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监察官选任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传承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这是新中国首部专门规制监察官选任、保障并监督监察官依法履职和正确行使国家监察权的专门性法律,标志着我国正式从法律层面建立监察官选任和监管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
-
〓 世界教育之窗:透视美国“语文”课本
教科书不是一般读物,尤其是文科性质的教科书带有很强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属性,起到对公民从小进行思想教育、培养文化认同的作用,这也是个体成为民族国家共同体一分子的重要途径。2019年秋季,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阶段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统一使用。同年秋季,高中阶段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海南、......
-
〓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的文化记忆书写
宋代杰出的女作家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宋之交的时代巨变,仓促南渡,当其惊魂甫定、痛定思痛时,往日之生活情境、故事、人物,便时时浮现脑际,历历在目,因空间阻隔和时间流转而变得愈发清晰深刻,由此构成其后期作品中鲜明的时代记忆主题。这些记忆成为理解李清照情感指向和心灵历程的路标。“忘了除非醉”:抗拒遗忘的记忆。《菩萨蛮》提出了一个......
-
〓 二里头都城布局的新发现及其意义
1959年发现的二里头遗址,经过60余年持续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二里头遗址位居当时的天下之中,300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显示它在二里头文化乃至东亚地区都占据极高地位。通过中心区“井”字形主干道路网络,把都城规划成以宫殿区为核心的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官营作坊区、祭祀区分居宫殿区南北,共同形成都城中轴区域,中轴......
-
〓 《孽海花》中的科名和课艺
曾朴手拟过一份《〈孽海花〉人物名单》,把全书划为“旧学时代”“甲午时代”“政变时代”“庚子时代”“革新时代”“海外运动”六个部分。《孽海花》又有个特点,即人物和事件多有原型。“影射的人物与轶事的多,为从来小说所没有。”(蔡元培《追悼曾孟朴先生》)作为虚构文本,书中自有时空的伸缩腾挪;而参诸史实,大体上也可以编年系地......
-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儒家哲学的根本精神
儒家哲学的精神是儒家哲学“精微的内在动力”。这种精微的内在动力,常常表现于一些具有驱动性、范导性的观念上。这些观念包括以和为贵、刚健有为、天人合一、内圣外王、极高明而道中庸、仁义中和、以民为本、以生命为中心等。那么,儒家哲学中是否存在着能够统领、范导上述诸观念的更基本的观念?答案是肯定的,笔者认为这个更基本的观念是......
-
〓 沈从文:人物由内而外散发着生机
【追光文学巨匠·纪念沈从文诞辰120周年】 今年是沈从文诞辰120周年。对他这个人和他的文学、文化实践的基本理解,需要从孤立的、稳固的、规定性比较强的观念中摆脱出来,在更广阔的时空里,特别是在他与置身其中的20世纪中国的持续性动态关系中,展开讨论。事实上,沈从文的自我、文学、后半生践行的物质文化史研究,也正是和时......
-
〓 开拓语言规划新职能——中国语言生活研究二十年
编者按 自2001年第一届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立以来,我国的语言文字科研逐步建成对现实语言生活多视角、大规模、成系统、持续性的观察、研究和发布体系与机制,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0年来的语言文字科研工作,是有厚度的,它植根汉语母语教育、外语教育、国际中文教育,推动语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是有温......
-
〓 走近民众的《花部农谭》
清嘉庆年间,扬州通儒焦循创作《花部农谭》,其“自序”短小精悍,却可独立成篇,篇中充满对民间地方戏的褒扬,而隐含其后的是作者“礼乐自任”的士大夫精神和对民众坚定的教化态度。《花部农谭》创作于被称为“花雅之争”的清代戏曲发展变革时期。“花部”名称最早出现在李斗《扬州画舫录》中:“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
-
〓 《毛诗大序》与中华诗学传统
《毛诗大序》,是汉代毛苌所授《诗经》中的一篇诗学理论文章,其作者一说为孔子的弟子子夏,一说为汉人卫宏。一般认为,此序综合了先秦及两汉儒家的诗学理论,非成于一人一时。《毛诗大序》不仅是解释《诗经》的总纲领,同时也奠定了后世中国诗学理论的根基,对中华民族诗学传统和诗学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五四”之后,虽然白话新诗......
-
〓 符号与意义指向:西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中的秩序与规范
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对外交流比较闭塞,书面文字使用较少,人们通过口传文学这种口耳相传的语言形式,书写着本族群的历史、风俗和人情,以此保存并传承族群的集体记忆,促进族群成员形成对族群价值与规范的认同,从而实现社会秩序有效整合。从口传文学这一语言符号体系着手,对其中暗含的规则意识进行解......
-
〓 翰墨丹青,说不尽的风采神韵
中国书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整部中国美术史,一大半记载的是绘画与书法。历来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大都会翰墨丹青之事。社会上对书画作品的临仿、品评鉴赏、珍藏把玩、传诵流布,都使得书画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瑰宝之一。与书画创作同时发展的是书画理论,书画理论也是中国艺术理论区别于其他......
-
〓 诗词的功能和诗人的社会责任
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流行于宋代。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近年来,神州大地涌现出中华诗词繁荣发展的春潮。进一步认识诗词的功能和诗人的社会责任,对于我们提高创作和运用中华诗词的文化自觉,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诗词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语言高度凝练,依照一定的......
-
〓 孟子论为政者的仁爱与责任
人们通常理解的性善论,是说每个人都有善性,或者说人具有成为好人的潜质。这种从道德范畴理解孟子的“性善论”,不能算错,但孟子的性善论还有更为深层的含义。就《孟子》文本来说,善的最终考量标准要落到为政者是否尽到了“民之父母”的责任之上。为民父母,要有“不忍人之心”。如果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要掉到井里,立即会激起“怵惕恻隐之......
-
〓 论《诗经》“经”的意义
一 我们把“五四”以来形成、目前仍十分流行的《诗经》研究范式称为现代诗经学或现代诗学。它的特点是把《诗经》只做诗讲,对于其中篇章和其他的爱情、婚姻、家庭、劳作、军事题材的诗有什么区别,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普遍说明不够不透甚或阙如。《诗经》既然叫“经”,则我们对它有更多的文化期待,亦属顺理成章,可现代诗学并不能满足我......
-
〓 让大学生乐于认知古籍的若干方式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重史崇文的文化传统,让我国的古籍虽历劫无数而仍汗牛充栋。保护好整理好这些古籍,让更多的年轻人乐于了解、阅读古籍,对我们了解、传承、推介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都极有意义。 相信大家也都感觉得到,现在的大学生,即使文史哲系的本科生,阅读古籍的能力,总体上大概不如古......
-
〓 知己知彼,关爱特需老人——如何与阿尔茨海默症老人有效沟通
近期热映的电影《妈妈!》生动讲述了世间最平凡而伟大的母爱,也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这一群体拉到了社会关注的镜头前。阿尔茨海默症也称智退症、失智症,是一种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今年9月21日第29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症日”的主题为“知己知彼,早防早智,携手向未来”。国内外最新研究表明,在患病前期、早期......
-
〓 驴鞠:唐代贵妇打球骑的是驴
驴,在人类社会被用作驮兽已逾数千年。最早的家驴,在距今6000—5000年时由非洲野驴驯化而来,主要用于驮运。在家马出现之前,驴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被普遍使用在商业贸易中,青铜和铁器时代则广泛出现于近东地区的贸易路线上。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将驴作为驮兽使用带到了欧洲和西亚。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中国现在的家驴,皆有着非洲......
-
〓 时代性是语言的生命力所在
编者按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观察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窗口。在语言的诸多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最敏感、最开放的部分,能够快速而生动地记录社会变迁、反映人民心声、描述世界万象,也因此被看作是时代的“晴雨表”。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人们的语言生活日益丰富多元,语言的发展演变也趋于加速,一......
-
〓 从方言地理看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
广袤大地,锦绣山河。当代中国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他们使用一百多种语言。这些语言分属五大语系,即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各大语系在地理上所占的面积,以汉藏语系最大,阿尔泰语系次之,其余三个语系所占面积皆甚小。就单种语言来说,以汉语及其方言使用人口最多,地理分布最为辽阔,遍布全国各地。汉语方......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