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给《典籍里的中国·尚书》“找茬”
甲骨文中的“册” 甲骨文中的动物字形甲骨文中旧释为“典”的字西周金文中的“典”字 何尊铭文所见“宅兹中国”春节期间,一档叫《典籍里的中国》的节目在央视开播,引发观众热议。节目希望通过全新演绎,展开古今对话,“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第一期的主题,便是“先王之政典”——《尚书》。无独有偶,本学期我在学校开......
-
〓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内涵
【业界新视角】 ●文明诞生“三要素”并非普适绝对标准 ●古代的中华文明要素分为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环境生态等不同方面 ●中华文明的一些重要因素早在一万多年前已经出现 ●距今5300年至5000年前后,我国出现了第一个国家文明——良渚文明考古学视野下的“文明”诞生 文明起源是世界考古学核心学术任务之......
-
〓 汉字: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纽带
世界各地的早期文字大多有表意特征。汉字作为至今唯一使用的古老表意文字体系,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第一,汉字以世界和事物为描摹对象,在造字逻辑和组合规则上,注重人类对事物理解的共性。第二,汉字的基本字符是对事物的象形描摹,具有直观性。第三,汉字符号本身能够呈现出特定信息,具有相对于语言的一定的独立性。第四,汉字呈现......
-
〓 苏轼《和陶贫士》“织乌”考辨
苏轼晚年遍和陶诗,创作出了众多既仿佛渊明风神,又带有东坡气质的名篇。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重阳节前夕,他在惠州贬所作《和陶贫士》七首,其中第一首是:“长庚与残月,耿耿如相依。以我旦暮心,惜此须臾晖。青天无今古,谁知织乌∕鸟飞。我欲作九原,独与渊明归。俗子不自悼,顾忧斯人饥。堂堂谁有此,千驷良可悲。”此诗开宗明义......
-
〓 考古学极大地延伸了中国历史轴线
考古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向历史纵深的探索拓展。中国考古学以严谨科学的理论方法,扎实可靠的出土资料,不断将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和有文字记载的中华信史的时间点向前推进,刷新人们对古代中国的认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考古学将中国史前史的轴线延伸到......
-
〓 中原仰韶文化丝织品的发现及其历史价值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随着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陆上中西通道,色彩艳丽、质地轻盈的中国丝绸远销中亚、西亚、欧洲等地,成为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方物,也是世界眼中古老东方文明的重要象征。值得注意的是,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腹地,不断发现早期仰韶文化时期的丝织品,刷新了人们对中国丝织品的起源认知,更为重新审视中原地区在......
-
〓 中华文化何以最重视“中”——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中庸章句》
“中庸”与《中庸章句》《中庸章句》是怎么来的?《中庸》是古人写的一篇文章,正文3568个字,加标题不过3570字,当下高中生1500字常规作文两篇多一点,本是《礼记》第31篇,从汉到唐,虽略有人加以注解,但绝大多数注解本已散轶。跟《大学》一样,从唐到宋,《中庸》逐渐大显而成“明星”经典,经过北宋司马光、程颢、程颐等人......
-
〓 雅乐:塑造中华文化的礼乐之乐
在历史悠久、形式浩瀚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有一种重要音乐形态——雅乐。雅乐出自宫廷庙堂,典雅纯正,和谐庄重,“乐教”华夏绵延几千年,塑造了中国礼乐文明,载入世界文化发展史。礼乐文化,造就了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塑造了崇教重文、守礼贵和的礼仪之邦,培育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精神。“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中国礼乐......
-
〓 汉冶萍公司与近代湘鄂赣地区社会变迁
近代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实现国家与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大主题。各阶层纷纷走上救亡图存的道路,各类现代工业企业在中华大地相继建立。其中,始创于19世纪末,横跨湖北、江西、湖南等省的大型煤炭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是中国及亚洲最早、最大的用新式机械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
-
〓 中国抗日战争与抗战史研究的国际意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75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民族复兴建立了丰碑;世界人民也打败了法西斯侵略者,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树立了丰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我们今天沐浴在和平的阳光里,更能体会先辈艰苦......
-
〓 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举隅
1.《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语文教育界“千呼万唤始出来” 表达“欣喜”的心理活动时,可以用到“高兴”“欢乐”“欢喜”“开心”“快乐”“愉快”“快活”“喜悦”……,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同义储备颇丰的词语群中,教什么不教什么、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常常让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陷入困惑。为回应中小学语文教学对科学性、针对性、适用......
-
〓 黄朴民:今天,我们如何“正读”《孙子兵法》
“三全本”《孙子兵法》 陈曦 译注 中华书局《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孙子兵法》 黄朴民 解读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光明书话】 编者按 近期,影视剧《狂飙》热播,因剧中人物熟读《孙子兵法》,引发了一场阅读《孙子兵法》的热潮,这部中华传统典籍也随之成为当下的畅销书。本期光明悦读特邀《孙子兵法》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
-
〓 热点观察: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带来了什么
五千年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的丰厚历史文化遗产,积淀着最为深沉的民族底色,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血脉、智慧、神韵和气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十四五”规划和......
-
〓 经济类新词:语言服务经济生活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要素,不断产生的新词新语极大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经济类汉语新词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记录着人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类经济活动,见证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历史性跃升。 2022年8月,新修订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增......
-
〓 元好问《雁丘词》是写情之作吗
金代文宗元好问,号遗山,他的《摸鱼儿·恨人间情是何物》,一向被认为是歌颂爱情的杰作: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恨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
-
〓 江南的山水与诗书
“江南”是一个多变的名词,具体而言有地理的江南、政区的江南、经济的江南与文化的江南。作为文化的江南,其突出表现便是山、水、诗(文学)、书(书籍),对于山、水、诗诸方面,前贤时彦关注较多。“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是最重要的国家符号之一。发掘“江南书籍世界”的意义对于长三角一体化的文化凝聚具有重要价值。从“何处是......
-
〓 唐诗与宋词中的不同春景
春天是一个渐进的季节过程。按照农历,春天分为初春、仲春、暮春。初春,又称孟春、早春,是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具体指立春至惊蛰期间。它意味着植物萌芽生长、动物繁殖、农夫下地播种的季节。仲春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仲春。暮春指春季的末尾阶段,即农历三月,此时雨水较多,繁花凋落,绿叶成荫。自《诗经》开始,每当......
-
〓 焦循著述的文献价值
焦循字理堂,晚年以“行百里半九十”之意,自号里堂。他终生未入仕途,潜心学术研究,撰有数十种著述。仅从文献角度看,就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焦循的著述,清代曾两次结集刊刻。第一次为道光六年(1826)家刻本《焦氏丛书》,在尽力刻峻《易学三书》四十卷与《孟子正义》三十卷之外,包括此前所刻七种:乾隆五十八年(1793)刻《......
-
〓 民间文书档案的归户性
民间文书档案既是国学资料的内在补充,也是国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近几十年来,它已越来越多地被发现,举凡徽州文书、清水江文书、太行山文书、石仓文书等。当我们因大量的新发现而欢欣鼓舞时,一个严肃的基本问题愈发需要我们正视:如何正确把握民间文书档案的基本属性与特点?一大凡文书都是有目的性的和有意识而形成的,都会包含一定的信息内容......
-
〓 出土简帛记述的秦汉时代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笔谈】 编者按 《说文解字》说:“著于竹帛谓之书。”竹木简牍和缣帛是中国古人在纸张普及之前采用的主要书写载体。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国文明藉此得以保存和传承下来。《墨子·兼爱》说,虽然我们与古代的先圣六王并非“并世同时”之人,既不能亲耳听见他们的声音,也不能亲眼看见他们的容貌,但却能够获知他......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