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注“新谱”——中国谱学史研究的深化之路
中国宗族史及谱学史研究者对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今日所出新谱的关注程度,远低于传统谱牒;除了为数不多的几篇论文外,没有出版过一部专著。忽视、忽略新谱的结果,影响了对中国谱学发展大势所作判断的准确性,亦与其在社会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称。 所谓“新谱”,是相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所编、刻、印、抄而成......
-
〓 日韩近期汉学出版物(十六)
2015·10——2016·21、台湾原住民研究第19号时间:2015年11月出版单位:东京:风响社内容简介:【论文】台湾原住民の鸟占の多様性をめぐって(蛸岛直)命名·分类、社会环境、民族意识:サアロアとカナカナブの正名にみる相互作用(宫冈真央子)戦前のメディアに使用された森丑之助の台湾原住民「屈尺蕃」写真:博覧会、新......
-
〓 考场上的《史记》
《史记》与科举考试的密切关联,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唐宋两代曾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二是作为文章典范深刻影响了明清八股文的写作;三是作为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丰富和完善了科举文化。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最为有名的是进士科和明经科,还有其他一些较为次要的科目,比如史科。史科有一史和三史之分,始设于长庆三年(823)。一史......
-
〓 出土文献与先秦文学研究:《楚辞》研究的重大推进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战国的荆楚版图內,即今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接连出土战国楚简帛书和秦、汉简帛书,比较著名的有:湖北省江陵市望山楚墓竹简、包山楚墓竹简、荆门市郭店楚墓竹简、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王家台秦墓竹简、江陵张家山汉墓竹简、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帛书、河南省新蔡葛陵楚墓竹简、安徽省阜阳市双古堆......
-
〓 “伏羲四图,其说皆出邵氏”辨
《周易本义》卷首列九图,其中冠以“伏羲”之名者有四图:《伏羲八卦次序》、《伏羲八卦方位》、《伏羲六十四卦次序》、《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并云:“伏羲四图,其说皆出邵氏。”言“其说皆出邵氏”,并不等于说“伏羲四图”皆传自邵雍。邵伯温言其父学曰:“止有一图,以寓其卦之生变与阴阳消长之数。”[1]据朱震《汉上易传卦图》所列,此......
-
〓 儒家文明的现代价值
“文明”一词出自《周易》贲卦的彖辞“文明以止,人文也”,又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此可见,“文明”在中国固有的文化系统中其基本意思即是指人文教化,其目的是要化成天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使社会和谐,致天下太平。应该说这些也体现了儒家文明观念的基本内涵。 一说到巍巍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我......
-
〓 康有为与儒学的现代转化
由于近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变革,以及西方文化的输入和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主体的儒学,受到了激烈的批判。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这种批判是有其现实合理性的。但是,批判不等于全盘否定,不等于弃置不顾,而是进行严肃审慎的选择、改造和继承、发展,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向现代转化,从而把传统与现代社会和谐地......
-
〓 黄宗羲心性说述评
心性问题是宋明哲学理论上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包含着许多方面的问题,诸如心性与理气关系问题,心与性的关系问题,心与性各自的性质和作用问题,性与情、心与情的关系问题,情与欲的关系问题,等等。围绕这些问题,自宋至明,理学、心学各派争辩不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黄宗羲对宋明以来各种心性理论,其中主要是程朱理学的心性理论,进行了细......
-
〓 庄子的表达焦虑
庄周梦蝶 资料图片庄子对人生与人心的思考,可谓古今独步,尤其对观念的表达与接受,有着无与伦比的深刻反省。首先,庄子对人类既有语言的表达功能,产生了极大怀疑,认为语言对于表达思想无能为力。其次,庄子对一般受众的接受能力与接受习性颇为不满,“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致使“至言不出”而“俗言胜”的可悲局面。再者,庄子思想体......
-
〓 中日近代佛教交流概述
一中日两国在文化上的交流渊源流长,而在佛教方面的交流则自隋唐以来未尝间断过。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日两国的国情分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在两国的文化、佛教交流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据一些史书的记述,日本最初接触到佛教大约在公元六世纪初。相传在继体天皇十六年(522)时,中国梁朝人司马达等至日本,“于大和国高市郡坂田原......
-
〓 甲午文学变局
“甲午”作为清末时期“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因军事、政治事件而被赋予了诸多历史含义的时间概念,其影响所及在器物、制度层面之外,还有文学。“甲午”对于清代文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学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由它引发了一次中国文学内部的结构性调整——以中学为主体资源、兼及吸收外来思想的革新。一个迥异于古代诗文传统的文学......
-
〓 研究心得:浙东学派研究之“近承”与“远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旨在资助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起重要作用的课题,着力推出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体现重要学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代表国家水准的经典之作。如何运用好重大项目这个有效载体和平台,是每一个项目承担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这里我想就开展“浙东学派编年史及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这个项目4年来的一些研究......
-
〓 学界发布《近年儒学研究十大热点报告》
9月27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王学典发布《近年儒学研究十大热点报告》,会场并不时传来阵阵掌声。中国和平崛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正大规模地朝着本土化转向。从官方到民间,儒学以各种形式“热”遍中国大地。国际儒学研究亦呈现出诸多新气象,“儒耶对话”、“儒学......
-
〓 从《晋书》看唐代的《世说新语》接受
内容提要:唐修《晋书》采用《世说》入史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著名的公案,其褒贬毁誉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本文从接受史角度入手,在取舍与剪裁、统整与编排、订补与训释、赞润与篡改等四个方面,详细梳理《晋书》对《世说》的采撰实况,认为唐代史臣基本上是把《世说》作为一般史料来看待和处理的,其采撰行为之所以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恰好说......
-
〓 先秦名学研究的新思路
作者简介:曹峰(1965—),男,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先秦秦汉思想史,Email:caofeng@sdu.edu.cn。一笔者在对马王堆帛书《经法》展开研究过程中,发现“道”、“名”、“法”是其中三大主要概念,用它可以概括《经法》的逻辑结构。但过去的研究只重“道”、“法”而忽视“名”,或者说只讲“道”、......
-
〓 三余读书杂记二则
Ⅰ、引言战国荀子以十驾劝学,三国董生以三余读书,余少慕之,因仿钱大昕“十驾斋”,号书室为“三余斋”,名所作古籍读书笔记为“三余录”。既积岁月,笔记亦多。五年前,开始着手整理旧日笔记,越一载,仿徐仁甫《广释词》,以补订释词诸书者着成《古书虚词旁释》,已于2007年出版;又越三十月,仿王念孙《读书杂志》、卢文弨《群书拾补》......
-
〓 近代苏州戏剧的新变
自明代中后期至近代上海开埠,苏州一直是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文化的发达,直接促进了苏州戏剧创作和演出的繁荣。明清两代,在苏州诞生的昆剧风靡海内,出现了众多的创作者和演员。然而,时至近代,由于太平天国起义的冲击,特别是毗邻的上海迅速崛起并日渐在各方面超越苏州,作为昔日昆剧中心的苏州地位边缘化日益明显,......
-
〓 宋志明:墨学中的经营之道
许多学者从哲学、军事学、社会学、政治学、逻辑学乃至自然科学等多角度解读《墨子》,读出了新意。笔者觉得还可以从经营学的角度来解读,或许从中能够悟出经营之道。 一、从墨家的兼爱诉求中悟出协作精神。我理解的“协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团体内部的协作。在团体内部,各个成员、各个部门之间,必须倡导协作精神,倡导“兼......
-
〓 汉学是什么
《汉学研究(第八集)》书影 资料图片汉学的前世已很久远。从古罗马时代开始,那些寻找东方的旅行家们,曾经留下一些记载。尤其是旅行家们的“游记”,记录了他们心目中的中国的那些文字,被称为“旅游汉学”。到了明末清初,传教士来华,他们带来了“西学东渐”,而灿烂的中国文化,又使其创造了“中学西传”。“东渐”和“西传”,这一来一往......
-
〓 黄朴民:走出历史图谱化的认知“误区”
观念先行,将错综复杂的历史简单化、图谱化,在我们这个号称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积淀的国度里,乃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譬如,在历史人物的评价上,人们总是十分热衷于善恶两元的截然对立,因此,正面人物总是以近乎“高、大、全”的形象矗立于后人的面前,而很少去分析其作为一个人难以避免的人性弱点、人物软肋和人生败笔,而反面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