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痴情的翻译家 世界的《红楼梦》
《红楼梦》一共翻译成了多少语言?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一共八种:满文、藏文、锡伯文、蒙文、维吾尔族文、哈萨克文、彝文和朝鲜文。在亚洲的传播中,如果把朝韩算成同一种语言,一共有七种,分别为日文、朝韩文、越南文、泰文、缅甸文、阿拉伯文和马来文。欧洲传播更为广泛,有罗马尼亚文、匈牙利文、希腊文、捷克文、斯洛伐克文、俄文、意大利文、......
-
〓 为祖国文化作积累——辞书编纂的艰辛和愉悦
(一) 学习任何一门知识,特别是学习语言,都离不开相应的工具书,也就是相关学科的词典。因为词典是将某特定领域的知识汇集,用条目形式编纂成册供人学习查阅的工具。一个国家的词典代表着这个国家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要编出一本高水平的词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
〓 《十六国春秋》中的文学史料
一中国中古史上的所谓“十六国”,大部分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割据性政权,也有原先西晋的守边官吏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称霸于一方者。先是八王之乱把西晋政权完全搞糟了,原先已经逐步入迁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势力先是被纷争的诸王所借用,后来他们乘乱占领地盘,此起彼伏,战乱频仍,各个割据政权之间互相恶战,又与在南方立足的东晋政权对......
-
〓 书法艺术的真、善、美
在中国古典审美思想中,对真、善、美的追求贯穿始终,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对真、善、美的追求也同样贯穿始终。 在真、善、美三者中,儒家重视“善”与“美”,道家则重视“真”。儒家美学重视社会,道家美学主于自然。儒家对于美、善的追求集中表现在周代贵族对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的追求之中,孔子提出了“尽善尽美”之说,而荀子提出了......
-
〓 唐诗中的“浊汴清淮”意象
汴河是一条古老的运河,即春秋战国时期鸿沟水系中的汳水。自东汉王景治河理汴后,汴河水道基本固定,乃是自荥阳引黄河水,经浚仪、宋州至彭城入泗水,再由泗水汇入淮水。淮水则是中国古代的“四渎”之一,《禹贡》谓大禹治水时,“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也就是说,汴水与淮水本来并不直接相通。自隋炀帝开通济渠,从洛阳西苑引......
-
〓 治史心语:客家研究的百年历程与重要价值
“客家”是我国汉民族的一支民系,由古代中原南迁的汉族与当地土著相融合而形成。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客家研究开始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学术领域,至今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 客家研究的滥觞。19世纪初,广东发生了震惊一时的土客械斗事件,开始引发世人对于“客家”问题的关注。清嘉庆年间,时人徐旭曾在惠州丰湖书院讲述客家的渊源......
-
〓 庄子的“听之以气”
在《人间世》篇解释“心斋”时,庄子有“三听”之论:“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在此,庄子提出了认识世界的三种方式。“三听”之中,若假以笛卡尔以来的主客二分或物质精神二元,将“听之以耳”“听之以心”作感性和理性之分,倒也是不难理......
-
〓 C刊的“秘密”
最近教育部发文强调“破五唯”,其中一条便是破“唯论文”,论文发表不得与奖励挂钩,职称晋升、评奖评优也不得再“以刊代文”,即不得以刊物级别来衡量文章水平。过去一些人通过交高额版面费在低水平SCI、SSCI“灌水”以谋求高额奖励,今后便很难行得通了。近来,关于C刊的新闻备受关注:2021年4月26日开始,CSSCI(202......
-
〓 戚继光时代的军事革新与“兵”“儒”之分
明人茅元仪曾言,“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此论断在后世被广泛认可。事实上,在笔者看来,茅氏囿于兵经合一的理念,并没有反映出古代兵学发展演变的细节。兵学发轫于春秋时期,孙武与《孙子兵法》的横空出世将古典军事理论与战略思想推向了巅峰。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指出:“由于该理论(《孙子兵法》)主要关注战争的......
-
〓 张涌泉:系统梳理古籍遗产 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最近,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作为一个伴随着古籍整理成长的学人,感到很振奋。 1981年3月,我大学毕业后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义乌文化馆从事馆藏四万多册古籍的整理编目,单身一人,面对扑满灰尘的几万册古书,孤单寂寞,开始不免感到有些迷茫。当年9月,中央发出《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给了......
-
〓 新时代、新要求、新举措—学习《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环境、古籍工作的新情况和新要求,提出了推进我国古籍工作的一系列新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古籍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指导新时代我国古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成为我国古籍事业的新里程碑。 1981......
-
〓 春山如笑人欣欣——美术经典中的春天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山川里荡漾着清新的气息。在这美好的春光里,辛勤劳作的人们书写着一个个春天的故事。在中华民族浩荡绵延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关于春天的故事被记录在诗文、音乐和图画里。风动春朝之佳时,早莺、新燕之装点,让人心旷神怡。图画里春天的美,最直观也最动人,宋代山水画家郭熙既创作了经典的《早春图》,也在画论中记录......
-
〓 如飞如翰,如江如汉——金文揭示的西周王朝经营南国史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7]簋器形 [图7]簋铭文拓本 伯[图1]鼎器形 伯[图1]鼎铭文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笔谈】 编者按 金文又称青铜器铭文,是指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商周金文内容丰富,反映了商周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场景,是研究中国古文字、先秦语言......
-
〓 辞达:“谈文秘密藏”
在《论语》“卫灵公”篇中,孔子说:“辞达而已矣。”“辞”就是言辞,“达”就是把意思说清楚。这则话语,历朝历代解释甚多,在学者眼中常被视为从修辞角度对言意关系的论述,在作家看来则是文学创作的指导。由于学者和作家看问题角度不相同,加上古人和今人理解上有差异,因此对“辞达”的解释便歧说杂出,矛盾猬集,大致说来体现在如下几......
-
〓 仕与隐:杜甫天宝前后的两次移居
天宝前后,杜甫的两次移居很值得注意:一是约开元二十九年(741)从位于洛阳之南陆浑山的陆浑庄移居到洛阳之东首阳山的土娄庄,二是天宝十三载(754)移居到长安杜曲。两次移居,杜甫的心态颇有不同。移居土娄庄后他曾云:“幸遇圣主,愿发清机。”(《祭外祖祖母文》)实为追求仕进之途的开端。移居杜曲时则云:“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
-
〓 魏晋南北朝《尚书》学的重要问题及影响
魏晋南北朝是《书》学研究最为重要的时期,若干《书》学公案都形成于这一时期,如《舜典》《泰誓》《益稷》的版本问题;王肃、郑玄之争;孔传古文《尚书》的成书年代、作者及真伪。这些问题不仅是《书》学史,也是经学史、学术史、思想史研究的重要问题。此外,魏晋南北朝是《书》学研究的转型时期,殊异于前朝后代,出现若干转型期特点。就......
-
〓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内涵
【业界新视角】 ●文明诞生“三要素”并非普适绝对标准 ●古代的中华文明要素分为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环境生态等不同方面 ●中华文明的一些重要因素早在一万多年前已经出现 ●距今5300年至5000年前后,我国出现了第一个国家文明——良渚文明考古学视野下的“文明”诞生 文明起源是世界考古学核心学术任务之......
-
〓 为何是“一壶浊酒”——诗文中的“浊酒”意象
“一壶浊酒喜相逢”“潦倒新停浊酒杯”“浊酒一杯家万里”……在传统诗词中,“浊酒”是一个频繁出现而让人难以忽视的意象。从唐诗宋词到明清诗歌再到近代诗歌,时有“浊酒”出现。何谓“浊酒”,它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有哪些意蕴,在文学的经典化过程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 农耕时代,随着生产力提高,粮食除了满足人们日常饮食需要,已经......
-
〓 沈约《宋书》及其得失
东晋末年,雄才大略的北府兵后期将领刘裕对内平定了桓玄叛乱以及孙恩、卢循发动的民变;对外攻灭了鲜卑族所建立的南燕(都广固,今山东益都)和羌族所建立的后秦(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先后生擒南燕主慕容超和后秦主姚泓,建立了个人威望。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逼迫晋恭帝退位,以禅让的方式建立了我国南北朝时期第一个南朝政权宋......
-
〓 考古学极大地延伸了中国历史轴线
考古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向历史纵深的探索拓展。中国考古学以严谨科学的理论方法,扎实可靠的出土资料,不断将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和有文字记载的中华信史的时间点向前推进,刷新人们对古代中国的认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考古学将中国史前史的轴线延伸到......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