砚台既是实用之器,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不论是收藏界、鉴赏界、砚雕界,还是学术界,都盛行“四大名砚”之说,且往往因何为“四大名砚”而论争不已。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收藏经验与文献考证指出,“四大名砚”的说法,似乎在历史上已经形成,但事实上,古代对各种砚台或......
-
〓 韩愈人学思想的三重性
【内容摘要】韩愈一生弘扬儒学,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人学思想内容丰富。针对当时佛道盛行,他著〈原道〉〈原性〉等宏文,提出仁义道德、性情三品等思想,以振兴儒学,他的人道仁义思想还是人性理论的提出,都是力图解决社会当时的危机和政治昏朽,试图维护自己所处的朝代的政治制度的集权和复兴儒学思想中社会规范。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儒家人学思......
-
〓 人之立言因字生句《文心雕龙》的汉字批评
编者按本期三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汉字批评。汉字批评是将“汉字”视为观念、路径和方法来批评文学,或者说是将汉字意识及汉字思维用之于文学理论建构、文学史演绎及文学批评实践。吴中胜教授的《〈文心雕龙〉的汉字批评》一文,从用字之要、练字之方及审字之美的不同层面,阐释《文心雕龙》这部汉语文论巨著的汉字批评理论;高文强教授的......
-
〓 讲武堂:晚清对日斗争的战略失误
甲午海战中的场面(版画) 阿瑟·B·布朗作图为清军山东威海赵北嘴要塞内的重型加农炮。 资料图片上图为甲午战争中的黄海大战。 图右上为北洋舰队将领邓世昌像。 资料图片 编者按 今年,又逢甲午。两个甲子前的1894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份。这一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亚洲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舰队的......
-
〓 宗教与宗教学新论
众所周知,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齐名,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实,它们都是宗教在现实社会的组织形式,而非宗教本身。因此,要想了解佛教,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宗教。谈起宗教,似乎每个人都有清晰的认识,仔细追究,大多是茫然而不知所以,以致似是而非。在很多人看来,宗教就是有神论。烧香拜佛,乞求观音救苦救难是宗教;礼拜上帝,虔心忏悔......
-
〓 “仁缘何贪”:朱熹对“贪”的认识
朱熹(1130年—1200年)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朱熹被朝廷任命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上任第二年即连上六道奏折,弹劾时任台州太守唐仲友“贪污淫虐”“偷盗官钱”等数条罪状。最终,虽因其亲家——当朝宰相王淮的庇护等因素,此案仅以唐仲友去官回乡终结,但成了历史上一桩较著名的公案。虽然历来都不乏对朱熹此案之动机的质疑者......
-
〓 刘梦溪:孔子为何寄望“狂狷”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在人的性向品格的取向方面,主张以中道为期许、以中庸为常行、以中立为强矫、以中行为至道。但他的这一思想在他所生活的春秋时期并不行于时。即如中庸之说,孔子在力倡此说的同时,已经感到了施行的困难。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的《中庸》一书,是专门阐述中庸义理的典要之作。《中庸》频引孔子原话,一则曰:......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